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宋代: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诗词赋送别者多矣,不尽之情,一词而能道尽,惟有柳永此阕《雨霖铃》。江淹《别赋》,固只赋恨,千言万语,不敌一百字之百转千回。曹植送别,锦句华章,曹丕不能,惟哭而已。柳永诚能,真情流露,读之凄婉动人。千百年后赋送别,还读此阕《雨霖铃》。
说到“雨霖铃”三字,自然想到柳永的送别词,也自然在脑中浮现一幅凄婉动人的送别画面。能将三个字定格,一阕词占却一个词牌,并赋予那么多内涵,足见此词的高妙绝伦,及其传播量和接受范围之广、影响之大。有宋一代,千百首送别词,和这首《雨霖铃》相比,也应失色。称之为送别词压卷之作,名副其实。
此阕《雨霖铃》不著悲愁字眼,却处处含悲:别前之悲,别时之悲,别后之悲,眼前之悲,未来之悲,送者之悲,离人之悲,百转千回,缠绵悱恻,悲情不能自胜。没有一句安慰的话语,满是离别的伤感情绪。“悲莫悲兮生别离”,离别时,愁情之浓,如大雾笼罩,一点光芒都看不到了。眼前的场景也都带着离情别绪,“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何等的凄凉,教人不堪悲愁。别前的情绪,送别的情绪,别后的情绪,宛然可见,历历在目,刺痛人心,眼泪一流再流,终要流出血泪才罢。带着愁别,载着愁去,伴着愁住。
一首词,载着千古的送别,那人,那景,那情,变得永恒,作诗词就应当如此,作出了可以流传千年。如果不能使它流传千古,就可以停住不要作了,作好也可以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