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心脏病治疗:血管收窄至7成就要考虑进行通波仔手术?

冠心病是香港常见的心脏疾病,占心脏病的死亡率约七成,而通波仔便是其中一种普遍用以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不过,香港浸信会医院招显洸心脏中心主任余卓文医生指出,很多人误以为做完通波仔手术后便无后顾之忧,不按医嘱用药,又不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血管再度栓塞,须再做通波仔手术补救,情况值得留意。

血管收窄至7成就要考虑进行通波仔手术

「通波仔」是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俗称。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会把导管经手腕或大腿动脉引导致心脏血管狭窄的位置,然后放入球囊及支架,撑开已收窄的血管,令血液可以顺利流动。手术后,医生会把球囊连同导管取出体外,而带有药物的支架则留在血管内继续支撑血管内壁。

余医生重申,冠心病患者是否需要进行通波仔手术,需根据病人血管的收窄程度及其征状而决定。一般而言,如果病人血管收窄至70%或以上,便有考虑进行通波仔手术的必要。

随著医疗技术的进步,通波仔手术所用的心脏支架已发展出三种主要的支架类型,分别为最传统的裸金属支架、药物涂层支架,及最新的全吸收式生物血管支架。医生主要根据患者的血管收窄程度及其健康状况,选择合适的支架进行通波仔手术。

手术后配合药物治疗兼严控三高,减少复发风险

病人完成通波仔手术后,别以为等同于一劳永逸。事实上,手术后的血管保养才是护心关键。余医生指出,由于通波仔手术需要在血管内植入支架,所以手术后需要按医生指示服食双重抗凝血小板药物,以防支架周边形成血块。服药时间的长短会因应支架的种类而有所不同,若自行停药有机会增加血栓风险。

另外,病人亦需同时严控三高,即高血压、高血糖及高胆固醇。余医生不讳言,临床上,很多需要再通波仔的病人都是因没有好好控制三高所致,特别是胆固醇控制得不够妥当的病人,血管有机会因胆固醇再次积聚而收窄或栓塞。

一般而言,患心血管疾病及曾接受通波仔的患者,他们的坏胆固醇目标应调低至1.8mmol/L或以下水平。患者除了要严控饮食及多运动外,还要按照医生指示定时服食降胆固醇药物,如他汀类药物及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等,以减低血液内坏胆固醇的含量。

最后,余医生提醒大家,通波仔手术只是治疗的开始,并不是终结,只要遵从医生的指示一起保护心脏,就可有效减低复发风险。​

本文由圣安唯香港就医提供。

相关公众号:海外看病

部分资料来源:香港浸信会医院招显洸心脏中心主任余卓文医生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