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竹竿的传奇,世界上击落敌机最多的SA-2防空导弹

它,体型硕大修长。它,已有六十多岁高龄。它的晚辈们比它更先进厉害,但却无法超越它的辉煌。如今的它虽已老迈,但仍剑指苍穹,守望着它战斗过的天空。

SA-2(S-75)防空导弹

首开记录

1959年10月7日,台湾国民党空军上尉飞行员王英钦驾驶一架RB-57D侦察机窜入北京上空。这是他第三次驾机对北京进行侦查了,凭借RB-57D的2万米飞行高度,前两次他都避开解放军战斗机的拦截,而这一次,等待他的是解放军的新武器。

国民党空军的RB-57D侦察机

12时04分,在RB-57D距离中国空军地空导弹二营阵地41公里时,一枚SA-2腾空而起。接着在40公里和39公里距离,第二第三枚接连发射。三枚导弹都准确命中目标,RB-57D坠落在北京通县机场东南18公里处。没人知道当时RB-57D驾驶员王上尉在想些什么,能确定的是他死得挺麻利,应该没啥痛苦。因为他刚跳伞就被SA-2爆炸的弹片给分成了几截。而从找到的飞机黑匣子里他跟地面塔台的通话录音带显示,他也完全没想到会遭到导弹的拦截,成为这世界第一人。

这次战斗,是防空导弹问世后第一次在实战中击落飞机。

被击落的RB-57D残骸

防空利器SA-2的问世

二战胜利后苏联获得不少德国的导弹技术,并以“瀑布”和“莱茵女儿”为基础研发新的防空导弹。但这个项目受阻被终止。到了1950年,斯大林下令一年内研制出可实用化的防空导弹,以应付美国的B-29,B-36轰炸机,这就是后来的S-25。就在S-25开始研制不久,1951年6月美国喷气式轰炸机B-47开始服役。又过了一年,1952年4月更强大的B-52也首飞了。研制中的S-25一下子就变成还未服役就已经落后。

固定式发射架的S-25,也是苏联第一种防空导弹,北约代号SA-1

1953年10月,拉沃契金设计局和KB-1设计局(即后来的金刚石设计局)开始联合研制一种新的防空导弹S-75,设计工作由彼得·德米特里耶维奇·格鲁申(ПётрДмитриевичГрушин)主导。格鲁申后因S-75的研制于1958年获得社会主义劳动英雄奖章,1981年他又因S-300的设计第二次获得该奖章,此外他还获得过一堆列宁勋章等奖项。

S-75是一种中型防空导弹,它不要求S-25那样严苛的技术指标,而是根据当时苏联的技术水平做出了指标和系统上的妥协。比如S-75侧重高空性能,并不一味的追求射程。S-75的雷达系统也由各司其职的多部雷达车构成而不像S-25那样要把各种功能都集中在一部雷达上。最终,S-25只部署在莫斯科的两道防御圈上,而更务实的S-75大获成功,打遍天下并服役至今,成就传奇。

S-75(SA-2)防空导弹

SA-2的系统构成

S-75于1957年莫斯科的五一阅兵上首次公开亮相,并于同年12月定型开始量产服役。S-75被以俄罗斯北部一条河流的名称命名为“德维纳”(Dvina),北约给代号SA-2,绰号“导线”(Guideline)。由于S-75击落的大多是美国飞机,以SA-2的名称威震天下,所以本文也沿用SA-2这名称了。

SA-2是整一套防空系统的统称,这套系统由以下部分组成:

V-750系列导弹。在SA-2整个服役生涯中,它所配的V-750系列导弹也发展出30多个型号。有现代化型,舰用型,增程型等等,但大多是试验的型号。以击落RB-58D的早期V-750V为例,该弹为两级发动机,第一级固体燃料助推发动机工作时间4-5秒,弹径0.64米,翼展2.56米。第二级为发烟硝酸-煤油液体发动机,工作22秒,弹径0.5米,翼展1.69米。整个V-750V导弹长10.72米,重2163公斤,射程8~45公里,射高3000~22000米。战斗部190公斤,高空杀伤半径250米,最大速度3马赫。

V-750导弹第二级主单体

SA-2发射中

SA-2发射中

下图,V-750导弹各主要部分:

1,无线电近炸引信信号发射天线。2,无线电近炸引信。3,战斗部。4,弹头外部的无线电近炸引信信号接收天线。5,氧化剂箱。6,推进剂箱。7,压缩空气罐。8,自动驾驶仪模块。9,无线电指令接收模块。10和11,电池和传感器。12,十字型舵面控制模块。13,涡轮燃气发生器推进剂箱。14,火箭发动机。15,发动机整流罩。16,固体火箭助推器。

V-750导弹结构示意图

载具和发射架

V-750导弹早期由吉尔ZIL-157半拖车运载进行机动转移,搭载导弹时最高时速35公里。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运载车辆也会有所不同。

埃及的SA-2,由原汁原味的ZIL-157搭载

V-750导弹的发射架为CM-63单臂全向发射架,重8400公斤,电驱动,最大发射仰角65°,发射后再装填时间约10分钟。同样的,在后期发射架也有改进,型号名称也会有所不同。CM-63发射架也由卡车牵引进行机动转移。可在硬质地面或者混凝土平台上展开部署。

CM-63发射架,这是展览品。实际中需要展开部署后之后再把导弹从运输车吊装到发射架上

部署在混凝土平台上的SA-2发射架,后部有火箭发动机尾焰偏流板

雷达系统

SA-2使用P-12预警/搜索雷达和PRV-10或PRV-11测高雷达进行早期预警,作用距离达275公里。当然根据不同时期和国家,使用的雷达系统也会有所不同,下面就不再反复说明了。

P-12“匙架”Spoon Reset预警搜索雷达

PRV-11“边网”Side Net测高雷达

SNR-75火控雷达作用距离70公里,采用双波束扫描工作方式,可以自动跟踪55公里处的目标,能跟踪6个目标和制导3枚导弹攻击同一目标。

SNR-75“扇歌”Fan Song火控雷达

SA-2后来通常还配备一部测距雷达,用于受到干扰压制时作为补充探测和精确测距。

RD-75测距雷达

另外,SA-2还需要通信指挥车,电源车等辅助车辆才能进行作战。在进行固定阵地部署的要地和国土防空中,SA-2还可以得到上级预警雷达的支持。与现代的防空系统相比,SA-2这套系统庞大复杂,展开和反应速度慢,但在当时已经是很先进的了。经过不断的升级改进,SA-2目前也得以继续在一些国家中服役。

SA-2“全家桶”,有了这一大家子,就可以独立进行作战了

SA-2的作战部署

SA-2有多种改型,我国也在其基础上仿制了红旗-1,2,3,4等型号,伊朗仿制了沙耶德1,2型,埃及仿制了沙巴。据不完全统计,SA-2的发射架大约生产了4000多套,V-750系列导弹数以十万计,装备了近40个国家。

SA-2通常以营为作战单位,每个营6个发射架呈六边形部署。各发射架和雷达,指挥车之间有交通便道相连,从空中看目标明显,容易招致打击。但这些阵地,是令敌机胆寒的禁区,实战中真假阵地混合布设,又可以迷惑敌人增加其反制的难度。

SA-2阵地部署示意图

越战中北越的SA-2阵地

古巴导弹危机中古巴的SA-2阵地。简直就是一个美丽与死亡交织的魔法阵

战斗的岁月

捕杀U-2

在解放军使用SA-2首开记录击落RB-57D后,苏联也于1960年5月1日用SA-2击落了鲍尔斯驾驶的U-2高空侦察机。由于保密原因,解放军当时对外宣称RB-57D是被战斗机击落的,所以苏联击落的这架U-2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认为是防空导弹的第一个战果。

电影《间谍之桥》里U-2被SA-2击落的场景

1962年10月27日,一架U-2在古巴上空被SA-2击落,飞行员鲁道夫·安德森身亡。此时正值古巴导弹危机期间,U-2被击落使事态进一步恶化。

击落U-2最多的还是解放军。解放军地空导弹营先后于1962年9月9日,1963年11月1日,1964年7月7日,1965年1月10日,1967年9月8日共击落5架U-2。驾机来犯的5名国民党飞行员3人死亡,2人被俘。这些战果都是由SA-2和它的发展型取得。后来当外国记者采访陈毅元帅时问到解放军是如何击落U-2的,陈毅元帅机智又风趣的回答:是用竹竿子捅下来的!

60年代北京军事博物馆展出的U-2残骸

鏖战越南

越战初期美军飞机如天马行空般来去自如,并没受到什么威胁。自1965年3月开始的滚雷行动美军飞机越过北纬17度线对北越进行轰炸后,苏联向北越援助了SA-2。美军飞机和SA-2之间开始了一场激烈的厮杀。

北越的SA-2

1965年7月24日,4架美国空军的F-4C对河内的弹药库进行空袭。结果被SA-2伏击,1架被击落,其余3架都被击伤。这是美军飞机和SA-2之间的首次交锋。

SA-2参战初期效果很好,每2~3发就能取得一个战果。但美军也开始反制,除使用电子对抗手段,还快速装备了AGM-45百舌鸟反辐射导弹用于摧毁SA-2的雷达。另外发展了F-100G,F-105G等野鼬鼠飞机专门对付北越的防空系统。而北越也使用构筑假阵地,用竹子捆起来涂上白漆伪装成SA-2等手段吸引美军火力,并设下埋伏圈伺机打击美军飞机。

披挂伪装网的北越SA-2

越战期间苏联向北越交付了近百套SA-2和7000多枚V-750导弹。战斗中北越共发射约6800枚导弹,宣称击落美军飞机1040多架,占击落美军飞机总数的30%。这也使得SA-2成为世界上击落敌机最多的防空导弹。

一枚SA-2正在飞向F-105

1967年8月12日一架RF-4C被SA-2击落,两名飞行员跳伞被俘

1968年2月14日一架F-105被SA-2击落,飞行员当场被破片杀死,他的遗体直到1998年才被人在丛林中发现

虽然在参战初期SA-2的杀伤效能不错,但美军技术进步更快。在后期的大规模电子战中未能及时进行技术更新的SA-2渐渐落于下风。从开始的2~3发就能击落一架美军飞机到后期最多竟需要约70发才能取得一个战果,差距巨大。这对越战最后的结局有着不小影响。

失落的中东

SA-2在中东的战果大不如在越南。这一方面是对手技术的进步,另外也由于SA-3,SA-6等晚辈也参战的原因。特别是1982年6月9日的贝卡谷地之战中,叙利亚的SAM被团灭。这对苏制防空导弹的声望也是一次重大打击。

除装备的技术原因,人员素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这得补充说明一下SA-2的制导方式。SA-2采用无线电指令加人工修正的制导方式。无线电指令就是雷达探测目标和导弹相对位置给出指令让导弹调整飞行方向去和目标相遇。而人工修正就需要操作员过硬的功夫自己去通过雷达的信息研判目标动向给出指令了。解放军就是使用这种方式才更高效的击落了U-2。而中东的指战员们的水平......

老兵不死

虽然SA-2已经老旧,但依然是具有威力的,一不小心很可能还是会被它揍下来。海湾战争中的1991年1月21日,VF-103“海盗旗”中队编号AA212的F-14在为EA-6B护航时被地对空导弹击落。根据飞行员后来在回忆录中描述,导弹“像是一根电线杆向他们飞来”。飞行员和后座的武器操作员都目视确认了把他们击落的是一枚老旧的SA-2,这也是美国海军唯一被击落的F-14。

被SA-2击落的那架F-14

如今,经过不断的更新改进,已经60多岁的SA-2依然在大约20个国家中服役。2015年的也门内战中,胡塞武装还脑洞大开的把一些SA-2改造成地对地导弹用来打击沙特的军事基地。

SA-2,依然在续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

全文完,谢谢观看!

本文由武装志原创,欢迎关注,我们一起涨知识。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