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书院负责人获刑,但治疗网瘾,多少家长仍在指望“杨永信们”

7月7日,备受关注的“豫章书院案”一审宣判:

豫章书院创始人吴军豹、校长任伟强,还有教官张顺、屈文宽等人非法拘禁罪成立。罪行最重的吴军豹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10个月。

当初报案的几名受害学生都对这个审判结果不满意,表示一定会上诉。

别说是受害者了,就是旁观者,只要知道当时豫章书院曾对青少年造成了多大的心身伤害,都会感觉这个判决太轻了。

01

2013年5月,吴军豹创立了豫章书院,号称“能通过国学改造患网瘾类的叛逆孩子”。4年后,豫章书院被曝出涉嫌非法拘禁学生,对青少年采取暴力、虐待行为,这个所谓书院的残忍真面目才被撕开。

据报道,绝大部分被送进豫章书院的孩子都要先经历7天的关禁闭,在黑暗、潮湿、炎热的“小黑屋”里,往往只有一个凉席和发霉的被子,地上还有蟑螂、小老鼠爬过。

豫章书院关禁学生的小黑屋

7天之后,噩梦仍未结束,豫章书院里的惩罚方式五花八样,只要孩子表现得稍不听话便会挨上一顿戒尺,甚至挨上一顿可怕的“龙鞭”。除此之外还有扇耳光、叠罗汉、一字马、跪孔子像等。

媒体披露豫章书院虐待学生的行为

只要是工作人员认为孩子犯了错,就要接受暴力惩罚。很多孩子在豫章书院里都有过自杀经历,吞牙膏,用塑料杯碎片割腕,喝洗衣液。而且,只要被发现了有自残、自杀行为,面临的则是更为残暴的惩罚。有媒体报道,一位14岁的孩子,只因为用玻璃碎片割腕自杀,被发现后挨打、被群殴,还被迫徒手清理粪坑。

“豫章书院案”中的民事诉讼原告人罗伟,离开豫章书院后,被江西省精神卫生中心确诊为严重抑郁症和焦虑症、心理中度异常,至今需要看医生和吃药。

毫无疑问,豫章书院打着国学名号,却行龌龊之实,对青少年实施非人的折磨,直接导致大量青少年罹患精神心理障碍,很多孩子可能因此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

比豫章书院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是临沂四院的网戒中心。“杨永信”这3个字,至今仍令很多人不寒而栗。

杨永信曾经光环加身,不但是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副院长,还是“全国戒网瘾专家”,享受2008年度的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也就是说,对比社会人士吴军豹,杨永信是“根正苗红”、科班出身的精神科医生,他的网戒中心是有资质的医疗机构,在老百姓心目中代表着医学权威。

可他却借“临床治疗”之名,对大量青少年实施惨无人道的“电击”甚至“电休克”,利用暴力和精神折磨对孩子造成恐惧型的条件反射,让他们不得不表现得“听话”、“顺从”、“症状全消”,令杨永信和家长满意。

杨永信青少年实施惨无人道的“治疗”

而且,当时的收治对象已经不限于“网瘾”孩子,还包括有抑郁、物质成瘾、厌学等症状的青少年,累积收治数量约7000人。

杨永信不但不治病,还让数千个青少年罹患创伤后应激障碍,真是国内外精神科医生中、乃至整个精神医学中的一个“毒瘤”!

2009年,我当时还在武警广东总队医院担任精神心理科主任,我是当时第一个站出来公开批判杨永信的精神科医生。直到最近3、4年,才陆续有其他国内精神科专家也站到了批判之列。

在舆论压力之下,2016年8月,临沂四院原“网戒中心”在2016年8月取消了,宣称不再收治网瘾患者。

2018年,有澎湃新闻的记者去现场走访,发现在这家医院的官方介绍中已经抹去了诸多与网瘾戒除相关的字眼。但是杨永信的介绍仍贴在医院墙画上,标注着“擅长网络成瘾戒治”,他每周还会在门诊坐诊。

2018年,澎湃新闻记者走访临沂四院时,杨永信的介绍仍在告示栏上

据报道称,临沂四院已经不再开展网戒这门业务了,但患者或者家长仍可以挂门诊号咨询。这个咨询到底是怎么进行的,还是否存在非人道的“治疗”手段,目前未有媒体曝光。

可毫无疑问,豫章书院的吴军豹已经坐牢了,但临沂四院的杨永信仍然稳稳当当地工作、生活,享受着精神卫生主任医师和国务院津贴的待遇。这真是个赤裸裸的现实讽刺。

02

而在社会上,由“吴军豹”、“杨永信”们创立的矫正教育机构、戒“网瘾”机构仍层出不穷。

2017年,18岁少年李傲被合肥正能青少年特训学校的教官强行带到该校。他被关入禁闭室,双手被铐在禁闭室窗户栅栏上,不但进食、饮水和休息作息被限制,还遭到教官殴打。最终,到校44小时后,李傲因高温、限制体位、缺乏进食饮水、外伤等因素引起水电解质紊乱死亡。该校负责人被判刑16年。

相关媒体报道截图

最近,红星新闻曝光了一家名叫“大爱无疆”的机构。这家机构自称是“治愈了100多位抑郁症患者”的“矫治”机构,可以矫正孩子网瘾、厌学、早恋等一切“行为问题”。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所谓的矫正手段,是对孩子和家长进行洗脑,宣传传统的“棍棒教育”,并对抑郁症孩子进行语言侮辱、精神暴力、殴打,甚至他们强制停药,让病情雪上加霜。

目前,媒体记者了解到,当地派出所接到这家“游学营”的学员报案后,已立案调查。

为什么这一类暴力教育的违规机构总是屡禁不绝?

第一,这源于父母们落后、陈旧、甚至可以说是无知、愚昧的教育观念。

我们分析过,所谓的孩子“网瘾”、厌学、叛逆、甚至青少年犯罪问题,其根源往往都出在家庭教育上,包括抑郁症、双相障碍、成瘾行为等等常见的精神心理障碍,其背后是大量的、叠加性的心理创伤。

但很多父母对此毫无意识,只一味指责孩子不听话。孩子有没有心理问题?孩子的内心痛不痛苦?有什么样的自我意识和诉求?他们可能根本不在意。甚至有的家长认为世上根本不存在“心理问题”、“精神疾病”,一切都是孩子不懂事。

既然父母无力管教,便希望医院、学校、社会培训机构等渠道令孩子“改邪归正”。但一般正规的学校往往是难以很快让孩子“快速听话”的,对于精神心理障碍,主流精神科的诊疗手段也不高效,达不到父母的期望。

而像豫章书院、“大爱无疆游学营”这样的机构就迎合了他们的需求。他们用肢体暴力、语言暴力、非法拘禁等方式令孩子恐惧、屈服、顺从,完全听从机构和父母的要求。

孩子进去接受“培训”几天,马上就跪着向父母认错,对父母感恩戴德,痛哭流涕,这个“矫正效果”实在是太好了。所以很多父母对这一类机构其实是很感恩的,他们觉得孩子得到了改造和新生,即使知道孩子被暴力对待,他们也不回头。

但其实,孩子的“良好表现”只是一时的,伪装的,在长期负性情绪积压下,孩子的情绪总有一天会崩溃,又或者出现偏执型的人格改变,甚至发展至反社会型的人格障碍,对他们自己、家庭和整个社会都遗害无穷。

第二,目前我国法律对这些机构的惩治力度仍然太薄弱了,存在很多法律漏洞和模糊地带。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国精神卫生法有以下规定:

- 精神障碍的诊断应当由精神科执业医师作出。心理治疗活动应当在医疗机构内开展。专门从事心理治疗的人员不得从事精神障碍的诊断。

- 心理咨询人员不得从事心理治疗或者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

- 心理咨询人员发现接受咨询的人员可能患有精神障碍的,应当建议其到符合本法规定的医疗机构就诊。

也就是说,除了精神科医生在医疗机构内进行诊断以外,其它任何人、任何机构都不能对精神心理障碍进行诊断。而针对精神心理障碍的治疗,也应该只能在医疗机构内进行。

2019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游戏障碍”纳入精神疾病。也就是说,只有正规的医疗机构才能收治游戏障碍的患者,社会上的非医疗机构去诊断、治疗都是违法的。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非法社会机构的滋长之势。

可是,对于违反该规定的惩罚力度却远远不够,最严重的也只是采取行政处罚,由卫生部门责令机构停止相关诊疗活动,最高处以一万元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开除负责人,吊销营业资格等。

还有,在这个法律之外还有很多游离空间。

精神心理障碍的诊断本来就是症状学诊断,没有躯体上的特异性指标。所以,孩子到底属不属于精神障碍患者?是不是一定要在医院接受治疗?往往要他们到了精神科下了诊断,有了一纸病历后,在法律上才能有所界定。

在此之前,就算家长、社会机构把孩子归为普通心理问题、品行问题、思想问题,这在法律上也难以追责。而且,关于厌学、逃学这些行为,主流精神科医生对学习障碍缺乏意识,也很可能认为够不上诊断标准。

另外,有的社会机构是以“康复机构”的名义出现的。对于这一类机构,精神卫生法中并没有对相关的资质进行严格限制,甚至还鼓励民间资本开展康复机构,缓解医疗压力。

所以,以上的因素就为各种青少年不良行为的矫治机构提供了灰色法律地带的寻租空间。像“大爱无疆”那样直接宣扬可以治愈抑郁症的其实是少数,更多的社会机构并不敢这么明目张胆,只是打着矫正不良行为,提升学习动机等宣传口号。

第三,我国目前的精神科诊治手段、主流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手段仍不够高效,患者、家属的巨大需求得不到满足。

而主流精神医学界、心理学界多数也没看到青少年精神心理问题背后的根源,无法作出深入的科普,这也就间接造成家长们也无法认识问题的本质,缺乏科学的精神心理学知识和科学教育意识。

也就是说,每当发生这种事件,光指责父母是没多大意义的。孩子出现问题,父母也是非常痛苦的,他们急于改变孩子的现状,扭转孩子的困境,所以病急乱投医,这是可以理解的。

我国又受到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很多父母认为子女对长辈的服从是天经地义的,“棒棍之下出孝子”,“孩子不打不成器”。虽然这些父母表达爱的方法和观念是错误的,但不能否认他们对孩子的爱,我极不认同精神分析里所说的“控制”和“攻击”,这种解读完全是错误的。

况且,在主流精神医学和心理学都尚未能认识到青少年精神心理问题的本质的当下,又如何能要求普通的老百姓对此有深入的理解和反省?

而且,目前我国的精神卫生从业人员严重不足,光靠医院里的心理治疗师是根本无法满足需求的。所以,在实际情况中,如果孩子病情不重,很多精神科医生也会建议孩子在服药的基础上,再接受一些专业的心理咨询,加快康复。

所以,我们也不能一味的谴责父母的愚昧、无知,他们也需要专业人士的引导下,才能意识到自己及孩子的问题,才能让孩子得到有效的诊治。

03

这就要求精神卫生和心理从业人员首先要自我反省、进行学科内反省,一定要加强跨学科融合,探索更多高效的、精准化的、更接近问题本质的干预手段,尤其是重视心理社会因素。

在此基础上,精神卫生和心理从业人要督促父母一定要进行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改善家庭氛围和亲子关系对孩子病情的康复是至关重要的。

当然,目前国内已经有一些医疗机构在心理治疗方面有非常大的进步。就游戏障碍的诊疗而言,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两个正规机构。

第一个是原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瘾医学治疗中心主任陶然教授创办的“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主要收治有网络使用问题的青少年。

在国内,陶然是“网络成瘾”问题的最早提出者、诊断标准制定者,对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有深入的见解。我曾经前往该机构进行参观、交流。该基地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家庭治疗等方法,对青少年进行多方面的干预,已经积累了十余年的临床经验,效果还是非常明确的,得到全世界范围内许多精神心理专家的认可。

第二个是北京回龙观医院建立的成瘾医学中心,青少年网络成瘾也在其收治的范围。

在国内各家知名的精神科专科医院里,北京回龙观医院的心理治疗实力是较强的,诊疗模式人性化,极具学科特色。

该医院成瘾医学中心主任牛雅娟也曾站出来批评杨永信,指出电击、殴打、体罚等所谓的“治疗方法”,不但没有循证医学的证据、不人道,还会对青少年的身心造成二次伤害。

牛雅娟医生指出,对于网络游戏成瘾,心理治疗是目前唯一安全、有效的方式,必要时还可以辅助药物治疗、家庭干预等手段。

除了找对机构之外,父母还必须了解青少年精神心理问题的本质,保持理性、客观及全面的认识。

就以游戏障碍和抑郁症来首,其根源主要是心理社会因素。游戏障碍背后的根源极有可能是叠加性的心理创伤及病理性的正性情绪体验,而抑郁症的背后根源主要是叠加性心理创伤。

只有认清本质,父母才能免于恐惧,深刻地意识到家庭教育中的不足,诚恳地就过去犯下的错误向孩子道歉。父母真正进行深刻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以后,才能明显缓和亲子关系,这也是家庭干预里的核心内容之一。只有亲子关系亲密了,才可以大幅度提高孩子康复的成功率和速度。

但很多网瘾矫正机构的家庭干预意识非常薄弱,缺乏正确的认识,很多机构的家庭干预只流于形式,给家长开设讲座、一对多的讲课等等。这是远远不够,家庭干预必须根据每个家庭的不同问题,进行针对性、具体的、高度个性化的分析及干预,才能“药到病除”。

还有,沉迷网络游戏的孩子往往都有学习障碍,这也需要引起重视。

父母要知道学习障碍的一些表现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判断孩子学习障碍的严重程度。孩子在病情康复后,总要面临回归校园问题,因此学习障碍要高度重视,否则孩子在学业上遇到挫折的话,又会引起情绪的波动。

总之,对于青少年精神心理问题的干预问题,只看到其中一面是不够的,互相指责也是没有意义的。社会的各界必须形成合力、共识:

在国家层面,必须加大违法社会机构、医疗机构的惩治力度,完善法律漏洞,加强、加紧培养更多精神卫生和心理从业人员;

在学科层面,精神卫生和心理专业人士必须积极进行跨学科探索,尤其是精神医学必须从人本医疗的角度,加强多学科诊疗模式(MDT),提高诊疗效率,力求满足社会需求;

在家庭层面,父母必须加强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具备科学教育和基本的精神心理知识,改善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防范于未然。

只有这样,那些残害孩子心身健康的非法机构才能毫无容身之地!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