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市场大爆发,未来是文化艺术品的天下

中国作为世界三大艺术品市场之一,一个显著特点是人们不仅关注艺术品的文化价值,更看重艺术品的财富管理功能。人们将艺术品视为保值的资产,使艺术品具有了和金融资产相似的属性。

国宾礼大师刘知君作品《江山如此多娇》

意大利收藏家贝利尼曾说过:“世界上只有艺术品是最有价值的,股票的平均增值率是40%,而艺术品的增值率是95%。”如此惊人的高回报率也是吸引大量资本进入的重要原因。

资金流入引爆金融创新

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快速发展,艺术品行业出现了几个明显变化,总结来说共有四个特点。

国宾礼大师刘知君作品《迎客松》

全民收藏: 中国艺术品市场与海外艺术品市场的区别较大。首先体现在近些年来,富人们在境内外市场拍下大量的高端艺术品,屡次将拍卖价格推上创记录的高价。从全球来说,没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一样,全民关注艺术品收藏。

收藏热情高: 其次,大众群体对艺术品收藏热情也非常高涨。可以发现,中央和各个地方电视台都有各类鉴宝等收藏类节目,这类节目广受欢迎。大众群体通过电视节目除了学习到收藏知识外,也很关注未来是否能够升值。

国宾礼大师刘知君作品《幽燕金秋图》

艺术品是一种资产: 资产实际上就是一种资金的占用形式,是一种保值的工具。在欧美,艺术品虽然有财富的表征功能,但买家更多地是去追求其精神价值。但在中国,投资者更多关注其财务收益,这让艺术品在中国成为一种资产。

艺术品金融的创新活跃: 到2011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就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艺术品市场,吸引了大量资金的进入,也促成了艺术品和金融的对接。很多艺术品金融的创新产品在中国出现,像艺术品基金、艺术品信托、艺术品的份额化交易、艺术品回购等金融模式不断显现。

艺术品的投资渠道

购买艺术品主要有三个目的,第一是收藏;第二是投资;第三是消费。但其实收藏和投资是很难分开,以藏养藏是很多藏家惯用的做法。

作为新买家,即使是高净值人群也不应该在没有知识储备的情况下冒然进入高端的拍卖市场。业内普遍认为,投资艺术品要有三力:

国宾礼大师刘海青作品《报春图》

眼力:要有良好的艺术品知识积累及艺术品的鉴赏力;

经济实力: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魄力:遇到机会,就该牢牢把握。

普通大众并不是不愿意购买艺术品,而是市场对艺术品的教育和引导不够。当产生消费之后,投资者就会去了解这些艺术品的风格以及市场价格,这就潜移默化让投资者学习了艺术品知识。

投资高价艺术品之思考

投资收益率超过艺术品市场平均收益水平称为杰作效应。艺术精品往往具有较大的需求和较高的流动性,那么投资艺术品杰作是否真的可以获得更高的回报?

无论国内还是国外艺术品市场,艺术家姓名及知名度对艺术品价格影响很大。如果艺术品的投资者希望财务收益最大化,应该收藏具有潜力的艺术品。

国宾礼大师 刘海青作品 《鹤翔昌瑞》

我们看到,买家的眼光越来越精到,收藏的理念越来越理性,大公司不再能光依靠品牌招揽客户, 只有征集到好的艺术品才有话语权,才能在市场上占主动地位。 甚至连拍卖预展都不再是简单的陈列,情景化的布展充满个性。而但凡优质的拍品出现,也一定能够吸引大量藏家的目光和参与。

国宾礼大师刘海青作品《荷风盛世》

从这种角度来看,当前的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正在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据了解,现在国家也正在研究和陆续出台一系列对艺术品收藏投资的利好政策。 国家艺术基金正大量且大力扶持艺术人才及相关项目的开展。国家文物局最近就提出要找出解决制约文物合法收藏、流通瓶颈问题的方法,以及要加强对民间收藏的保护和服务,积极稳妥的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国有四大银行也就艺术品的信托市场及艺术品抵押贷款市场的前景进行不断研究与建议;而今年两会后,国家再出资1000亿进入文化产业,扶持涵盖从博物馆、到文化艺术教育服务、文创发展等方方面面。

相信这些利好政策也都将渗透到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各个环节中,予以滋养并释放强大的影响力,这无疑为当前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再发展提供了丰沃的土壤。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