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郑市:培土增氧 赋能发展

光明乳业全国唯一高端奶制品生产线落在了哪儿?雪花啤酒西北部七省区生产调度中心设在了哪里?河南省内第一片MiniLED直显产品又在哪里生产出来?

走进河南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新郑,就能发现“谜底”。

为什么那么多企业“相中”新郑,相继落户、追加投资、扩大生产呢?

“这里营商环境好,企业服务专员隔三岔五就来企业走访,随时协调处理项目建设、企业生产中的各种问题,在新郑投资兴业,没觉得‘一摸黑’,而是‘一家亲’。”10月2日,郑州华思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楚伟由衷感慨。该企业从深圳招引而来,今年全面投产,填补了全省MiniLED产业空白。其实,不光华思光电,锐杰微、尊绅光电也都因新郑的良好营商环境而来。

为了让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达效,新郑设立两期共3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配套建成淮河以北唯一可实现重金属零排放的专业污水处理厂。通过“芯”“屏”联动、链式延伸,新郑市已招引落地电子信息产业项目15个、总投资超20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在新郑“立”了起来。

“现在生产订单已排到了两年后。”锐杰微科技(郑州)有限公司总经理潘宪峰说,目前月封装芯片达4000万颗以上。

“在全省营商环境综合评价中,新郑连续两年客观指标在全省县(市)中排名第一位,综合成绩分别位居第一和第二。”新郑市委主要领导表示,新郑把优化营商环境当作发展的“命门之穴”来抓,不断为营商环境“培土增氧”,打造高质量发展“强磁场”,加快推动县域经济“成高原”。

1997项审批事项全部进驻政务服务大厅,实现“马上办”1323项,梳理推行涉企、便民跨部门联办“一件事”85项,实现企业开办零跑腿、零费用、半日办结,市场主体总量近13万家,居全省县(市)第一。

在全省投用首个县级市“一平台一库”数据共享平台,实现了申请人身份证、营业执照的“免提交”;在全省率先开发建设公共资源交易“莲鹤”不见面开标大厅,推行跨省域远程异地评标,已与辽宁大连、浙江湖州、江苏徐州、安徽黄山等34个省内外城市开展合作,完成“不见面”交易金额130多亿元。

大力推行“标准地”出让、首创“开工手续”双承诺机制,持续落实分阶段办理施工许可证、非永久性工程先行施工等措施,助力企业“拿地即开工”;创新保证金本息秒退机制,有效减轻企业负担。

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新郑着力以营商环境之“优”,促经济之“稳”,谋发展之“进”。今年上半年,新郑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06.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2.2亿元、同比增长20.6%;前三季度,新郑经济发展“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态势进一步巩固。(来源:河南日报 记者 王延辉 通讯员 张温良 常春杨)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