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经济的发展轨迹由高增速转轨至高质量至今,大概已有三四年的时间。经济社会发展,由增速到增质,其难度不言而喻。增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落脚点,主要是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性增长。
近几年的实践可见,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是依托本土化龙头地位的经济体率先转型,从而通过示范引领作用实现对整体经济转型的带动。沿着地域化发展特色鲜明,创新性发展效果显著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山东高标准去产能和高水准促转型的“双高”探索,擦亮了经济社会的鲁字招牌。
充分尊重市场力量,政府借市场杠杆发力,高标准去产能。尤其是通过政府施政效能的不断提升,各地通过对营商环境的改善,实现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的目的。借全方位流程再造之力,带动发展理念、制度和发展方式的深层次变革。像青岛市组织实施的“标准化+”战略,不仅助力全市行业内高质量发展,更通过具体指标与国际接轨,开拓更大的市场空间,从而赢得前景和未来。引增量,重转型,求创新,谋发展是实现高标准去产能的有效手段。利用好市场杠杆,把握好市场成熟度,政府主动向市场“示好”,通过打破行政性垄断、创造公平竞争环境、转变政府职能、保护产权特别是知识产权、维护劳动者权益、保护生态环境和绿色发展等举措,真正体现出去产能,既要埋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的思维和境界。
充分激发创新活力,改革借内生动力提效,高水准促转型。我们说鲁字标签的高质量发展,自主创新、不断创造是另一个鲜明特征。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既不能脱离现实土壤,还要有接轨世界和未来的见识和眼界。唯有保持创新活力,以供给测改革为手段,积极探索和激发一方水土最为原始、原创的革新活力,才能让高质量发展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并保持可持续。如今,一提到转型升级,一提到高质量发展,很容易走进抛弃旧有、“洗心革面”的怪圈。不能不看到,无论如何转型,无论怎样提效能,实体经济终归是经济社会发展链条上的根基和支撑。在保持产业存量稳固前提下的新的结构升级,或为最为科学和可操作的产业升级。在潍坊,有很多此类人才密集型企业,不仅靠一次次“头脑风暴”巧妙化解了一场场“发展危机”,更在产业提升、升级转型中锤炼了意志、激发了活力、积累着保有自身独特竞争力的经验。从长远看,建设现代化强国,服务业的发展空间之大、后劲之足,无论是知识密集型的社会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具有其他产业不可比拟的发展潜力。也只有在不断实践、不断创新、不断改革中,才能积淀发展的力量和转型的方向。
化解过剩产能,又好又快地实现经济社会由高速增长转入高质量发展轨道,各地在不断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鲁字标签的山东经验告诉我们:最具创造力的资源激发最大的改革内生动力,最大的内生动力如一只巨大无形的手,推动着经济社会全面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文/丁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