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火锅地图

最近,风物菌做了一项研究: 南北方的羊肉,到底哪里的更好吃?

火锅,就是中国人生活里的江湖。

沉浮一方天地,汇通四海食材。涮得了山珍海味,也烫得了杂碎边角,热气鼎沸之间,多了几分人情来往,一口煮沸的汤锅里,藏着流动的中国味道。

▲ 中国火锅江湖图鉴,这么多流派,你喜欢哪个?制图 /F50BB

一方独特水土,往往养出一方地道火锅:北派的吃肉豪情,云贵派的奇崛,川渝派的火热,闽粤派的生猛,江浙派的妙趣,五员火锅大将之外,更有两湖、东北、徽派等门派精彩纷呈,以及与各大门派若即若离的“奇门火锅”。它们,共同构成了活色生香的火锅“群英谱”。

西南火锅,有多少绝活?

豪迈的火锅一到大西南,画风就变得清奇起来:一面,是云贵派“千菜百锅”的缤纷奇崛;另一面,是川渝派热辣温柔的双味江湖。

▲ 中国云贵川渝地区,主要火锅分布。制图 /伍攀

云贵派火锅丨奇门百味

天下火锅大势,八分奇在云贵高原。

这里地势独特,十里不同天,特有的微域气候更是滋养出了多元的食材,便如高原山地草甸间奔跑的黄牛,不但是当地特色,更是撑起了远方的江湖新秀——广东潮汕牛肉火锅。

▲ 地道的潮汕牛肉火锅,食材却多选自云贵高原上的黄牛。 摄影/李艺爽

更重要的,是来自五湖四海的食客厨子们。云贵皆为多彩民族文化大省,又承接了不同时期从各地迁徙而来的移民。这些来自江浙、中原地区的移民,融合多方食材食俗,造就了一方高原上的百味江湖:

便说火锅中的飞禽,就有青椒童子鸡、阳朗鸡、辣子鸡、鸡丝豆花、昭通天麻火腿鸡、花溪鹅;猪肉,就有老猪脚、丽江腊排骨、富源酸汤猪脚,其他杂类如野生菌、乌江鱼、花江狗肉、黑山羊、保山火瓢牛肉等等,实在是数不胜数。

▲ 来自东西南北的火锅,集合了!摄影/阿游 李艺爽fancao208209

想得入门云贵派火锅,首先需要学会“打个好蘸水”。贵州带来一万种辣椒吃法,“植物王国”云南调出多种地道香料,两者双剑合璧,铸就了云贵派火锅的味觉密码。

糊辣椒、糟辣椒打底,水豆豉、豆腐乳提味,再配上魔性的折耳根、神秘的木姜子,苦蒜末、芹菜末、芫荽末调味清新可人,一份百味蘸水,无论搭配何种食材,都“很有精神”!

贵州最为知名的酸汤鱼火锅,蘸水就同时用到煮酸汤的熟青辣椒、擂成茸的擂椒、煳辣椒面,三椒合一,以豆腐乳增加黏稠度,丰满口感。入口前还得放几片当地的“鱼香菜”,当清凉的鱼香菜遇上狂野的辣和彻骨的酸,口腔里仿佛上演了一出荡气回肠的“冰火大战”,全面冲击着味觉感官。

▲ 翻腾的酸汤鱼火锅。摄影/吴学文

天地造化,山川形胜,多彩人民,共同打造出了云贵派火锅的“天下第一奇”

川渝派火锅丨江湖一流

川渝派,毫无疑问是中国火锅江湖第一大门派。在巴蜀大地,火锅的味道酣畅刺激,最与潮湿的气候相合,也促成了最热血的火锅江湖,和最快的火锅功夫。

▲ 鸳鸯锅,四川火锅阴阳相济的魅力 。摄影/阿游

四川火锅,主打是麻与辣的交汇。天府之国的物产丰饶,让火锅拥有无限可能。即便是最为寻常而经典的清油火锅,也能衍生出串串香、冷锅、肥肠锅等多个变种。

▲ 九宫格中,火锅群豪汇聚。摄影/李艺爽,

不过在热辣鲜香之外,四川火锅还有“温柔一刀”的B面鸳鸯火锅的白汤,一抹温婉沿袭自江南的菊花锅;简阳羊肉汤,鲜香浓烈,最适合燃却巴蜀的湿寒;高县土火锅,熟食现吃;而在四川东南地区流行,丰盈喷香的连锅子,更是代表了扎实的“练家子”功夫。

生长于草莽之间的重庆火锅,有耗儿鱼、黄辣丁、紫鲢等江鲜火锅,也有阴阳相济的荤豆花火锅,但重庆人,还是喜欢牛油打底,热辣鲜香的九宫格。对鸳鸯锅的鄙视,更是让坊间流传着此锅能“一锅分隔阴阳天人”的江湖鬼故事。

▲ 九宫格火锅,格格烫煮的主力食材都有一些微妙区别 。摄影/李艺爽

这九宫格的灵魂,在于在重庆能按吨涮的“大刀毛肚”,吃的就是一种江湖纵横,人间快意,更与黄喉、鸭肠组成码头江湖三剑客,一筷子挑起,在红红亮亮的滚汤中“七上八下”,微蘸蒜泥香油,“咔嚓”脆嫩,正是天下功夫,唯快不破。

▲ 吃火锅,也别忘了捞虾滑。 摄影/阿游

早在八十年前,重庆的江湖儿女,就流行带酒吃毛肚,颇有三分侠气:“一叠叠毛肚、牛肝、血旺、蒜苗……展览似地陈列在桌上,炭火在炉子里熊熊燃烧,发出噼里啪啦的炸裂声……人们尽情地把毛肚往嘴巴里面送,往肚里咽,一刻也不愿意停,任由汗珠子从毛孔中冒了出来,这小天地里,简直是春天,人们已不会感到秋的肃杀,和冬的荒凉。”

清欢是至味,火锅东南飞

风风火火的火锅,一来到东南地区,便多了许多不徐不疾的人间妙味:清鲜的顺德粥底火锅、在寒风中火热的姜母鸭……而一款在广东深圳火热的“海南”椰子鸡火锅,颇见闽、粤一带火锅江湖,面山朝海的真意。

▲ 热气缓缓升起,煮出人间的烟火气。摄影/阿游

清汤涮取生鲜食材,是两地火锅的共通特色。食材选用自由,以来自南海之滨的文昌鸡、清远鸡与椰浆打底,云南的菌菇,荔浦的芋头,都可在里面浮沉。蘸料里的青柠与沙姜,又为这种火锅点缀了一抹带着东南亚风情的“小清新”。

▲ 中国江浙闽粤台地区主要火锅分布。制图 /伍攀

闽粤两家火锅的代表:八生火锅与打边炉,都是汤底恬淡,口味平和,不愧为火锅界的“老前辈”“扫地僧”。闽式八生火锅,相传便源于南宋武夷山隐士所吃的涮兔肉火锅“拨霞供”(南宋林洪《山家清供》),而粤式火锅的代表打边炉,则可沿袭自唐末越人食俗中的“不乃羹”,在最资深吃货苏东坡的美食笔记里,被称为“穀董羹”,直到清代,才变为广东地方志里的“打边炉”

今日的打边炉里,藏着的是海洋的壮阔。虾、蟹、花甲、鲜八爪鱼、生鱼片等各种海鲜,则点化了肉与骨熬制的醇厚汤底,浓香、清鲜。吃罢海鲜之后,可别忘了来一份广东特色的粿条

不过如今最为出圈的火锅新秀,还是潮汕牛肉火锅

▲ 潮汕牛肉火锅店,讲究鲜肉现切。图1摄影/阿游,图2摄影/李艺爽

地道的潮汕牛肉店,要么一楼卖牛肉,二楼涮火锅,要么就索性开在牛肉屠宰场旁,就地成“火锅大棚”,除了肉,就是牛骨汤锅底。牛丸配汤,炸蒜调沙茶酱,先热个身,再端上一盘盘的特色牛肉,如脖仁、匙柄、五花趾、胸口捞、吊龙……令每一个潮汕人,都成为“庖丁解牛”的大师。

▲ 下肉前,先来个牛肉丸开开胃 。摄影/阿游

沿着长江吃火锅丨名媛大省

要说中国“最不爱吃”火锅的地方,可能是长江下游的江浙沪地区。

即便火锅在江浙声名不显,多有巧思的江浙厨子,遇上火锅,也可碰撞出几分神奇的火花。便如淮扬菜里的煮干丝,也能经由一双妙手,在火锅里煮出江湖之气。大体来说,江浙派火锅,背靠密布的江南水网,前临海产丰饶的东海,食材丰富,心思灵活,可称“东巧”。

▲ 江浙火锅大多滋味风雅,比如本地鸡窝火锅 。摄影/李艺爽

江苏火锅,如淮扬干丝火锅或菊花鱼(暖)锅,颇具文韵;浙江火锅,如杭州掏羊锅、丽水泥鳅火锅等,多以鱼、羊等调味,突出一个鲜字;上海的火锅,很早就采用明虾、黑鱼等食材,堪称江湖弄潮儿;而如徽派的胡适一品锅,也与江浙派火锅有所联系,有鸡、鸭、肉、油豆腐间,点缀着蛋皮卷和萝卜青菜,更是安徽人忘不了的美味乡愁。

江浙派火锅的大师兄,便是菊花火锅,若论渊源,北派的铜锅与川渝的鸳鸯白锅,都要叫它一声“前辈”。菊花火锅多以原汁鸡汤或鱼汤做底,涮食生鱼片及生鸡片时,撒入洗净的鲜菊花瓣,平添了一抹诗意,汤汁鲜美异常,在江湖中,是一位翩翩君子。

▲ 本地鸡窝火锅的汤,味道最令人念念不忘 。摄影/李艺爽

更多的时候,两湖派火锅还是靠水吃水:牡丹火锅把鱼绣出一朵花,更典型如荆州人的鱼杂火锅,鱼头熬出奶汤,鱼肠爽利,鱼鳔质嫩。压轴好戏,莫过于颗粒感满满的鱼籽,和传承上千年的荆州鱼糕,涮入火锅,远比普通鱼丸多了几分江湖清鲜。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