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开学季,教师出关,普天同庆,伴随着神兽归笼,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再次被提及。
各位南阳的宝爸宝妈们,是不是又要交“校讯通”的钱了?
南阳市十五小新入学家长投诉
我是南阳市十五小一名新入学学生的家长,孩子的母亲。近日,全市中小学开学,在为孩子办理报到手续的时候,被班主任告知需扫码开通和加入“校讯通”,在用手机输入必填项的时候发现只能使用移动公司的号码输入。
我和孩子的爸爸使用的都不是移动号码,没办法,只好到建设中路移动公司营业厅去咨询, 为了这个“校讯通”,我们又被“强制消费”选择每月19元套餐加上每月3元的校讯通费用, 当时听了,我和孩子的爸爸十分生气!
回到单位后,跟其他同事一交流,原来不止是十五小,第五完全学校、三中、十三中也存在这种情况,都必须选择用移动手机扫码开通,而且即使寒暑假期间也扣校讯通使用费。
而2019年,河南省教育厅早已下文对校讯通业务清理整顿。 明确要求任何学校不得强制家长、学生、教职工接受短信服务类家校沟通业务。严禁中小学、幼儿园将办理家校沟通业务嵌入入学流程。
现在已经是互联网、数字化的时代了,在QQ群、微信群、钉钉群等各种社交应用普及到各行各业工作群、社区群、朋友群的今天,连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会使用各种免费的应用软件跟亲朋好友进行交流了, 居然还在利用这么一款落后的、传统短信方式的通信业务来不正当竞争、“被自愿”、变相捆绑家长,而且听说使用越多,移动公司返给老师、班主任的话费越多!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教育环境和校园应该是阳光、纯洁的,不应该存在这种“灰色利益链条”,不但剥夺了家长的选择权,变相强制,而且违反教育收费“自愿”原则,助长行业不正之风,滋生腐败。
为什么在省教育厅早就明令禁止的情况下,校方还在有令不行,而且相关教育部门也视若不见!
我作为一名学生家长、孩子的母亲,希望这件事能引起媒体和教育部门的重视,清除这种“灰色利益链条”和不公平原则,还校园一片净土!
十五小一家长
关于开展短信服务类家校沟通业务清理整顿的通知
01
网友@清风飞雪家长反映 :
孩子所在的城区小学要求购买“校讯通”服务,以方便布置作业。“班主任还在群里公布了未办校讯通的学生名单,这让人受不了。老师称办理校讯通是自愿的,与学校无关,以后可以多渠道布置作业,包括微信群。”其实老师未在微信群里布置过作业,我只是和另一家长“问了一下”,反被老师移出群聊了。
02
网友@胡麻麻家长反映:
学校以“加强家校联系”为理由,要求家长使用“校讯通”,但必须绑定移动手机号。“想换电信、联通资费低的手机号,就收不到校讯通的信息。”该家长认为“这是典型的垄断经营”。
03
网友@流水叮咚家长反映:
老师每次通过移动公司电话卡绑定的“校讯通”发布通知,部分没有移动电话卡的家长无法获取,“到家长群中询问,却被告知只通过校讯通发”。
网络配图
专家建议:
叫停“校讯通”应结合地方实际谨慎推行
“校讯通”带来的问题早已引起注意。澎湃新闻梳理发现,近年来,包括安徽、北京、重庆、陕西、山西、河北、青海等多省市在内,已陆续发文叫停“校讯通”,严禁商家在校园内推销或为学生直接办理相关业务。
据新华社报道,2018年,青海省叫停“校讯通”类变相收费业务。该报道称,青海省价监局调查发现,“校讯通”类业务起初对加强家校联系、促进信息沟通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如今家长和老师均反映其主要功能“家校互动”已被其它免费软件如微信、钉钉、QQ等代替,绝大多数家长“被自愿”接受,且相关业务涉嫌存在行政垄断、商业贿赂、违规收费等违法行为。报道称,此举“每年将至少减轻学生家长经济负担1000万元”。
“校讯通只是家校沟通的一种手段,是去是留,首先还是看校讯通能不能‘通’,能否在家校之间建立起“有效率的、有针对性的联系。”章友德认为, “校讯通”可能在一段时间里确实方便了家校联系,但联系手段需要与时俱进,学校应该倾听家长的声音,逐渐把微信、钉钉、QQ等即时通讯工具纳入家校联系的常规手段。
部分省市全面叫停“校讯通”,这能否在全国推行?章友德认为,如果要在全国推行“校讯通”禁令,还是要借鉴“试点”经验,结合地方实际,谨慎推行。
“全国这些已经叫停校讯通的省市,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禁止校讯通的效果。如果效果显著,其他省份可以借鉴这些已有的经验,并根据自身的实际去推行这一政策。”章友德说。
对此,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校讯通”在一些地方仍有市场,说明家长和学校可能对其仍有需求。
“是否使用校讯通,交由市场决定。不应总是运用行政命令、发文件的方式去决定事物的存废。”储朝晖告诉记者,新的技术、新的沟通方式的产生,会逐渐淘汰落后的沟通方式,“校讯通”如果已经落后,自然会被市场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