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湖交接班:创始人“让贤”,40岁仕官生接棒

如何破解家族企业的“控制权”,从来都是一道世界性难题。而在当下中国,家族企业迎来二代传承高峰,却有少数企业走出了中国式传承路径。

2012年8月,70岁的美的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何享健宣布卸任,美的集团全权交棒给以45岁的方洪波为首的职业经理人打理。何享健表示,自己子女均不进公司,“坚决不做家族企业”。在此事一年后,美的集团完成了整体上市。

将帅印交予他人,在制造业也许并不鲜见。而在闭环相对固定的房地产行业,是否也有范例?近日,世界500强企业龙湖给出了答案。

10日28日,龙湖集团发布公告,创始人吴亚军因年龄和身体原因,辞去董事会主席等职务,公司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陈序平接任董事会主席。

新任董事会主席陈序平何许人也?1982年生人,现年40岁,2008年清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并取得硕士学位,同年以仕官生身份加入龙湖集团。历任工程经理、项目经理、等职位,于2016年底出任成都公司总经理,2021年7月被任命为龙湖集团COO和地产航道总经理,2022年2月底成为龙湖集团CEO。

至此,陈序平成为龙湖集团创立29年来的第二位董事会主席,也是地产界最年轻的掌舵人之一。

这场“60后”与“80后”的新老交接,意味着龙湖彻底将家族企业交由“外人”打理,这在房地产行业实属首例。

去家族化,让贤“守江山”

上世纪90年代,吴亚军和蔡奎从“龙湖花园”项目起家,1993年龙湖集团创立之初,是一家典型的家族企业。经历多年打拼,龙湖从西南一隅走向全国,成为房地产头部企业之一。

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在龙湖集团逐渐壮大的同时,吴亚军却进行“反向”操作,开启“去家族化”之路。她说:“我希望龙湖真正成为一个机构化的公司,摆脱创业期的特征,创建深度机构化。”在吴亚军看来,深度机构化组织的特征,是不依赖于创始人和精英,而是进一步集团化和职业化。

2009年,龙湖上市前夕,为了减少公司的家族企业色彩,蔡奎辞去公司副董事长及其他公司职务,走出了龙湖“去家族化”的第一步。

吴亚军,这位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鱼雷热动力装置设计专业的女强人,在业内一直是一个传奇般的存在,白手起家打造了龙湖这个模范房企。

让家族成员逐步退出管理层,背后也显示了创始人的远见和魄力。

2011年8月15日,龙湖集团公布中期业绩的同时,吴亚军宣布辞去CEO一职,交由公司常务副总裁邵明晓继任。彼时,管理层中企业创始人吴亚军、蔡奎及其家族成员全部离开,龙湖集团一连串动真格的动作,引发轩然大波。

令人意外的是,吴亚军的远见卓识在数年后得到了充分验证,业内描述:在龙湖,5年内的事邵明晓定,5年后的事吴亚军去考虑。

邵明晓担任CEO的十年间,龙湖集团地产开发业务从383亿元增长至2900亿元,足足翻了7倍之多,而龙湖的市值也从2011年的492亿港元涨到上千亿港元。此外,在房地产市场转型期,邵明晓提出了“持商业”、“空间即服务”等战略,以及“TOD优先”业务策略,这为龙湖集团穿越周期奠定了基础。

因其出色的职业成就,邵明晓于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入选福布斯中国最佳CEO榜,名列第18位,这是地产行业唯一入选的CEO。就连吴亚军在内部信都发出感慨,“的确,想一想,老邵不是我们的CEO而是友商的CEO,肯定够我们喝一壶的!”

以邵明晓担任CEO为起点,龙湖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解决了创始人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分工合作问题,也帮助龙湖集团跃上一个又一个台阶。

40岁仕官生:“升得最快的董事会主席”

不过,在吴亚军新的布局中,邵明晓是比她自己更先一步“让贤”的人。今年2月28日,邵明晓升任集团董事会副主席,原COO陈序平接任CEO。10月28日的公告中则披露,邵明晓由执行董事调任为非执行董事,并辞任投资委员会委员。不过,他仍将担任董事会副主席。而陈序平则直接接替吴亚军,成为董事会主席。

仅8个月,从CEO到集团掌门人,陈序平再次被推到镁光灯下。

这位新掌门人身上有两个明显的标签,一是“80后”,年仅40岁就坐在了这个位置上,在地产圈极其罕见;二是“仕官生”,这是龙湖实施多年的培养中高级管理人才的计划,现在获得了最高等级的落实。

2008年,陈序平从清华硕士毕业,以仕官生身份加入龙湖集团。仅14个年头,就升任集团最高职位。年初接任CEO之前,陈序平最突出的成绩是在成都公司总经理任上取得的。2016年,成都龙湖的销售额是53亿元,到了2020年,已达到180亿元。

在晋升集团CEO前,陈序平的职务为龙湖集团执行董事,集团COO、高级副总裁,并兼任地产航道总经理及集团投资委员会委员。

公开资料显示,陈序平担任成都龙湖总经理期间,成都龙湖的地产开发销售额从2016年的53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80亿元;截至2020年,成都商业阶段性的完成了网格化布局,开业购物中心增到8座,冠寓规模突破万间,同时,椿山万树等创新业务也完成了落地。

吴亚军在公司内部对陈序平有极高的评价:“陈序平有很强的方向感,对龙湖文化认同,企业家精神、生意逻辑,组织能力、再到驾驭大系统的能力,都很突出。”

在今年8月召开的中期业绩沟通会上,吴亚军对陈序平取得的成绩表示满意,并称陈序平在出任CEO半年以来,工作超出自己的预期。

管培生机制:现代化企业管理样本

龙湖创立29年,吴亚军早已成为龙湖的一个标签,一个象征。

但在吴亚军看来,“对于龙湖,一个创始人的离开,不是一个损失,不是一个糟糕的事情,而是一段光明又美好的开始。”

“龙湖做到千亿规模,仅仅依赖于少数几个人的能力是不足以支撑的,机构化组织的力量才能走得更远。”细究发现,这句话的底气,源自多年来对管培生机制的建立。

早在2004年,龙湖便启动管理培训生,促进人才体系造血。

“仕官生”培养计划是龙湖集团针对校招生量身定做的为期24个月的早期发展计划,该计划按“70-20-10”原则,鼓励仕官生在前两年扎根本航道,同时打开跨航道全局视野,以打造面向未来的商业领袖。

70%来自工作本身:给予“仕官生”有挑战性的工作,对于绩效好、潜力高的人员,愿意为他们可能的失误买单。

20%来自有好的师傅:推行“入职引导人”制度,将能力强的引导人指派给每位“仕官生”,并且对每位“仕官生”的入职引导人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10%来自课堂培训及各种讨论:“仕官生”在入职的前2年,会接受集团及各个业务板块和职能针对性训练营,同时阶段性地参加各种形式的经验分享会。

在龙湖内部,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成长路径图,即希望仕官生用2-3年成长为一线经理,4-5年成为中层主力,促进龙湖内部造血机制的形成。

内部造血机制,可以说尽早为龙湖的发展进行了人才筑底。

到了2017年,龙湖开始推行合伙人制度,拉开“速度与激情”的序幕。

据了解,龙湖合伙人整体结构分四层:永久合伙人、长期合伙人、高级合伙人、正式合伙人,第一批已经确认的合伙人共计103人。龙湖内部人士透露,其中永久合伙人为前任CEO邵明晓,长期合伙人12个,高级合伙人30个,正式合伙人60个。

不难看出,经过三年多的铺垫,即便在行业逆行期换防,依靠成熟的班底,完全可以帮助龙湖完成交接班。

10月28日晚,在合伙人大会上,吴亚军对多年的老同事做了告别。她谈起了2019年带队参观美的往事,并表示当时被美的创始人何享健和董事长方洪波的关系所倾倒,认为“他们开创了中国企业一个非常好的模式”。也正是从那时起,吴亚军下定了决心,三年来一直花时间来思考、准备。

“现在也是实践了。”吴亚军言辞从容,并对陈序平和团队充满了信心。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