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首批参与北京试点新职伤三年 骑手有了“工伤保险”

平台出资、按单缴费、每单必保的创新探索

凤凰网科技讯 3月21日,“谁都不愿意受伤,但这就像是你已经摔到坑里了,结果发现有张网还可以给你兜一兜。”吕东轩举了举受伤的手掌跟记者说。去年5月29日凌晨三点,吕东轩在北京东三环附近骑车跑外卖时,因光线昏暗撞上车道隔离栏,导致肋骨和右手掌骨骨折。他通过美团骑手App成功申报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以下简称‘新职伤’), 不仅报销了医疗费,还获得伤残补助金等数万元。

新职伤自2022年7月1日开始试点,是为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快递员等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提供的职业伤害保障,北京被纳入全国首批7个试点省市之一,全市约百万名从业者受益。美团作为北京首批试点企业,为平台上所有骑手缴纳了新职伤保费,并打通了企业与北京人社部门之间的信息系统。骑手如受伤,可通过骑手App一键申报,线上提交就诊证明、事故鉴定书等材料。随后,受伤骑手可按照流程提示跟进新职伤的审批过程,医药费报销款等也将通过线上自动流转。

近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完善费率等政策,从扩容省份、新增企业、拓宽行业等方面,稳妥有序扩大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范围,计划将试点省份由7个增加到17个,并逐步推广,推动在全国实施。

平台出资、按单缴费、每单必保的创新探索

新职伤不同于以往的保险,创新点在于按单缴费且保费全部由平台缴纳。这种参保规则,是基于骑手等新业态从业者的职业特征设定的。

过去十年间,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吸纳了大量就业。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依托数字经济平台实现灵活就业的劳动者,不仅是劳动力市场的重要力量,也为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发挥重要作用。各类调研显示,他们的日常劳动过程具有时间灵活、空间流动的职业特点,一些外卖骑手还具有显著的过渡性特征。新职伤在2022年启动试点时,设定了平台按单缴费、每单必保、每人必保的规则,这一规则使劳动者的保障不再受制于传统的固定劳动关系,创造性地贴合了灵活就业的特点。

以外卖企业美团为例,自2022年试点至今,美团已累计出资14亿元,为7个试点省市的600多万名平台骑手提供了保障。

美团研究院2024年公布的数据显示,745万有单骑手中,近一半人全年跑单不足30天。骑手呈现显著的流动性,这为其保障体系提出了挑战。美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主管部门指导下,平台细致研究了骑手的从业特点和风险。目前来看,从订单角度保障其职业伤害风险,是贴合其职业特点的。”

“从2018年开始,职业伤害保障作为灵活就业人员的急难愁盼问题被提上日程。2021年,人社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为灵活就业群体的保障制度作了重要铺垫。”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说。截至目前,新职伤已在试点省市覆盖1000多万人。

新职伤让灵活就业群体有了“工伤保险”,托底短期紧迫风险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骑手在职业过渡阶段选择跑外卖获得急需的现金收入,他们对意外风险更敏感。

一位在北京跑单七八年的老骑手说,年龄偏大的骑手会逐渐开始考虑养老、医疗等长期事项,而年轻骑手则更看重眼下的收入。他也认识很多“候鸟骑手”,专门挑盛夏、隆冬等外卖订单旺季来北京跑单赚钱,旺季一结束就返回老家。这些骑手通过平台获得了订单和收入,也面临户外工作的各类风险。因此,很多骑手都关注“工伤保险”,以缓解日常工作场景中的意外焦虑。

四川小伙赵耀幼时跟随父母来到北京,工作后曾担任企业销售代表,也曾自己创业,2021年因公司经营不善,开始兼职做骑手。平时,他主要在北京国贸地区跑单。2023年夏天,一次雨后跑单时,因地面积水打滑,赵耀摔到了路旁的垃圾桶金属盖上,额头缝了十几针。后来,赵耀通过新职伤报销了八成医疗费。

吕东轩说,去年发生意外当天,他慌忙打开手机上网求助,众多网友迅速提供了线下支援。很快,骑手站长就联系到他并上门看望伤情,在站长和美团平台相关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吕东轩填写了新职伤相关理赔信息,不久前又做了劳动能力鉴定,经人社部门审核后拿到了报销款和相关补贴。

新职伤满足了骑手们的短期保障需求,很多骑手接受采访时表示,有了新职伤这种“工伤保险”,送单时心里更踏实了。

赵耀说,自己做骑手纯粹是为了过渡,准备攒够钱后明年回老家找个创业机会。吕东轩对记者表示,做任何工作都有风险,保障自然是越多越好,但到手收入更重要。他表示,当初选择跑外卖,正是看中了“低门槛”和“收入高”,通过平台靠自己的努力就能养活自己。

张成刚说,社保是社会保险的简称,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等五个险种。从整个社会保障体系来看,新职伤主要应对骑手工作过程中的短期、急迫风险,而医疗险、养老险等应对的则是中长期风险。整体而言,针对灵活就业群体的社保制度设计,将首先考虑解决最急迫的问题,再逐步考虑解决中长期问题。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