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守敬制订授时历,比西方早三百年

郭守敬是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 。早年师从刘秉忠、张文谦,郭守敬在天文、历法、水利和数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自至元十三年(1276年)起,奉命修订新历法,历时四年,制订出了通行三百六十多年的《授时历》,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打开历史画卷敲醒古老沉睡的梦,推开历史沉重的大门,打开历史的画卷,回忆着触目惊心,历历在目的画面。那一幕幕的痛彻心非,刻骨铭心然而人们总会想到战争二字。生活在现代的人根本无法想像和平的快乐,是战火泯灭了他们心目中的美好憧憬。

倾听历史的心声时间铸就了一段段往事,一段段往事叙述了一个个人物;一个个人物创建了一次次繁华;一次次繁华写成了一本历史。一本历史也同样叙说了无限的往事,人物与繁华,也同样倾诉了它的心声。我是悲凉的。深淀中的历史历史像是一棵树,随着时间的深沉与流逝,树上的年轮肆意增长,而历史中的成与败,如同年轮上的黑点,无法抹去,如今的我们,只能够回忆历史,缅怀历史。在成长的路上,有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激励;也有你喜欢你自己的价值。

历史的变化早在石器时代,原始人把大树叶当成盛放食物的器皿。后来,聪明的人类开始磨制石头,制成石碗,这样可以较长时间的存放食物,不用担心因为季节的转换,摘不到大树叶,而无法较长时间存放食物。但是,石碗很重,拿来吃饭实在是很辛苦的事。一年一度,花开花落;一朝一夕,风云变幻;一撇一捺,风雨人生!在历史的足迹中,一些人,以高尚的人格感染着人们;一些人,以高尚的行为影响着人们;一些人,以高尚的思想昭示着人们;这些人就是国人心中的道德楷模。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向你们致敬!

null

郭守敬出生在一个学者的家庭里,郭守敬的爷爷郭荣学富五车,天文、数学、水利,无所不通。在他的影响下,郭守敬从小就对科学和数学兴趣浓厚。郭荣很重视对孙儿的教育,不仅教他书本上的知识,还时常带他到大自然中去参加实践活动,培养他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这对郭守敬日后的发展大有帮助。

后来,郭守敬被爷爷送到故交刘秉忠家中学习深造,在那里,郭守敬认识了日后的挚友王恂。在《授时历》的编制过程中,王恂的功劳也不可小觑

郭守敬的水利成就

null

元世祖忽必烈中统元年(1260),刘秉忠的老同学、当时任中书左丞的张文谦把郭守敬带到自己的身边工作,奉命巡视大名、彰德等路(今河北西南部和河南东北部地区),负责水利建设。郭守敬利用业余时间进一步钻研莲花漏,还带着工匠,亲自动手仿制了一台铜质莲花漏。两年以后,张文谦把他推荐给忽必烈。在忽必烈召见他的时候,郭守敬献上了这个莲花漏,同时提出了水利建设的6条建议。忽必烈很欣赏他,提举他负责各路河渠的整修管理事务。至元元年(1264),他随同张文谦到陕西、甘肃、宁夏一带,修复了唐来、汉延两条古渠。

null

编定《授时历》

至元十三年(1276),郭守敬被调到太史局,负责制订新历。元朝统一全国以前,使用的历法是《大明历》。《大明历》已经使用700多年了,跟当时的天象越来越不符,误差很大。所以刘秉忠曾经提出过修改历法的建议,但是当时正在战争期间,一时还顾不上这件事。直到南宋灭亡以后,忽必烈才决定设立专门机构修改历法,派郭守敬和王恂主持这项工作。

null

简仪是根据浑天仪改制的。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发明了测定天体的浑天仪。以后,经历代改进,有所发展。然而,在郭守敬之前,这个测天仪器存在着许多缺点。重叠的圆环把许多天空区域遮住了,缩小了仪器的观测范围;同时,好几个环都有各自的刻度,读数系统复杂,使用不便。郭守敬在此基础上,针对浑天仪存在的缺点进行了大胆的革新改造。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