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现代中医依据相似的临床症状将帕金森病归属传统中医“颤震” “振掉” “震振”“痉症” 的范畴。
脏腑辨证
1.、从肝论治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素问·至要真大论》),这是各种以“动”为特点的临床病症从“肝”论治的理论基础。“震颤”是帕金森病主要临床表现之一,自然与中医“肝”“肝风”密切相关。肝“体阴而用阳”,肝风内动,导致震颤发作。帕金森病乃肝肾不足,基本病位在肝。“风气内动,筋脉失养是其病机核心”,当以治风为先,风伤筋,通于肝气,治肝乃治颤之本法。
2、从肾论治
“肾为先天之本”(《医宗必读》),“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 “丈夫……五八,肾气衰”(《素问·上古天真论》)。年老体衰出现的疾病,往往从肾虚论治,在肾虚的基础上又分肾阴虚与肾阳虚。帕金森病主要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年龄老化与发病有关,肾虚在帕金森病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是本病的基础,是发病的根本病机。 进而有学者认为肾阴虚为帕金森病(PD)的基本病机,补肾阴可以调节下丘脑 - 垂体 - 性腺轴功能,并具有调节雌激素及其受体表达而治疗帕金森。也有学者认为帕金森病为阳气虚不能温煦筋脉肌肉,同时筋脉受水气浸渍,故筋肉跳动,全身颤抖,有欲倒于地之势。 病属阳虚水泛,故用真武汤温阳化水。
3 、从脾论治
中医学认为“脾为后天之本”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肌肉”,这是帕金森病从脾论治的理论基础。杨思进教授指出颤证的病变在脑,与脾密切相关,病性属本虚标实,脾虚为本,络脉阻滞为本病发生的主要病理环节。提出“脾虚络阻” 是颤证的基本发病机制,“健脾和络”乃本病的治疗大法。进而有学者认为脾阴虚是帕金森的病机关键,养脾阴法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是其治疗帕金森病的主要机制。
4、从心论治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灵枢·邪客》)。 心之阴阳失调,可导致五脏六腑之阴阳失去统领。这是帕金森病从心论治的理论基础。安丽芝等认为帕金森病为人至中老年心火亢盛,热盛动风则手足震颤或拘急屈伸不利,故采用清心化痰汤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
5、从肺论治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素问·灵兰秘典论》),“气通于肺脏,凡脏腑经络之气,皆肺气之所宣”(《医学实在易》)。这是帕金森病从肺论治的理论基础。 蔡鑫昆等认为肺部受损,肺功能受损则可导致气血亏虚、气血运行不畅、痰瘀内阻,出现筋脉失养,肢体抖动,表情僵硬,关节不利等症状,形成颤证,即帕金森病。因此,在帕金森病早期使用补肺的药物对于延缓帕金森病的进展有一定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