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糖尿病发生肾衰竭,糖尿病为何会伤肾,中医如何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胰岛素利用障碍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性疾病。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毫摩尔/升,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1.1毫摩尔/升即可确诊为糖尿病。

糖尿病有2种类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的发病年龄较轻,大多小于30岁,起病突然,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症状明显,血糖水平高,不少患者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低下;2型糖尿病常见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发病率高,常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疾病。起病隐袭,早期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度乏力、口渴,血糖增高不明显者需做糖耐量试验才能确诊。血清胰岛素水平早期正常或增高,晚期低下。

糖尿病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多种治疗手段控制好糖尿病。如果因多种因素导致血糖控制不佳,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可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北京联科中医肾病医院中医专家张振忠表示,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引起的肾脏病变,是糖尿病全身微血管病变之一,也是糖尿病引起的严重和危害性最大的一种慢性并发症,早期无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主要表现为尿异常,蛋白尿渐进性肾功能受损最后发展到尿毒症,糖尿病肾病已经是导致尿毒症的第二位病因。

糖尿病肾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西医治疗主要是饮食调理与药物降血糖、控制尿蛋白、降低肾小球内高压等,如果肌酐升高出现肾衰竭,要提前准备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中医治疗主要是辨证论治,有内服法和外治法。内治法是依据临床不同分型内服中药方剂。外治法有药浴、足浴、针灸等疗法,足浴对水肿及下肢麻木疼痛等有效果。

男子糖尿病没控制好发生肾衰竭,中西医结合治疗控制稳定

患者xxx,男,60岁,有10年糖尿病史。早年有抽烟喝酒习惯,喜欢吃大鱼大肉等高蛋白、高脂肪、重口味的食物。在10多年前发现血糖升高没重视,后来确诊糖尿病,主要靠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但时常“管不住嘴”,血糖控制不佳。血糖可达到23毫摩尔/升,血压也到了180/100mmHg,时常波动。体重也在持续增加。

在3年前,去医院就医,检查发现血糖高、血压高,尿蛋白升高被诊断为糖尿病肾病,住院治疗一段时间后,指标下降,病情稳定后出院,医生特别嘱咐要控制饮食,慢慢地控制血糖。刚出院的时候,患者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服药,定期进行体检,血压、血糖相对稳定,波动不大。但后来发现指标没有变化,又开始放纵自己,大吃大喝,而且服药也不及时。几个月后,由于病情加重,体重突然下降了。在家人的建议下,去医院就医,检查结果发现,血脂偏高,还有胆固醇指标超标。服药后症状减轻,又放松了下来,不但没有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而且逐渐开始抽烟、喝酒。

时隔一年再体检时,患者发现自己的空腹血糖高出正常10毫摩尔升,腿部出现浮肿现象,并且病情逐步加重。经医生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积极治疗挽回了危及。病情仍很严重!医生立即将病人转到重症监护室救治,并进行病理检查,结果显示糖尿病肾病,并伴有肾小球硬化,严重影响肾脏功能。

在住院期间,医生多次谈话,希望患者能配合治疗尽快康复出院。但患者却对自己的病情并不了解,认为自己没那么严重,一直没有接受规范的治疗。不久患者发生2型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DKA),病情危急,需要立即进行救治。经过专家会诊,制定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首先进行血液透析尽快排出体内的有害代谢废物,随后通过西药配合中药调剂进行内服治疗,结合针灸、药浴等外治疗法,大约1个月后。患者的指标降到正常范围。医生提醒患者日常要注意控制饮食,定期复查,发现异常随时就医。

糖尿病为何能引起肾脏病?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糖尿病病人中大约有30%是由于糖尿病肾病引起的。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有效地防治糖尿病肾病十分重要。

有研究表明,有超过10年糖尿病史的患者,其高血压和血糖血压都会升高,而这种情况很可能与糖尿病肾病有关。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糖尿病患者的胰腺和肾脏功能异常,进而引发了他们的肾脏病呢?是胰腺分泌胰岛素的问题。

我们体内的血管好比水管,而糖尿病病人血液中的糖含量过高,糖侵蚀血管,出现血管糖化,从而导致血管硬化,血管壁堵塞,而肾脏好比体内的净水器,如果所有的水管都被腐蚀掉了,那么自然也就会遭到损害,从而使肾脏中的细胞乃至组织结构和功能遭到破坏,最终发生肾小球硬化,这是肾衰竭期,肾脏功能丧失,需要靠透析来维持。引发糖尿病肾病的5大原因。

1、肾小球基底膜IV型胶原信使核酸增多,使基底膜增厚,最终形成弥漫性和结节性病变的膜部,出现肾小球硬化。这是糖尿病肾病的常见原因。

2、高血压。高血压与糖尿病肾病有很大关系。例如,在治疗过程中,血压升高会促进肾脏疾病的恶化,从而导致尿白蛋白的排泄。

3、高血糖。糖尿病肾病是一种高血糖症,血糖控制来不及控制或不易控制,导致糖尿病肾病,如能控制糖尿病,可缓解糖尿病肾病的症状。高血糖后,引起细胞增生,肠系膜扩张,从而导致肾小球基膜增厚,对肾功能有很大损害。

4、肾血流量异常。高血糖、肾小球滤过率一直处于高状态,越来越高的血管壁压力、使系膜细胞扩张、上皮细胞出现密集的液滴,最终导致基底膜增厚、结节状病变,出现肾小球硬化。此外,在糖尿病病例中,蛋白质过滤增加,促进基质增生,导致恶性循环。

5、血脂代谢异常。如果血脂代谢异常,容易导致体内脂肪和血管积聚,导致血压升高,此时容易导致糖尿病肾病,使胆固醇成为危险因素,在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控制血脂的含量。

中医如何治疗糖尿病?

据中医专家张振忠介绍,糖尿病在中医病学称为消渴病,距今已有 2000年的历史,历代诸多医家对本病的病机与治疗从多个角度进行了阐发,多数医家认为本病的病机以“阴虚”为本,“燥热” 为标,治疗则以 “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法。

消渴病的病机之本为阴液亏虚,关于消渴病的论述,最早见于《素问•奇病论篇 》:“夫五味人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 ,转为消渴。”。《黄帝内经》认为,过食肥甘厚味,热从中生,耗伤津液,发为消渴病。宋代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 》中,配伍以六味地黄丸,主治肝肾阴虚,精血不足,肺痿消渴,以及小儿生长迟滞等病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六味地黄丸具有增强免疫、降血压、降血糖等作用,是临床治疗消渴病的基本方。

肾阳不足是消渴病病机的一个重要方面。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气不化津,津液不能上蒸于口,故见口渴;肾虚不固则尿多尿频;同时还可伴见神疲乏力、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滑、脉沉细无力的症状。所以,治疗应选用温肾益气壮阳之法。临床针对消渴症并属于肾气不足者,主要使用医圣张仲景创立的肾气丸,主治男子消渴、肾气不足,腰酸脚软,肢体畏寒等。

肺脾气虚是消渴症隐含的根本病机。消渴症的发生与脾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脾胃虚弱为糖尿病的主因,根本的病理变化在于脾的转输功能失常引起水谷津液输布和利用过程紊乱或不平衡,一旦脾失健运,水谷精微失于输布可致清渴病的各种证候。

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或素体虚弱均可导致脾气虚弱、运化失职,津液不能上承以润肺,故口干多饮;气虚津液失于固摄,津液下流走泄,故小便频多;脾虚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则燥热内盛,因而消谷善饥。对于脾胃气虚引起的消渴症,临床常用方有参苓白术散、黄芪汤、玉液汤等。

张锡纯是中西医汇通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唯一一个与现代医学接轨的杏林大家。在他看来,消渴症多由于元气不升,肺体有热,或因脾胃湿寒、真火衰微,致使肺胞失津,消渴乃生。针对主证,使用“玉液汤”化解,此方具有升元气,补气补脾,清虚热之妙。组方:生山药、生黄芪、知母、生鸡内金、葛根、五味子、天花粉。

天花粉(瓜蒌根),能生津养液,还可活血化瘀,及续绝伤的作用。葛根清热生津止渴。配合鸡内金,可助脾胃强健,化饮食中糖质,为津液也。五味子取其酸收之性,固肾生津。黄芪山药偏于补脾肺,五味子偏重于补肾。玉液汤主针对元气不升,气阴不足,脾肾两虚所致的消渴症。本方以口渴尿多,困倦气短,舌嫩红而干,脉虚细无力为辨证要点。

(东方红星,文/李烈,医师/张振忠;约3300字)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