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森精神映照育人初心!聊城以精神教育启智润心、培根铸魂

德国哲学家、教育家雅思贝尔斯曾言,“教育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的成长过程”、教育是“精神的培育,灵魂的安顿”。

精神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纪录着奋进者前行的足迹。聊城是孔繁森同志的家乡、是孔繁森精神的发源地。作为一名在山东成长起来的领导干部,孔繁森分别于1979年和1988年两次进藏工作,之后继续选择留在西藏担任阿里地委书记,1994年11月29日,在带领工作组赴新疆塔城地区考察时,不幸以身殉职。

援藏十年,为其发展,呕心沥血,倾尽所有。他的英雄事迹以及崇高的精神,对广大中华儿女投身改革开放事业有着很大的激励和影响。

深受孔繁森同志光辉事迹和伟大精神的滋养与感召,聊城教育以人文教育涵养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气质,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坚持铸魂育人的典范。

“孔繁森精神”为聊城教育注入深厚力量

山东是一方文化的厚土,更是一方精神的高地。峨峨泰山在这里雄视五岳,滔滔黄河从这里奔腾入海,巍巍孔子在这里照耀世界……一山一水一圣人,孕育了齐鲁大地丰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精神标识。

作为一个大省,山东有四种精神先后被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重要论述,提出重要要求,孔繁森精神便是其中之一,并被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可以说,这既是齐鲁大地的骄傲,也是山东人民的自豪,更是激励全省和全国党员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踔厉奋发的强大动力。

孔繁森自费购买药品为农牧民看病,他身边围满了等待看病的群众

历时十载,两次进藏,孔繁森无怨无悔,跑遍了阿里地区106个乡中的98个,行程8万多公里。27年前,身为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委书记的孔繁森因公殉职。孔繁森的名字,深深镌刻在了西藏这片神奇的雪域高原,成为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的楷模,成为流传在西藏干部群众心中最感人的故事。

“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如果他还活着,现在已在党55年了!”时至今日,老家堂邑镇五里墩村的发小、故友与老乡聊起孔繁森的点滴往事,仍然掩饰不住发自心底的感动。对于家乡这些亲朋好友而言,“奉献”“忠诚”“无私”等词镌刻了他们脑海中深深的回忆。

聊城是孔繁森的家乡、是孔繁森精神的发源地,经过历史的沉淀和时代的更迭,孔繁森理想信念的火种和红色传统的基因仍然熠熠生辉,亦为聊城教育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孔繁森精神”在聊城教育中“拔节孕穗”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时代越向前,越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而教育正是精神的传递,更是对孩子的托举。

放眼聊城,“孔繁森精神”在教育中“拔节孕穗”。

山东省聊城市技师学院是孔繁森的母校,学院以孔繁森为榜样,时时处处践行孔繁森精神,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

在聊城市技师学院,“党建+”特色教育教学新模式让孔繁森精神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合。学院通过实施孔繁森精神育人工程,从而树立“孔繁森精神引导下的特色文化育人”职教品牌,弘扬孔繁森精神等系列活动,让孔繁森精神在校园内外传扬。

在此基础上,聊城市技师学院充分发掘孔繁森母校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努力培植融入红色文化、传统文化、工匠文化的特色校园文化。学院现已建成以孔繁森广场、雷锋广场、国旗广场为标志的红色文化展示区。同时,学院还将孔繁森精神引导下的校园文化建设工程移至网络空间。在宿舍楼大厅、走廊墙壁上进行文化创意设计,展示孔繁森勤俭朴素的生活作风和敬老孝亲的优良品德,让孔繁森精神浸润师生心灵。

此外,学校定期举办的弘扬孔繁森精神系列活动亦让人文教育持续下沉。学校还成立了孔繁森精神研究会,积极吸纳校园和社会优秀力量,开展孔繁森精神与校园文化建设课题研究。

学院优秀团员看望慰问离休干部 图片来源:聊城市技师学院

在孔繁森精神的滋养和感召下,学院建立了院团委、教学系部、教学班三级孔繁森志愿服务队,“日行一善”活动有效而持久。

以精神教育启智润心、培根铸魂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也是聊城深耕人文精神教育的典范。2019年7月,学院成立了“孔繁森精神与红色文化研究院”,积极探索新时代孔繁森精神和红色文化育人途径。

孔繁森精神与红色文化研究院揭牌仪式暨研讨会 图片来源:聊城职业技术学院

近年来,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以筑信仰根基、传英模精神为己任,坚持党建引领,立足地域优势,深入挖掘孔繁森精神内涵价值,构建与实施了孔繁森精神育人体系,发展完善了思政育人目标和课程体系,建立了红色文化育人“三建四进双提升”模式,创新了“校馆合作”思政育人模式和红色文化传播机制。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取得显著成效,成为高职院校利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示范。

在孔繁森精神熏陶下,学院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思想境界进一步提升,学生要求入党的多了,做好人好事的多了,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多了,像孔繁森那样,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报效祖国蔚然成风。

在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面前,广大师生与祖国命运同频共振,在湖北等战“疫”一线,学院优秀毕业生代表火线入党;在防控后方,更有学院学生志愿服务者的热情奉献。不同的战“疫”形式,相同的战“疫”信念,不一样的岗位,一样的情怀和坚守。

众所周知,人文文化、精神文化是一种亘古绵久的社会现象,它与教育相伴而生,相随而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互为前提,互相砥励。文化给教育以社会价值和存在意义,教育给文化以生存依据和生机活力,两者缺一不可。

而聊城正是深谙此道,以重视精神文化为导向,进一步传承孔繁森精神,牢记育人初心,创新育人载体,提升育人效果,立德树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