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天都是偶像选秀的好季节,今年也不例外。
《青春有你2》率先出圈,《创造营2020》紧随其后,两个节目加起来两百多名青春美少女,让观众看得眼花缭乱。
在这么多选手中,谁能成团出道,被观众记住?这是个技术活,实力、颜值与人设缺一不可。在这其中,实力靠勤奋,颜值靠基因,唯有人设可以用“智慧”点亮。
拥有一个讨喜的人设,逆风翻盘也不是痴人说梦。
那么,在如今的偶像养成选秀中都有哪些常见的人设套路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盘一盘。
要美要强,更要惨
从《创造101》里的孟美岐,到《青春有你2》中的安琦,再到《创造营2020》中的刘些宁......这些常年排在榜单前列的“出道C位预备队”往往都是貌美,实力强的大魔王。
如何在初舞台中,就为其塑造实力人设?商业互吹,是常用的方法。
《创造营2020》首期“最强舞担”对决中的刘些宁与高直是其中的代表。
气质美女刘些宁,走的是选手“吹捧”的路子。在对决中,刘些宁的名字一亮相,镜头立刻切到选手席,人群中的选手对她的名字如雷贯耳。
接着镜头衔接选手们的单独采访,问:“在选手中听到过谁的实力是最强的?”众望所归,答曰:“刘些宁。”
人没亮相,别人家孩子的形象先立住了。
到了高直的部分,则更加简单直接,通过导师暗示性的介绍来补齐选手的专业背景。
比如,高直上场后,之前鲜少开口的鹿晗,立刻拿起话筒对其他导师做起了科普:“高直给我做过伴舞,她的舞蹈非常好。”同时大张伟接梗,“对,她给好多艺人做过老师。”
一来一往之间,看似平常的对话,其实无形中向观众暗示出高直的专业水平。
一方面这种对话,对选手的实力人设有侧面塑造作用。另一方面高直与刘些宁的出场时间,在节目播出的大概三分之一处,这种烘托与暗示,也是提醒处在疲乏期观众——看点来了。
当然,这种侧面衬托的方法,不只局限于言语,在行为与镜头暗示上同样适用。
比如《青春有你2》中的安琦与去年《创造营2019》中的高嘉朗。
他们的自身综合素质很强,私下练习时经常指导帮助其他选手,通过被帮助选手的进步,来衬托自己的专业。节目往往还会增加感谢环节,赚人热泪。
但是实力强劲的大魔王,人设尖利,不容易接近,这时候就需要通过“卖惨”拉近与粉丝的距离。于是,在个人对决和团队表演被选手和导师盛赞的情况下,热门选手希林娜依·高,被默默无闻的创作型歌手姚慧pk掉了。
相同手法下,上文提到的刘些宁、高直同样没能成功晋级。
这样做,一来,为节目设置反转,制造看点;二来,通过采访中希林娜依·高的野心言论,立住她“大魔王”的人设,设置翻盘剧本;三来,通过pk结果的争议性制造话题,引发观众持续关注。
观众的不满与好奇心理,让节目获得热度,选手赢得关注,一箭双雕,实现双赢。
人间真实,不“做作
”
“美强惨”固然是C位的首选人设,然而节目中最具话题性的却往往不是她们。
2018年的《创造101》,杨超越以颠覆性的形象成功出道,自此以后,人人都想成为下一个“杨超越”。
“我是全家人的希望”“我为了通告费而来”“我不行,不要指望我”......这种杨超越式的对话,在选秀节目中频繁出现。
甚至到了今年,《创造营2020》中的选手王丽娜被问及参加节目的原因,依然是“因为没有活干。”
然而,相同创意不可一用再用,类似的问答也没办法再引发观众的兴趣。相反,反其道而行之的虞书欣,走出了一条新路。
如今提起虞书欣,观众的第一反应是“小作精”那句自带画面的“哇哦”。这是观众对虞书欣最大的记忆点,也是对《青春有你2》最初出圈的记忆点。
但现在回看节目的内容,会发现虞书欣的“小作精”人设从出场就在铺垫。
观察虞书欣第一次入场时的动作,首先推门、探头,张望,然后关门、犹豫,再次推门,接着迈着小碎步战战兢兢地进入会议厅。
一串动作,透着大写的“做作”两字。紧接着,导师蔡徐坤直接给她的行为定性:“是演了一部情景剧吗?”
而后,只有一个月练习经历的虞书欣,直奔导师Lisa,在言行中透露出自己是为了追星而来。并且在评级环节表现热烈,完全没有一个参赛选手该有的紧张,欢快得像看现场直播的观众。
这一番完全不符合正常人逻辑的操作,简单直白,但是非常有记忆点。节目播出过半,一句“哇哦”,将“作精”人设推向高潮,虞书欣成功出圈。
有网友评论:“从来没有见过,做作得这么明显的人。”
表面上看,虞书欣是靠戏精挑起了观众兴趣,实际上这背后透露着“真实”二字。她肆无忌惮地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即使被群嘲也透着股“爱谁谁”的傻劲儿。
而当她们成功出圈,流量随着话题而来,能否成团已经不再重要,未来的变现之路有无限可能。
我家有女初长成
《青春有你2》有着青春成长的感性母题,《创造营》系列则以“逆风翻盘”的口号,打造了一批专攻“养成”的选手。
她们 不像希林娜依·高出场即巅峰,不像虞书欣自带话题火出圈,业务能力不高不低,但往往自卑、敏感、胆子小。《创造101》主题曲公演时,不相信自己能做C位的李子璇是如此,《创造营2020》里的张艺凡也是如此。
如何塑造他们的自卑、敏感?一言蔽之,“哭”字诀。
相比往年,《创造营2020》在赛制上有很大的改变,两期节目中,接连上演舞蹈对决、声乐对决、团体对决,竞争感激烈。在这种情况下,选手们的压力可想而知。
张艺凡的第一个哭点,在导师黄子韬的训诫喊话中爆发。
导师喊话“没有对决过的举手”,镜头给到张艺凡,“没有主动提出对决的举手”,镜头再次给到张艺凡,两次镜头将导师与选手的矛盾点放到了张艺凡与黄子韬身上。
镜头在张艺凡流泪的画面与黄子韬喊话的表情之间反复切换,给观众营造出一种张艺凡被黄子韬骂哭的错觉。
其实场上被喊话的选手不只张艺凡一个,痛哭的选手也不只张艺凡一个。但观众还是很容易就记住了,这个泪流满面的小可怜。
张艺凡真的不行吗?并不是。实际上张艺凡是专业的芭蕾舞者,参加过多次舞蹈大赛,上过春晚甚至拍过戏。在后续的初舞台展现时,她表现出了应有的专业素质,一改之前的小可怜形象。
表演结束,黄子韬再次提及张艺凡被自己骂哭的事情,通过导师们的安慰与张艺凡的流泪自白,单纯小姑娘的人设立住了。
自卑敏感又单纯的形象,比前两者更加“平易近人”,从张艺凡们的身上,观众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从而,对她升起保护欲。
这种人设,虽然不像前两者反应热烈,但效果是实打实的。《创造营2020》播出至今,张艺凡以较弱的个人能力,登上了排行榜前五。
当然,偶像养成的套路层出不穷,绝不仅仅我们今天讨论的这些。中性人设、独立女性、人间甜姐、臭脸女王.....随着选秀节目的更新换代,不同的观众有不同的嗨点。然而平心而论,人设、套路是否该被指责?其实不尽然。
参赛选手多如过江之鲫,出道难度却越来越大。偶像选秀归根到底是综艺节目,观众期望的是有趣的内容,平台专注的是话题与看点。选手在节目中流血流泪,不过为了被观众所记住。
若默默努力无法到达,选择变通也无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