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雷是不是糊了”的质疑,近几年一直没停过。把时间线放得更长远些,曾经的迅雷也是下载界的“一哥”。但当其羽翼渐丰满时,各种版权争议、资源封杀让迅雷吃了不少亏。
而更重要的是,在网速越来越快的今天,网民下载需求式微,几度转型未果,迅雷最新财报也状况不佳。风雨飘摇中的迅雷,还能放出大招重回昔日高光时刻吗?
昔日高光时刻:下载软件里的战斗机!
在下载龟速、资源匮乏的21世纪,QQ旋风和迅雷是当时下载行当里冉冉升起的新星。
2003年,在PC互联网的第一次热潮下迅雷诞生了。迅雷诞生的第一年,便凭借在影视、游戏方面的便捷快速下载的优势,迅速虏获了用户的心,并拿到了IDG的100万美元融资。
由于初期发展太快,其独创的P2SP(Peer to Server&Peer)技术却为其引来了“盗链”的争议。简单来说就是这种技术能够让用户从多个资源地址同时下载,用户下载的速度大大被提升,但是这种模式靠的是“共享”其它用户的资源来加快下载速度,因此受到争议。
然而,尽管承受非议,这种技术优势还是让迅雷在下载软件市场拿下了50%的市场份额,国内用户高达1.1亿,装机量高达8000万台,一跃成为腾讯QQ之后又一个“全民级”软件。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那就是迅雷再次遭遇劲敌——QQ旋风。因为既具备当时迅雷的技术优势,QQ旋风广告插件又很少、产品界面还很简洁,都让这款软件比迅雷更讨喜。
随后,这两颗新星正式开始了厮杀。譬如迅雷的离线下载功能上线后,QQ旋风也推出了离线下载功能,并且面向QQ会员免费开通。只是,无论在技术和用户量上,迅雷都不再占有优势。不过,再往后,QQ旋风却没有再出击,直到2015年版本再无更新。
这种背景下,迅雷成为了下载行业的唯一招牌,但在许多人眼里,这根本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因为,腾讯的退出,其实是放弃了这个赛道,折射的是下载软件行业前景的萎缩。
此后,“孤芳自赏”的迅雷,几度寻求转型成效均不佳,甚至到了艰难求生的地步。
几度转型未果,迅雷艰难求生!
在下载行当一家独大之后,迅雷的处境四面楚歌。
先是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推进,充足的手机流量让用户不再依赖于下载好的本地资源,原地踏步的迅雷因此落后;随之,“优爱腾”的杀出,让在线观影变成日常,游戏下载逐渐有了游戏厂商自己的下载器。迅雷从装机必备,到可有可无。
迷失方向的迅雷变成了追逐热点的无头苍蝇,推出了一系列产品,例如:迅雷金融、迅雷快盘、迅雷端游等等。但存活下来的少之又少,更不用说为迅雷造新血。
迅雷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溺水挣扎之后,抓住了救命稻草——云计算和区块链,推出云计算和其他互联网增值服务:云计算服务包括玩客云、迅雷链、星域云。
星域云可以说是迅雷云计算中的重要一节,但在拥有绝对实力的巨头面前而言,星域云却仍然不能够激起巨浪,变现能力不足;同时,玩客云遇冷,用户对于“挖矿”的热情褪去,星域云可提供节点数量能否有增长也成谜;在区块链方面,资本对于持续高成本的投入变得谨慎,断血的迅雷一直没有获取可观的效益,且亏损正在进一步扩大。
然而,在迅雷急着转型的关口,对迅雷仍然有着举足轻重的老业务订阅服务也陷入桎梏,曾经支撑迅雷的订阅服务营收出现萎缩的趋势。
在看家本事跟不上时代需求,而新的业务还处于需要供血的阶段,艰难突围的迅雷还有什么招数实现自救吗?
艰难求生的迅雷,还能讲出好故事吗?
关于迅雷,现在在很多人眼里它已经大势所趋。没有搭上移动互联网的快车道,PC端产品也口碑激降,“凑合着过”的迅雷,还能讲出好故事吗?
目前来看,迅雷的收入分为三大块:订阅收入、云计算及其它增值服务、在线广告。从迅雷近两年披露的财报看,连年亏损是迅雷的一个大趋势。
自从其不断尝试转型后,核心收入也发生过变化,比如在2011年,当时迅雷主营收是靠广告业务;2016年起,迅雷的订阅收入开始被云计算和增值服务抢去风头,并且随后几年,云计算的收入持续上涨,成为了迅雷的一个新突破点。
不过,迅雷的云计算和区块链变现能力仍然不足,迅雷或许可凭云计算等新技术分到一块新蛋糕,但曾经的高光时刻恐怕已经无法回来了。
从“下载一哥”到求生艰难,多次转型未果,迅雷就像是众多早期在互联网中取得战果硕硕,之后又被时代抛下的玩家的缩影。幸运的是,迅雷在命悬一线之际抓住了云计算与区块链。但是在众多巨头环绕之下,迅雷的突围战打得异常艰辛。迅雷,还能讲出好故事吗?情况不容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