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八千湘女上天山,记载着的是一代人的国家忠诚,体现人民大众对共产党的信仰执着。经过半个多世纪,湘女精神历久弥新。2016年8月,湖南省政协曾主办“芙蓉花开天山下——纪念‘八千湘女’进疆66周年活动”活动。新时代我们吟诵湘女精神,弘扬革命精神、奉献精神,讴歌新时代的民族团结融合。2019年9月,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由湖南省政协办公厅、省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办,文史博览杂志社承办,湖南省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长沙华时捷环保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烟草公司常德市公司协办,重磅推出“芳华·岁月——致敬湘女、致敬湘女精神”再回访系列报道。
人物
名片
周映芝
1952年,14岁进疆,从农一师大光毛纺织厂退休。
“三年前,家乡湖南人专门来新疆看我们了,还来到了我的餐厅。”81岁的周映芝依然记得三年前的一场纪念活动,那是2016年8月,由新疆湖南两地党委、政协举办的“芙蓉花开天山下——纪念‘八千湘女’进疆66周年”活动,周映芝不仅在座谈会上做代表发言,同时她创办的湘春园餐厅还成为那次活动中湘女们聚会的场地之一。
乌鲁木齐市民主路,这是湘春园餐厅的所在地,餐厅里有一面“湘女文化墙”,上头密密麻麻张贴着60多年前,湘女进疆时留下的老照片和事迹。照片上的豆蔻少女,如今已变成白发苍苍的老奶奶。
周映芝是第一批进疆的湘女代表。1952年,周映芝14岁。和许多湘女一样,通过参军入伍,怀揣建设美丽边疆的梦想从湖南长沙来到新疆。“我们当时就是觉得当兵很光荣,能够成为建设新疆的一份子很自豪。”
周映芝的父母共养育了三个孩子,全是女孩,她是老小。虽然父亲阻拦周映芝去新疆,但她还是义无反顾地来了。从长沙先乘火车再转汽车、马车,最后换成步行终于到达目的地。漫漫来疆路上,看到的不是戈壁荒漠就是碱滩沼泽,周映芝开始有点失望。但她并不气馁,心想这些困难只是暂时的,通过大家的双手,一定能改变现状。
到新疆后,周映芝和战友们开荒、种地、修渠、筑坝,为了加快进度,不落伍于别的生产连队,她们没日没夜地干活。繁重的劳动让周映芝忘记了年龄,忘记了自己还是一个满怀憧憬有梦想的小女孩。只有在夜深人静时,才会想到父母和家人,于是捂着被子偷偷流眼泪。
由于当时没有电话,周映芝给家里写的信也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寄出,直到十几年后,她才与家里人取得联系。这时,父母年事已老,周映芝也在新疆有了自己的家,有了爱人和孩子。
△ 湘春园餐厅里的湘女照片墙
时光匆匆,从兵团第一师大光毛纺织厂退休后,50多岁的周映芝自主创业,她在阿克苏开了一家餐馆,虽然当时只有3张桌子,但人气很旺。后来,她又把餐馆开到了乌鲁木齐,并取名为湘春园,“我的丈夫去世得早,而我退休后,3个孩子中有两个还在上学,为了给孩子们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我必须得干点儿什么。我是湖南人,对湘菜很了解,因此就决定开一家湘菜馆。”周映芝说。
这些年,餐馆被周映芝经营得有声有色,她还在餐厅的醒目位置做了一面“湘女文化墙”。“这面墙上贴的每张照片背后,都有一段真实的故事,记录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周映芝说,“这面墙吸引了许多顾客的关注,很多顾客看到这面墙后告诉我,他们的妈妈也是湘女。”这家餐厅已经开了28年,湘女们把这里称为“八千湘女天山之家”。
来到新疆多年,回忆起难忘的片段,2016年的那场纪念活动依然令她很激动和兴奋,“家乡人民没有忘记我们”。但遗憾的是,2019年年初,周映芝不小心摔了一跤,动了手术,她说现在的精力和记忆力大不如前,有不少遗憾,但她还是希望自己能够永远不忘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而青春对周映芝而言,最终化成了一句无怨无悔的话:建设新疆,保卫新疆,让新疆的沙漠变成绿洲,无怨无悔,至今仍感到幸福。
策划 | 杨天兵
统筹 | 黄琪晨
文、摄影 | 《文史博览·人物》记者 唐静婷
转载注明:“力量湖南”(lilianghunan)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