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子狸为非典背了16年的锅,真正的传播源头是它

果子狸为非典背了16年的锅,真正的传播源头是它

2003年中国爆发了大规模的急性传染病,非典,那场疫情的情形现在回想起来,依旧让人胆战心惊。2003年4月,广东、香港、北京等地先后爆发了非典疫情,随后以惊人的速度向全国扩散,然后向全球扩散,当时人心惶惶,全国的学校放假,在外打工人员不得回乡,限制人员流动,一经发现感染非典的人,马上进行隔离治疗,那场非典疫情让全国800多人死亡。

那么非典病毒究竟是怎么来的呢?非典爆发后,医学家马上开始着手研究爆发非典的源头,专家在广东牲畜市场野生动物果子狸身上发现了类似的病毒,由此人们普遍认为,非典病毒的传播源头就是果子狸,民间就流传出来一句话,“广东人吃野味吃出了非典”。但根据医学家的进一步研究发现,果子狸并不是非典病毒的传播源头,果子狸为非典背了16年的锅,那么非典病毒的传播源头究竟是什么呢?蝙蝠。

医学专家经过进一步研究后发现,非典病毒其实并没有因为果子狸而大量传播,也就是说非典病毒在果子狸身上并不是特别普遍,在谁的身上最普遍呢?一种名为菊头蝠的蝙蝠,专家对云南省的一个菊头蝠种群进行跟踪研究后发现,菊头蝠身上的非典病毒,和传播到人类身上的非典病毒一模一样,基因组完全一样。2017年,武汉病毒所终于发表出了关于非典病毒源头的学术研究成果,证明非典病毒的源头并不是果子狸,而是菊头蝠。

那么为什么能在果子狸身上检测出相似的非典病毒呢?因为果子狸属于中间宿主,什么是中间宿主?这就说到食物链了。果子狸其实是杂食动物,果子狸既吃各种水果,也会捕捉一些小型动物,比如蝙蝠。菊头蝠就是果子狸食谱中的动物,所以果子狸吃掉菊头蝠后,身上就感染了非典病毒,成为中间宿主,而感染非典病毒的果子狸又出现在野味市场,被饭店买回去后,感染非典病毒的果子狸就出现在了餐桌上,成为传染非典病毒的直接源头。

吃野味有风险,大家需谨慎。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