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吉庆街,我吃定你了!

关于老武汉品牌,你有多少印象呢?

送奶工每天早上放进各家门口的奶箱的扬子江牛奶、

解渴祛暑必备的二厂汽水、

夏季乘凉打牌标配的行吟阁啤酒……

随着时间的流逝,不少本土老品牌默默退出了人们的生活。武汉变得越来越国际化,但生活这片土地的人们依然热爱传承下来的独特城市印记。

武汉人对于美食一直都很讲究,在武汉,有着这样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浓郁汉派个性的地方——吉庆街。

从前,吉庆街白天不做生意。一到晚上,吹拉弹唱,美食排档不知从哪儿蜂拥而至。伴随着卖艺声、吆喝声,武汉这座城市夜晚的热潮在此展开。

如今,吉庆街以汉味美食和民俗文化为代表,将“武汉味道”延续并传播,不仅是武汉人喜爱的民俗街,也是供八方来客体验汉味风情,共享武汉味道的美食街。

从前,它的排档文化让各地食客流连忘返,如今,它保留着最正宗的汉味民俗。不变的是,吉庆街一直是武汉的城市名片之一。

在这里,也聚集了一批武汉人最熟悉的老字号美食,想要一次尝遍老武汉的味道,吉庆街正是不错的选择。

人们提起一座城市,除了奇特的地形地势、独特的民族风俗,一定会先想到它的味道。

几乎每个外地人第一次来武汉,首先想尝试的都是热干面。作为最具武汉特色的小吃,热干面享誉中外,同时也是武汉最响亮的城市标签。

不得不说,现在大多武汉的年轻人,对于老字号蔡林记的名声耳熟能详,却少有人真正去品尝和了解过。蔡林记的“延伸品牌”越来越多,但最原始正宗的热干面味道还要数这里。

“蔡林记”字号创于1928年,蔡明伟夫妇将第一家店开在汉口满春路,因门口有两颗葱郁的大树而得名,寓意生意兴隆,财源茂盛。

经历了从当初的私营到公私合营到国营,如今蔡林记依然稳坐武汉第一老字号的宝座。

如今蔡林记不仅做堂食做外卖, 也扩大产业链,做起了速食产品,让大家在家在外都能吃上正宗的热干面,也让武汉味道走得更远。

由于芝麻酱等调料调配不同,各家的热干面也是各有特色。吃过武汉大街小巷的热干面,还是蔡林记的味道最不容易出错。

蔡林记的全料热干面只添加最简单的配料,芝麻酱的颜色更深,味道也更香浓。均匀拌开后芝麻酱厚裹住每一根碱面,看起来比别家更干一些,口感却一样顺滑。

由于面干易哽,吃热干面一般会搭配上饮品,如果你问武汉人热干面的标配是什么,我想多数人会回答蛋酒吧。

将鸡蛋打入碗中打散,倒入沸水充成蛋花,再加入米酒和白砂糖轻轻搅拌,一碗蛋酒就呈现在我们面前。没什么技术含量,半分钟就能冲好的一碗蛋酒,却是不少人最偏爱的热干面搭档

四季美汤包馆创建于1922年,初位处于后花楼街的风水宝地。

“前花楼接后花楼,直出歆生大路头,车马如梭人似织,夜深歌吹未曾休。”这首民国初年的《汉口竹枝词·歆生路》描绘的就是当年花楼街的繁华景象。

“四季美”意一年四季都有美食供应,后因制作汉派口味的苏式小笼汤包而广受顾客的好评,这也使四季美演变为主要供应小笼汤包的汤包馆。

一楼买票后在门外窗口排队取餐,蒸笼冒出的白烟让等待的顾客翘首以盼。店员核对小票后会迅速将一屉汤包配上料碟放在餐盘上,利索的动作让排队等待的时间缩短了不少。

取好汤包后上二楼,木质桌椅、木质隔断、火红的灯笼、竹编的灯罩,桌角贴的四字祝福语,一次性筷子上的“同心同路,敢想敢干”,宽敞就餐区里的一切都营造出温馨的就餐氛围

四季美汤包制馅讲究,选料严格,被誉为“汤包大王”,鲜肉汤包和蟹黄汤包是他们家的招牌。

制作鲜肉汤包精选猪腿肉,先熬皮汤做皮冻,再做肉馅,包在薄薄的面皮里上笼蒸熟,六个一笼,每天都引来不少食客排队购买。

除了鲜肉汤包,四季美还根据不同顾客的需求,推出了香菇汤包、虾仁汤包、番茄汤包、蟹黄汤包、五福汤包等多种口味。一笼汤包佐以姜丝和醋,味道异常鲜美。

刚出炉的汤包拿到手就迫不及待地想揭盖,夹起一个汤包,沉甸甸的汤汁在薄薄的外皮内压着往下坠。 每一次动手都要小心翼翼,一不注意汤就会穿破脆弱的表皮渗进蒸屉,这个汤包也就失去了灵魂。

你可以用筷子夹住汤包顶部最结实的部分将它提出来,用勺从底部接住。按照程序, “先开窗,再喝汤”。 或者吹一吹,等它刚好不再烫嘴时,蘸上醋,干脆一口吃进去,边咀嚼边享受汤汁在嘴中迸发的快感。

当我们早上来到谈炎记时,店里只有一两桌顾客,中午再路过,看到小小的店铺里挤满了人,大家好像也爱用大碗热腾腾的水饺作为中饭。

上世纪20年代,黄陂人谈志祥下汉口开作坊做水饺,以精制的手法、诚信的服务赢得了大家的喜爱。

百年来,谈炎记一直坚持严格按照传统工艺完成每一道工序,保证水饺的口感与品质,这也是它作为老字号的经营秘诀。

店内的工作人员统一佩戴口罩,现场手工包制水饺。肉馅选用肥瘦均匀的新鲜猪腿肉,剁得细腻均匀,包制时收口不重不轻,包出的水饺呈金鱼形体。

谈炎记不仅可以堂食,也有新鲜速冻的水饺出售。

水饺汤只用筒子骨熬制,用滚开的汤水烫饺子,水饺下锅后师傅随时要用勺去拨动它们,保证受热均匀。煮好的水饺虽然个头不算大,但肉是个顶个的扎实

金牌鲜肉水饺最能品尝到肉馅的鲜嫩,边吃还能边喝筒子骨熬制的汤,实在是吃谈炎记的首选。招牌酸辣水饺入口首先尝到的便是酸,咀嚼后辣味散发出来,越吃越爽。

在这里小鱼要特别提醒大家,水饺的配料都藏在了碗底,吃之前记得先用勺子搅拌搅拌,不然可能会和我一样,等到快吃完了才在碗底找到了丰富的配料。

武汉人把馄饨叫水饺,吃一碗水饺,出一身汗,应该是冬天武汉最温暖的事情之一。

老通城酒楼创办于1931年,因原址为城乡通道而取名“通城甜食店”,抗战胜利后复业,改名“老通城”。以经营著名的小吃三鲜豆皮驰名的它,有“豆皮大王”之称。

“这是湖北风味,要保持下去。”曾经毛主席的亲临和一席话鼓舞了老通城人,如今陪武汉人走过近九十年的老通城依然坚定着发扬汉派饮食文化,创造美味食品的信念。

老通城的店内几乎没有空余的座位,从孩童到老年人食客都有,大家各自品尝着豆皮,扯着些家常,热闹的氛围与门外冬季工作日街道的冷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点上一份三鲜豆皮,煎制金黄的蛋皮上堆积的食材在厚实的糯米层中也同样夹杂着,视觉效果让人食欲大增。

糯米颗颗分明不粘牙,切丁的牛肉肉质紧实,蛋皮薄而有嚼头。熬制卤汁的加入让牛肉连带着香菇、笋子都染上了浓郁的咸香,透过蛋皮浸到了糯米里。

淡淡的清香,粘稠的质感,养生的搭配,桂花糊米酒从出锅那一刻起遍引起了我的注意。

因加入藕粉而变得粘稠的糊米酒,总想用勺子多舀几次,好去欣赏它晶莹的高颜值。软糯耐嚼的小汤圆,存在感十足桂花,无意中咀嚼到清甜的枸杞时只觉得惊喜。

糊米酒口感顺滑,不算甜的口味刚刚好。这豆皮虽然有不少油,但搭配上一碗桂花糊米酒,适量食用却不觉得腻。

说起老字号,除了蔡林记、四季美等,家里长辈不忘提醒说“还有德华楼!德华楼的包子还有年糕那都是老武汉人最喜欢的!”

德华楼原名德华酒楼,以前就在民众乐园对面,据说梅兰芳每次来演出都要在德华酒楼就餐。

如今的德华酒楼早已更名为德华楼,仅保留了传承下来的白案手艺。经历了几次搬迁,德华楼也从来没有搬离过中山大道,如今它已在此与大家相伴百年。

武汉人过年桌上一定少不了年糕,过年吃年糕,也是祈盼一年比一年过得好。

正是德华楼的品质和出于对老字号的信赖,每年过年,不少武汉家庭都会选择购买这里的年糕。年前年后,德华楼排长队的阵势都颇为壮观。

上好的食材,精良的制作,正是德华楼年糕受宠的原因。做年糕,米一定要淘洗干净,磨的一定要细腻,这样做出来的年糕才好吃。

在店里点一盘肉丝炒年糕,一切都在铁板上进行。年糕先盖上盖子焖,再炒,肉丝和小白菜提升了鲜味。炒出的年糕口感柔韧劲道,这一盘既可以当作桌上菜,也能当作主食食用。

鲜肉包油厚,肉不算多,但足够鲜美;麻蓉包口味足够甜蜜,麻蓉的颗粒感重,惹得人喜欢在口中细细磨,细细品;新品甘脂鲜肉包带着一股淡淡的豆制品的苦味。

三者相比较小编还是更喜欢麻蓉馅的。

武汉人童年记忆里,夏天冰箱里总有老万成的酸梅膏。

其实老万成开业之初只卖烟酒副食,老板去过一趟北京后,在北京酸梅汤的基础上制出了符合武汉人口味的酸梅汤。对于武汉这座“火炉城市”来说,酸梅汤的出现拯救了不少人的夏天。

在炎热的天气里,冲上一杯,冰镇过后拿出来慢慢喝。一口酸酸甜甜的酸梅汤下肚,冰凉祛暑,这大概是夏季最美好的记忆之一吧。

上一辈人小时候还会经常去店里买现做的酸梅汤,老万成的酸梅汤好喝就在于它是纯手工熬制。从玻璃杯到瓷碗到塑料杯到纸杯,它的味道还是始终如一。

夏季点一杯冰镇老味酸梅汤解暑,冬季来一杯热姜汁酸梅汤暖胃。

姜汁酸梅汤第一口可能会有点不好接受,但多抿几口便能慢慢习惯。酸梅汁的甜一定程度上压住了姜汁的苦,基本不太排斥姜味的人都可以接受这个味道。

枇杷秋梨汤淡淡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味道,有预防感冒,止咳平喘和帮助消化的功效。老万成店内也出了瓶装的枇杷秋梨膏,喜欢的朋友可以买一瓶回去兑水喝。

另外小编发现老万成的包装袋十分可爱,浅蓝色的手绘食材搭配金色的花边和文字,只不过杯子放进去之后变得有点花哨。

汪玉霞的店面带着一股怀旧气息,这家点心专营店的喜饼十分有名,不等进店,就能被里面柜台喜庆的红色吸引。

汪玉霞最早在汉口创办的时候是一家茶馆,人们来茶馆喝茶时却发现汪玉霞的糕点胜过了茶,于是后来便开始兼顾买糕点,最后演变成了自产自销糕点专卖店,生意大好。

店门口摆放的保温桶盛着生津解渴的老青砖茶供顾客饮用。左边的货柜卖新鲜出炉的酥饼糕点,右边的柜台卖喜饼。店内不少慕名而来的顾客在此挑选,一时间店内显得有些拥挤。

汪玉霞售卖的各种点心基本不会踩雷,既有饱含童年记忆的酥饼,也有结合时下味道的各类新品。不少顾客专程来这里给家里的长辈买点心,说爸爸妈妈就爱这一口汪玉霞的味道。

店内售卖的糕点有散装,有盒装,有袋装,满足各种顾客的需求。结账时货柜散装的点心会用 精致的小盒包装起来,自留喜人,送人有面子。

龙井茶酥的酥皮带着清淡的茶味,蛋黄和肉松交杂的馅占据了大半江山,是肉松爱好者的福音,整体口味和蛋黄酥的比起来要淡一些。

被层层酥皮包裹着的芝士雪花酥由内而外都散发着十足的奶味,混杂着蔓越莓粒的芝士内芯甜度适中,带着微酸,入口绵软而耐嚼。

牛角酥表面有一层细细的糖,表皮酥脆厚实,奶油柔软细腻,喜爱甜食的你不容错过。

🏮

这一圈吃下来,发现几家老字号的小吃和平时我们在街边吃的小店相比价格普遍偏高,但味道的确是有保障。怀念老味道的时候,来这里逛一逛吃一吃,味蕾会瞬间带你回到脑海中的那个年代。

如果有外地的朋友来到武汉,想要短时间内品尝到多样的正宗武汉风味,你也可以放心地推荐他去到吉庆街。

时代在变迁,但对于老武汉人来说,那些从前的味道和记忆是永远无法忘怀和被替代的。这些老店有些东西拆没了,有些东西却拆不走。

老武汉的味道,是保持在岁月中的美食文化和时光记忆,也是在外游子的乡愁。这些商家在传承的基础上也正继续完善和发扬着。

生活在武汉的你,和武汉的老字号美食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