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刚过,我们「随心写」的写作者May刚刚从大理剑川回来。
比起云南其他网红城市,这个古城安宁而低调,有多低调呢?
节假日连一些参观的景点竟然都是关门的。
May够直爽,直接打了电话给文旅局长(门口有贴电话号码),
局长更是雷厉风行,马上安排人开门。
让May又完成了一次「包场」行走。
这个小插曲,让May觉得这个小城充满了惊喜。
以下,是她的这一程写下的记录。
——
昨天从剑川回来,编辑部今天让我赶紧赶一篇稿子,写写剑川,这一段时间确实很懒,事情 也多 ,拖了很多作业没有完成。
剑川是一个夹在大理和丽江之间被低估的小城,剑川沙溪名声太大,资本疯狂涌入,已经不是本地人的沙溪,如果说石屏是一座活着的古城,我觉得剑川更是,都是文化发达,名人辈出 ,历史悠久 ,古城都保护得很好。
1924 年 ,古城全面修复 ,每个方向都有一座城门 ,然而 ,我在探访过程中才发现 ,城门已经没有了 ,询问当地人才知道城门城楼毁于 1951 年大地震 ,然后就在旧址上修路。
前几年 恢复了南城门,才刚刚完工,体量巨大,傍晚时分,登楼远眺,仍然是一座烟火气十足的古 城。石狮子守护的桥下就是过去的护城河。
没有外地游客的喧嚣,只有本地人踏实的生活,走过那些纵横交错的巷弄,家家户户 ,门前 屋后院里种花种草 ,干净整洁 ,安宁祥和。
4 月 5 号清晨开始下雨,气温突降,可能节气使然吧,我怕冷,立马身体就不舒服了,朋友们按计划去石宝山看石窟。一是因为我去过了,二是因为这个身体条件可能爬不动了,就自己在古城里深度逛一下。
在网上查到:剑川古城大约三平方公里,至今保留有明代民居40 余院,清代院落130多院,其中古城西门街明代古建筑群为国内保存较好的民居木构建筑,2006 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合我意,逛民居,博物馆是我的爱好。
首先去的位于剑阳楼门口的赵藩陈列馆。
然后去了剑川县博物馆 ,空无一人,没有一个游客,走在一楼,各种陶罐骨灰罐之中 ,阴风惨惨。
声控灯,人一过去才会亮,那天又是清明节,尽量去把每个展室的灯都自行打开,心惴惴而不安,不知道有没有惊扰到里面的大人物。
这栋楼本身也是文保建筑,以前是县政府办公楼。二楼的书画作品要好很多,没那么阴气,想不到的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有名气的书画藏品,这里都有,但是觉得保护的程度远远不够。其中,赵式铭的故居也在这附近,后面还会提到。
匆匆走出这幢楼,保安热心的跟我说,那边还有一个红色教育基地张伯简纪念馆要不要去? 他有钥匙,我去的话 ,等他一会,他去取钥匙来开门 ,让我参观。我一听欣喜过望 ,当然要去咯。
又是一个中国党史上的大人物,早年和周恩来等在法国留学,历史上有名的省港大罢工,他有参与。环绕周边的都是历史保护建筑,数个家族的大宅院,将军第等,可惜都是大门紧锁,
没法参观 ,我只能在外面拍个外貌。
谢过保安 ,转回来看两栋并排的名人故居。
又是大门紧闭,好在门口墙上粘贴了文物负责人的电话,竟然是剑川县文旅局局长电话,我直接一个电话打过去,要求参观,局长也很客气,马上说安排人来开门,又是一个包场的待遇。
人杰地灵这四个字 ,在此时有了更具象化的表达。
和周钟岳故居紧邻并排的是赵式铭故居,依然大门紧闭,门口有电话,是剑川白曲宣讲团在管理使用这房子,电话打过去,对方也很客气,但是说节假日人员休息了,要等周一上班才有人来开门。
我这心里简直是万马奔腾。我把电话打到前面文旅局局长那,他说他们也没办法,这个他就开不了门给我看了,我说这节假日那远方来的游客看不到这些景点,这不太合适吧,这是一个旅游城市呀,我同时强烈表扬了县博物馆的保安,积极主动的开门让去看了张伯简纪念馆。
单凭这些不能进入的深宅大院,让我还有再一次来探访剑川的可能。
行色匆匆,在这方圆三平方公里走走停停居然也走了两万多步,今天是带着一些遗憾的。
当地人说第二天是一周一次的赶集日,四方八面的村民都会到这里来做农产品,各种各样的交易, 就是云南人说的乡街子 。
我又充满了期待 ,下次再给你们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