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鵄折翼:莱特与台湾的日与夜 ---太平洋战争日本陆军航空部队特攻史话(二)

三、金鵄折翼——莱特与台湾的日与夜

图片注释:陆军飞行第98战队四式重爆“飞龙”,1944年,台湾冲

1944年2月15日,被誉为“决战航空队”的762空在新竹建队,编入第一航空舰队第62航空战队。到1944年7月10日,海军进行了大规模的整合,陆续开始将多个航空队编入762空,形成了一个规模较大的航空队。

由于需要贯彻利用台湾的恶劣天气和台风对美军舰队进行薄暮和夜间雷击的战法,762空被改称“T”部队,成为了被寄予厚望的陆基航空队王牌。

1944年2月15日,海军761航空队被调往马里亚纳方向,飞行第98战队转入762空编制下,师从攻击708飞行队长長井疆大尉,学习雷击战术。5月中旬,四式重爆换装完成,7月初正式形成战斗力。

10月,菲律宾战事已经箭在弦上。762空从鹿屋移驻冲绳,随时准备发动攻击。作为前哨的台湾附近海面正是预想的“在前哨战中利用岸基航空兵大量歼灭美机动部队”的理想地点。

图片注释:从鹿屋转场至冲绳的98战队四式重爆正在起飞

10月12日,762空本部发布第十四号电令:

T攻击部队十二日薄暮(夜间)航空战,一举歼灭台湾东方海面所在敌机动部队。

1030,侦察队从鹿屋出发,沿都井岬208°~220°820海里圏进行索敌触接。未发现敌人。

1800,触接照明隊(細田哲生大尉)8机出发。1900战队本部12机雷装出发,由战队长高桥太郎少佐率领。

2150,照明队在石垣岛南方160km捕捉到美军舰队,本队也立即向该方向发进。

2300,照明队开始投下照明弹,但由于编队未组织好,照明弹投的十分散乱,本队未能发现敌舰,由于燃料不足只能返航。

而照明队照明弹耗尽却一直留在战场,比攻击队早出发1个小时的他们早早耗尽了燃料,在台湾东南部的洋面上全队失踪。包含未返航的攻击队3机在内,第一天的攻击损失11机,却未能取得任何战果。

讽刺的是,约1840,对美舰队进行薄暮攻击的攻击501飞行队同样未能发现敌人,耗尽了燃料的他们同样有6架银河在海面上失踪。12日的攻击结束,762空战力已损失过半。

图片注释:762空攻击501飞行队的银河,与98战队是一对卧龙凤雏

10月14日,由于照明队全部损失,98战队无法再进行夜间雷击,转而进行薄暮攻击。762空的攻击编制如下:

攻击第708飞行队:一式陆攻7,指挥官堀 吉行大尉

攻击第703飞行队:一式陆攻8,指挥官土屋 义树大尉

攻击第501飞行队:鹿屋出发银河12(3机故障),指挥官丸山 宰平少佐、台南出发银河2,指挥官加藤 正一中尉

飞行第98战队:四式重爆16,指挥官宫岛 满大尉

攻击第262飞行队:天山,未出行

1829,银河与飞龙的混合攻击编队在石垣岛南方捕捉到美军TG38.1舰队,恶劣的天气使美军航母早早收回了直卫战斗机,但编队还是被美舰的雷达探测到,贝劳森林号(CVL-24)的F6F-5N夜间战斗机立即起飞拦截。就在这一时刻,编队中的所有飞机都收到了代表“全军突击”的电报:

トトトトト……

攻击开始了!

25架飞机的大编队在低空成功突破了轮型阵,接连投下了鱼雷。(以下为引用他人翻译

第一中隊第2編隊長平田英一大尉機尾機槍手鐮田靜憲曹長回憶:

「左下的飛龍冒著火仍向前突擊,右下的吉川大尉機也噴出火焰。我機逐步突破敵人的輪型陣,眼前所見盡是防空彈幕。見到目標航母後,投下魚雷!冒出二道火柱,脫離時又有4、5架飛龍掉入海裡。」

從左翼突入的齋藤敢大尉說,被F6F追趕時,節流閥全開,就甩脫了敵方的射擊。

同為齋藤大尉機的渡邊時男中尉回憶:

「接近目標時,防空砲的曳光彈四散,貫穿機體煙霧瀰漫。我方見到目標時,齋藤大尉大喊『預備,發射!』後按下魚雷發射鈕,魚雷直直衝往目標,我機飛越目標時仍被防空炮火追打,在防風玻璃上開了一個30cm的大洞。隨後尾部機槍手磐井保兵長回報:『擊沉!』」

攻击第501飞行队的银河成功命中了美军轻巡休斯敦(USS. Houston, CL-81)并造成该舰严重损伤。但代价是银河队所有飞机全部损失,人员无一生还。而98战队并未取得鱼雷命中,自身有12机被击坠,4机成功返航。

图片注释:休斯敦的鱼雷损伤报告,该舰在10月16日舰尾再次被鱼雷命中,遭受严重损伤。

此役后,飞行第98战队可用机只剩2机,被迫退回鹿屋重建。这只昙花一现的陆军雷击队就这样在夜幕的台湾冲走完了自己的战斗历程,退回本土的他们直到日本投降,都未能进行大规模的作战行动。而其他接受改编的陆军雷击队,并未能有机会参与到这样规模的航空作战中。

台湾冲航空战最终以美军的完胜结尾,美军完善的舰队防空体系已经成为了日本陆海航彻彻底底的“叹息之墙”,击碎了大本营“决战航空队”的幻梦。

陆航重爆派的尝试,实际上已经失败了。

时间回到1944年中旬。作为跳弹轰炸的开创者,岩本益臣大尉已然对这种攻击方式丧失了信心,但他的学生们并没有。

1944年6月,装备九九双轻爆的飞行第3战队在战队长木村修一中佐(陆士37期)指挥下编入第八飞行师团并移驻冲绳陆军飞行场,为即将到来的菲律宾航空决战进行战备。

图片注释:战队长木村修一中佐(陆士37期)

在冲绳,飞行第3战队见到了闻名遐迩的岩本益臣大尉,并在那霸市附近接受了鉾田陆军飞行学校的跳弹轰炸与夜间航法,编队爆击训练,并逐渐成长成熟,战力逐步提高。

图片注释:ki-48九九双轻爆,飞行第3战队涂装

1944年10月17日,台湾的烽火还未平息,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上将指挥的登陆部队对莱特湾的外围岛屿发动攻击,此为盟军大举登陆莱特岛的前奏。大本营立即做出应对,10月19日,“捷”一号作战发动。

9月22日,第3飞行战队移驻菲律宾克拉克机场,编入第三飞行团,准备对莱特湾美军登陆舰队发起攻击。同日,第四航空军下达了执行第一次莱特总攻击的命令,该命令由前作战主任参谋石川泰之中佐下发到各队。

次日,飞行第3战队与预计在之后的攻击中为其担任制空掩护任务的第十二飞行团(指挥官川原八郎大佐,含飞行第1,第11,第22战队)的16架四式战“疾风”,以及第三飞行团长长滨大佐和飞行第75战队长土井勤大佐一起,转场至菲律宾利巴(lipa)基地。(利巴市位于今菲律宾八打雁北部)

到达基地后,石川中佐向官兵说明了作战方案。本次作战采用的战法类似欧洲战场美军采取的“穿梭轰炸”的方式,分为三次攻击:

第一次攻击:利巴——莱特湾——塔利赛(今宿务岛东南部),总航程约1200km

第二次攻击:塔利赛——莱特湾——利巴

第三次攻击:利巴——莱特湾——利巴

图片注释:当日攻击路线图,本人标注

并且战斗机掩护的形式也非常怪:本次作战的战斗机并不采取伴随掩护的方式,而是提前40分钟出发前往莱特湾上空争夺制空权,这又颇似美军在德国本土空袭时采用的“战斗机扫荡”战法的挪用。

事实证明,新战法的尝试将导致灾难性的后果,而第四航空军的高级参谋们也即将为自己制定的战术付出高昂的代价。

总攻击的时间定在10月24日早8:20。当日清晨,石川中佐亲自登上一架百式司令部侦察机前往莱特湾侦查美登陆舰队动向,之后就失去了所有联系。

0600,第三飞行团长长滨大佐训示完毕后,飞行第三战队倾巢而出,战队长木村修一中佐率领24机九九双轻爆共90余人(因为需要穿梭攻击,所以把整备兵也带上了)从利巴飞行场出发。

屋漏偏逢连夜雨,飞行第3战队还未出发就霉运连连。战队长机在跑道上滑跑时主起落架陷进了泥坑里起飞失败。

战队长木村修一只能换乘2号机,然而在启动的过程中,战队航法主任纳所达至中尉被螺旋桨叶片击中受伤,第三中队长難波享一中尉机发动机故障,被迫与后续的加藤高之伍长交换飞机,整个行程耽误了近20分钟。

祸不单行,很快最致命的错误出现:为了防备美舰载机空袭,原本为第3战队开路的第十二飞行团的四式战升空开始警戒,但木村战队长却认为他们已经出发前往莱特湾了,于是也命令战队出发,其实掩护战斗机根本就没有出发。

图片注释:飞行第1战队第1中队,四式战一型甲“疾风”,1944年,菲律宾

组成编队时,霉运再一次出现:已经换过一次飞机的第三中队长難波享一中尉机发动机再次故障,只能将中队长交给小松国雄中尉代理,随后返回利巴。

队里佐藤辰次曹长机同样因发动机故障返航,但在利巴上空遭F6F击落,全机阵亡,第3战队还有20机飞往目标。但他们还不知道的是,已经没有人为他们保障莱特湾上空的制空权了。

0730,莱特湾上空,为另一只友邻部队提供空中掩护的第十二飞行团与第十六飞行团一部(新藤常右卫门中佐,内含飞行第51,52战队)的20架四式战“疾风”到达指定空域,开始进行战斗机扫荡任务。

这只阴差阳错的友军战斗机部队一时间成为了第3战队最后的希望。然而命运总是残酷的,这只部队并未发现任何敌人,耗尽燃料后便返航了。

图片注释:飞行第51战队长池田忠雄大尉与其座机四式战一型甲“疾风”715号

约0830,飞行第3战队到达莱特湾上空指定攻击位置,有1机因未找到攻击位置被迫返航,其余的19架飞机编队发现了登陆舰队,并开始对准目标进入俯冲。

然而此时,第3战队并未想到的是,此时他们面对的是严阵以待的托马斯.L.斯普拉格少将(Thomas L. Sprague)率领,为登陆舰队提供空中掩护的护航航空母舰群TG77.4,这一掩护舰队包含三个分舰队:TG77.4.1“塔菲一号”,4.2“塔菲二号”和一天后即将名扬美国海军史的4.3“塔菲三号”。

图片注释:TG77.4护航航空母舰群编制,共18艘护航航空母舰

孤军深入,全无空中掩护的飞行第3战队的生命此刻走到了尽头。云上呼啸而来的是约15架F4F“野猫”,已经无法考证它们究竟来自于庞大的18艘护航航母舰群中的哪一艘。

但可以确定的是,即便是已近过时的野猫,面对低速笨重且并无战斗机掩护的九九双轻爆时,结局就已经毫无悬念。飞行第3战队攻击队共19机在到达美舰队上空前即被全部击坠,人员无一幸存。

图片注释:滋賀県東近江市沖原神社供奉的第3战队作战画作,但“絵の中だけ”而已

美国海军学院在战后编写的《莱特湾战役战略与战术分析》(THE BATTLE FOR LEYTE GULF. OCTOBER 1944. STRATEGICAL AND TACTICAL ANALYSIS. VOLUME V. BATTLE OF SURIGAO STRAIT, OCTOBER 24TH-25TH)这样描写1944年10月24日早晨第四航空军发动的攻击:

约0831,预期的航空攻击规模开始增大。报告有约80架来自第四航空军的飞机参与,但遭受了CAP战斗机与防空火力的沉重打击。(中略)尽管遭受了这些损失,但CTF77对战斗的结果很满意,这表明了他们有能力保卫自己的部队。

为TG77.4担任战斗机引导任务的驱逐舰USS.McGowan(DD-678)在10月24日的行动报告上这样写道:

约18-20架日本飞机在圣华尼科海峡上空约15000英尺(约4570米)开始下降高度时被拦截。

此为日本陆航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跳弹攻击在莱特湾留下的最后印记。

图片注释:圣华尼科海峡,距离莱特湾很近

图片注释:弗莱彻级驱逐舰USS.McGowan(DD-678)

美军在报告中认为,造成当天对登陆舰队的攻击失败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条:

1.美军应对来袭充分的作战准备

2.敌军仍在使用传统的进攻战术,即在10000-20000英尺的中高空以大波次攻击,这简化了拦截的难度。

3.日本飞行员的低素质,从他们拙劣的防御机动水平即可证明。

4.登陆部队大量的烟幕使用使敌军目标识别复杂化。

日本陆航挣扎蹒跚的双腿,到此为止已被斩断的鲜血淋漓。但菲律宾的硝烟还没有散去,“莱特航空决战”的梦想还未能实现,一个恶魔,即将在民都洛和林加延湾的火焰与鲜血后,缓缓睁开眼睛。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