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电影院看了抖音催泪神片儿《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
这个电影的宣传海报上都写着:请带上纸巾。
这个电影讲的是什么呢?注意!剧透警告。
男主和女主从小住在一起,互相喜欢。单身热血男女同居十几年,仅接过一次吻。
男主得了绝症,决定忍痛离开女主,还给女主找了个牙医准备让她结婚。
女主知道男主得了绝症,也陪着他演戏,撬了牙医的墙角上位成功(没错,破坏了别人的感情),如愿嫁给了牙医。
最后男主死了,结了婚的女主想通了抛弃了老公,跟男主殉情了。
牙医到底做错了什么???
我看这个电影的时候,全程苏大强附体:
电影的卖点是悲伤,导演没啥高明的招儿,只能全程试图伸出手来按摩观众的泪腺。
正常的悲伤应该是《海边的曼彻斯特》中那种无法摆脱命运带来的巨大的破碎和失去,而本片中的悲伤是,明明俩人可以选择开开心心在一起,但非要作天作地的制造冲突和悲伤。
明明可以,但他们偏不。
整个电影的故事情节都充满了太容易的陶醉和太廉价的感动,这种QQ空间葬爱家族式的表达,实在令人无法共情。
你仔细想想,我们都开始推着地球流浪宇宙了,还有导演在拍这种清朝僵尸看了都会发笑的绝症狗血电影。
侮辱谁呢?
这种片子拍出来想传递什么样的价值观呢?
鼓励大家有话不说偏要猜来猜去作天作地,殉情玩弄人家的感情吗?正常的、健康优雅的恋爱关系,是这样的吗?
而最令人发指的是,这种毫无精神内涵、价值观崩坏的电影,上映几天票房居然已经破5亿了!
垃圾电影受追捧的背后,是被垃圾营销蒙骗的中国观众。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的生意经跟《前任3》一样,电影质量不咋地,只能剑走偏锋,用营销手段来获胜。
反正就是要把自己包装成一部情感浓度齁死人的哭片,哭!必须哭!
用15秒的视频,投放几十个抖音网红,一番渲染一番传播,上了抖音热搜票房就有保证了:
来,你仔细想一想,你去电影院看《悲伤》,是朋友口碑推荐,还是通过网络上的广告?
大多数人都是看了抖音的广告。
你看,有时候我们的观众去看垃圾电影,不是因为观众的审美低下,而是因为垃圾营销误导了我们。
我们的观众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可那些见钱眼开的片方一直在跟我们玩障眼法。
我就想慢条斯理、冷静理智、不带一丝感情的问一句:你们天天用这种欺诈式营销骗观众,还要不要脸了?
还记得2018年关于《地球最后的夜晚》那场末世狂欢么?
电影的营销策略以「一吻跨年」进入大众视野,抖音全部都是「和最爱的人看这场电影,从今年吻到明年」这种营销段子,人人期待雀跃,元旦预售场场爆满。
结果首映一结束,口碑就遭到反噬。这部电影被骂上热搜,人人都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
接着票房开始进行跳崖式下跌:
片方天天不想着如何用优秀的内容来打动观影者,而是只顾着研究营销策略、研究用户下沉,通过一些Cheap的伎俩赚一波就走,这种欺诈式营销,简直是中国电影的毒瘤。
我们的电影在国际上腰杆不够硬,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有了这一票没有心肝的电影人。
最后,为这些恶果埋单的,仍然是我们观众。
更多的电影从业者都不再努力的打磨剧本、打磨演技,而是快速的炮制出更多垃圾,用更加低劣的手段骗你的钱。
我们仍然没得看,看不到更好的。《流浪地球》这么优秀的剧本几次面临流产,而垃圾电影层出不穷?
劣币驱逐良币,是观众的不幸。
悲不悲哀?
作为观影者,我们可以做什么?
如果你已经知道一部电影三观不正,请你劝告你身边的小年轻,告诉他们好的爱情观不是这样;
如果你已经知道一部电影是垃圾片了,请你珍惜自己的时间和金钱,不要去给他们投票支持;
如果你看到抖音上的矫情电影宣传短片,请无视,优秀的电影不会用这种手段骗你去买票。
一部真正好的电影,应该是克制的,不露痕迹的叙事,电影语言和镜头都留有余地,能让你思考,能给你留下余味。而不是一个劲的用塑料感极重的感动绑架你。
我们优秀的国产影视剧,在表达感情方面更成熟、优雅、有趣,在爱和关系面前能保持得体和理性。请给这种影视剧多一点支持。
我们的观众并不低幼,审美并不低下,而是那一票专拍烂片的导演们更弱智一些。
为了能多看一些像《流浪地球》这种电影,也为了看到一些价值观更正的电影,请对那些玩欺诈式营销的烂片说不。
最后,我想对烂片们说一句:
天天钻营奇淫巧技或许会让你们得到加速度,但你们怎么知道方向是对的呢?
观众迟早会认清你们,厌弃你们。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