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卜梅花预测术之邵雍《渔樵问对》白话解(八)何为观万物之道
原文(八):
渔者谓樵者曰:“子知观天地万物之道乎?”
樵者曰:“未也。愿闻其方。”
渔者曰:“夫所以谓之观物者,非以目观之也,非观之以目,而观之以心也;非观之以心,而观之以理也。天下之物,莫不有理焉,莫不有性焉,莫不有命焉。所以谓之理者,穷之而后可知也;所以谓之性者,尽之而后可知也;所似谓之命者,至之而后可知也。此三知也,天下之真知也,虽圣人无以过之也。而过之者,非所以谓之圣人也。
夫鉴之所以能为明者,谓其能不隐万物之形也。虽然鉴之能不隐万物之形,未若水之能一万物之形也。虽然水之能一万物之形,又未若圣人之能一万物情也。圣人之所以能一万物之情者,谓其圣人之能反观也。
所以谓之反观者,不以我观物也。不以我观物者,以物观物之谓也。又安有我于其间哉?是知我亦人也,人亦我也。我与人皆物也。此所以能用天下之目为己之目,其目无所不观矣。用天下之耳为己之耳,其耳无所不听矣。用天下之口为己之口,其口无所不言矣。用天下之心为己之心,其心无所不谋矣。
夫天下之观,其于见也,不亦广乎!天下之听,其于闻也,不亦远乎!天下之言,其于论也,不亦高乎?天下之谋,其于乐也,不亦大乎!夫其见至广,其闻至远,其论至高,其乐至大,能为至广、至远、至高、至大之事,而中无一为焉,岂不谓至神至圣者乎?非唯吾谓之至神至圣者乎,而天下谓之至神至圣者乎?非唯一时之天下谓之至神至圣者乎,而千万世之天下谓之至神圣者乎?过此以往,来之或知也已。”
站长白话解:
渔夫问:“你可知如何观天地万物之道吗?”
砍柴的说:“不知道,愿闻其详。”
渔夫说:“所谓观物,并非以目观物;也并非以眼观物,而是以心观物;再深点讲也并非以心观物,而是以理观物。天下万物的存在,都有它的道理、性情和命数。所谓以理观物,研究后就可得知;以性情观物,观察后就可得知;以命数观物,推算后就可得知。此三知,才是天下的真知,就连圣人也无法超越,当然若真能超越,那他也不再是圣人啦。
故探究之所以能明理,是因为能把万物隐藏的特性挖掘出来;虽然通过探究能把万物隐藏的特性挖掘出来,但也不如水能化成万物之形;虽然水能化成万物的形,也不如圣人能化万物之情;圣人之所以能化万物之情,在于圣人能反观其物。
所谓反观其物,就是不以我观物,而是以物观物。既然以物观物,我也就不存在啦,我是人,人也是我,我与人其实都是物。这就是能以天下之目为我目,则无所不观;用天下之耳为我耳,则无所不听;用天下之口为我口,则无所不言;用天下之心为我心,则无所不谋。
如此观天下,所见多么广阔,所闻多么深远,所论多么高大,所谋多么详密。如此所见至广,所闻至远,所论至高,所谋至密,能做到至广,至远,至高,至大的观天下,则其中无一不明,那不就是神仙,圣人吗。这也并不是说我就是神仙圣人,而是天下的人都能称为神仙圣人。也并非一时天下人称为神仙圣人,而是不管到什么时候,天下人如此观天下永远都是神仙,永远都是圣人。
站长分享:
如何观万物之道?
答,万物皆备于我,我即万物,以物观物。而以物观物就是运用我们人类特有的灵性思维,通过眼、耳,口来感观万物之性的方式。
何为“一”?
道德经中云:“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实“一”,就是一本大道,也是万物不变的自然规律,也就是“道”。
何为“水之能一万物之形也”?
道德经中云:“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就是因为水懂得遵循万物不变的自然规律,道法自然,以道而行。
何为“圣人之能一万物情?
因为圣人从不以我观物,而是以物观物,以物观物就是通过了解万物不变的自然规律,而去顺应自然,道法自然。
何为神人,何为圣人?
神人,就是懂的万物之道的人;圣人,则是拥有大智慧的人。
完
知卜易社,梅花预测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平台
本文发布自“站长带你飞”平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