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吃暖心又暖胃的养生火锅?那就到这里去吃!很适合冬天

终于等到大江南北同吃火锅的季节了!你的首选是北京涮肉还是重庆九宫格?又或者是贵州酸汤鱼、云南腊排骨?

放眼全国,各地都交出了钻研火锅的完美答卷,但我发现最懂吃、最会吃火锅的地方竟然是……广东!

在广东,火锅有个更本土化的名字——打边炉。

更古老的说法是打甂(biān)炉:“打”是动词,“甂”指锅器。最早的打边炉是围炉而站,用长长的筷子涮煮食材进食;演化至今,打边炉已经等同于粤语的“吃火锅”了。

众多种类中,炭炉鸡煲是普及度最高的一个。若广州气温稍有下降,夜里的恩宁路一带就会成为鸡煲的天下:人气店铺排起长龙,骑楼下支起成排的桌椅板凳,吃到有“鸡味”的鸡,是广东人永恒不变的饮食追求。

城市化进程中,最能留住广州人的店铺一定是那些坚持使用炭炉的店家:炉里煮的都是香气扑鼻的清远鸡、文昌鸡、果园鸡,鸡肉久煮不柴,入口鲜甜,足让人垂涎三尺。

鸡煲的汤底一般是加入了五指毛桃、枸杞、红枣等草药食材的清补凉汤底。汤底煮开,食材的烹煮顺序也有讲究:先煮肉类,在汤底鲜味最浓郁时再煮青菜、配菜,最后用一包华丰面收尾,这才算完满。

在广东,以炭炉鸡煲为基础还发展出许多不同的鸡煲吃法。

在融合之城深圳,清淡的鸡煲变成了口味更重的香辣鸡煲,更合川湘人的口味。

比如这家上过美食纪录片《向着宵夜的方向》的小店。开店20多年,奇味鸡煲只是从1997年的48元一煲涨到了如今的68元一煲;小小的瓦斯炉上,冬瓜、油豆腐打底,分量极大的鸡肉煲让人吃得酣畅淋漓。

众多创新方式里,听起来不靠谱但却成功做大做强的还是榴莲鸡煲。

先用榴莲与鸡肉同煮,上桌时在汤中加入大块榴莲,一切似乎都在传递着一个信号:吃这种火锅,鸡已经退居二线,榴莲的香甜、汤汁的鲜美、鱼肚的爽滑,这些才是主角!

降温吃羊,是写进广州人骨子里的倔强。真正入冬时,广州人首选的除了鸡煲还有羊腩煲!清淡的汤底换成腐乳、柱侯酱焖煮出浓郁汤底,咸香十足。

羊腩煲的制作要复杂很多:整扇羊肉喷火去毛,先用秘制调料炖煮熟,食客下单后还要经过一轮爆炒调味,才能与绝配支竹一起入煲上桌。

带皮羊腩弹牙有嚼劲,肉质软而不烂,去掉了膻味也保留了羊肉的鲜美,是对抗寒冷的首选。广州很多羊腩煲名店都只在冬季营业,冬天一到,即便是工作日,去晚了也要大排长龙。

你的家乡有哪些特色火锅?你最爱的火锅又是哪一种呢?快来评论区分享~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