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届的“带货王” |你知道莫兰迪色,但你了解莫兰迪么?

其实“莫兰迪”这个名字已经无需再赘述了,它已经不能只用“有名”来形容

在当下,不管你本身是不是懂艺术,甚至说究竟有没有看过莫兰迪的画,“莫兰迪”都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时装、美食、包装设计、室内装潢……

点开网络,无论是国内的微博还是国外的Instagram,那些又美又上品的小姐姐们,几乎人人都爱莫兰迪,她们的打扮、妆容、住的房子、拍照片的色调,全都是一阵温暖与高冷兼备、清新与柔美并存的莫兰迪风

莫兰迪色系,也就是“高级灰”色调,多为低饱和度的灰色调和中间色调

莫兰迪,这个情史一片空白的艺术家,在他去世半个多世纪后,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阵“莫兰迪色系”的审美风潮——就像莫兰迪本人和他的画一样,让人联想到“极简”、“禁欲”,还有“性冷淡”

并且还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莫兰迪”风格——“高级”

乔治·莫兰迪

Giorgio Morandi,1890--1964

1917年初,基里科与未来派画家卡洛·卡拉(1881--1966)结识,他们提出用"形而上绘画"称呼自己的作品,因为他们的画面把真实与非真实犹如缠绵的梦境融合在一起,所以称得上"形而上"。他们二人组成了形而上画派,加入他们的还有画家乔治·莫兰迪(1890--1964)等

莫兰迪一生的创作题材都是在画着几只瓶子和波罗纳郊外的风景

他说:“那种由看得见的世界,也就是形体的世界所唤起的感觉和图像,是很难,甚至根本无法用定义和词汇来描述。事实上,它与日常生活中所感受的完全不一样,因为那个视觉所及的世界是由形体、颜色、空间和光线所决定的……我相信,没有任何东西比我们所看到的世界更抽象,更真实”

莫兰迪对色彩的这种处理,隔离了颜料原本的光泽,让每种颜色都蒙上一层中性的灰调,同时又不会让整个画面显得过暗

这种灰色的调子再加上被莫兰迪扁平化的物体,都削弱了物体原本的锋芒和尖锐,在观者这里达到了一种情绪上的舒缓和平衡,继而又生发出冷静感

莫兰迪终生定居在故乡波隆那,长期住在封达查街(Via Fondazza),一生只旅行到佛罗伦萨、威尼斯、罗马等意大利城市,为的是去看古迹、美术馆与展览会,仅有一两次走出意大利边境到瑞士。这种清心寡欲的生活,让莫兰迪有了“僧侣画家”的绰号

莫兰迪的生活很寡淡,就是宅着,然后画画。画的东西,大家也都知道的,家乡的风景,还有房间里的瓶瓶罐罐,偶尔画点花儿来换换口味,别的就没了

莫兰迪终身未娶,专职画画,和他的三个(终身未嫁的)姐姐一起生活,一生只画三样东西:瓶子,鲜花,和家乡风景,即使是最远的远门也只去过苏黎世(观看塞尚的画展)

他天然选择成为了一个避世的隐者,一个简朴的画匠,这也为他“苦行僧”的人设做了很好的诠释

欣赏莫兰迪的画是一种很奇妙的体验,它具有一种魔力,就是把日常生活的平凡上升到了遗世独立的层面

他赋予一个水瓶一整个画面,一整个舞台、灯光,一个巨大的关注,并且用一生都在践行,这几乎成为了一种行为艺术

你观看他的画作,很容易就陷入一种入定,一种疗愈的片刻,一种适合冥想的沉静空间。这种空间独立于现实生活,又绝非完全臆想,它源于生活,又经过美化,和所谓“2.5次元”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可以透过莫兰迪的话来理解他的画作,或者通过他画作本身来理解

风景和瓶子,莫兰迪就这样画了一辈子,光油画就有1264张,除此之外还有素描、水彩和蚀刻版画等其它媒介的作品

莫兰迪的静物画里,大多都是将瓶子们紧凑地居中,然后留出大量的背景。一大片灰灰的色调,就这样空着。在这空无的背景里,漫延出一种从容、沉稳和含蓄,就像看中国画的那种感觉

巴尔蒂斯(Balthus,1908-2001)这样评价过莫兰迪:“莫兰迪无疑是最接近中国文人士大夫精神的欧洲画家了,他把笔墨俭省到极点,他的绘画别有境界,在观念上同中国艺术一致。”

会有种“禅”的味道

画中的朴素,莫兰迪本人的纯粹,都能从这些安安静静摆在那里,幽幽地从画布上泛出的一丝温暖的瓶子身上感受得到

莫兰迪毕生坚韧探求普通事物的本质,最终留下了“艺术家中的艺术家”“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画家”的美名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