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Arm流年不利:Arm总部与安谋中国的夺权闹剧还未停歇,近期关于Arm的IP授权费用涨价的消息亦不胫而走,而最让人关注的莫过于“金主” 软银因财务压力将会让Arm重新上市或选择部分甚至整体出售的传闻,接盘侠从苹果、三星延伸到英伟达,风口浪尖的Arm究竟该何去何从?
夺权“纷争”
而无论是出售还是上市,对Arm的信心预期当是重要因子。
6月初,Arm发生了沸沸扬扬的“换帅门”事件,投资方Arm和厚朴投资联手想罢免Arm合资公司安谋中国的董事长兼CEO,但公司部分投资人认为董事会决议有争议,并诉诸法律途径予以解决。毕竟,中国市场占据了Arm全球营收的两成,在Arm全球增长放缓的情形下,中国庞大的移动互联和物联网市场仍在快速增长,呈现出巨大的活力,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Arm都仍需倚仗中国市场。而不明确安谋中国的实际控制权并明确相关的附属权益,对Arm的估值都可能造成不利的影响。
如今,“换帅门”之争已然愈演愈烈。就在7月28日,安谋中国再发公开信“指责”,近日厚朴投资和Arm英国的部分董事开始派人频繁接触合资公司的客户;并威胁修改、取消与合资公司的现有合同;更甚者,还有董事致电合资公司团队进行针对员工个人的威胁和骚扰。
特别是在公开信最后,安谋中国提出恳请政府各级有关部门关注安谋中国所面临的动荡,及时介入和保护好这把战略资产的钥匙,确保股东争议能够得到合法合理的解决,让合资公司早日回到正轨,团队能安心工作!
可以说,安谋中国已经到了“临界”时刻,双方回到各自的利益最大考量点心平气和地谈判已然行不通了,最终的结果则取决于中国相关部门的拍板。正如某芯片公司负责人关铮指出,只要国内政府相关部门一天不变更法人代表,则安谋中国就可在董事长兼CEO吴雄昂的领导下继续开展业务,而最终结果则要看中国相关部门能否在不确定性加大的国际形势下,借此获得一个从长远来看对国内IC业更有利的安排。
要知道,安谋中国已拥有了Arm在中国市场的永久性及独家的产品销售权利,和基于Arm技术架构的自主研发权利,“权”落谁家的影响必然深远。
出售“谜团”
当软银意气风发以320亿美元收购Arm之时,恐没有想到要缔造一个全“芯”帝国的梦想这么快就调零了。
软银这些年时运不济,受到其他方面投资失败的拖累,2019年软银负债近1730亿美元,不仅如此在新冠肺炎疫情“黑天鹅”的影响下,软银愿景基金投资的 88 家公司中至少有15家将会破产。资金链的软肋已在重创软银,而Arm或成为软银最可靠的现金牛和最可能回血的筹码。
毕竟,Arm仍顶着全球最大的芯片架构(IP)供应商的光环,拥有1000+生态系统合作伙伴,截至2020年2月,基于Arm授权的芯片出货量已达1600亿颗。Arm生态引领的是一个近千亿元规模的半导体市场,以及万亿元规模的电子信息产业大版图,可以说Arm的战略价值“牵一发而动全身”。
有分析说,Arm如再次被出售,依托其在移动端95%的市场占有率、向桌面端和服务器领域拓展、物联网芯片抢位的宏大“版图”,Arm的估值或不低于600亿美元,放眼望去,只有少数巨头才有能力“接盘”。
而各种买主的猜测也纷至沓来。集微咨询首席分析师韩晓敏分析说,如Arm出售,苹果和三星都是合适的对象。但基于二者的业务范围和市场地位,苹果和三星收购基本上都不大可能通过反垄断审查,苹果和三星不会试图收购Arm而将自身陷于面临复杂局面的境地。而对于英伟达而言,与Arm的业务联系性并不如三星、苹果等紧密,且Arm在智能终端市场的强势与英伟达围绕数据中心与AI大力发展的战略并不十分切合,大价钱收购Arm的意义不大,可能性较小。
对于英特尔出手收购的可能性,关铮认为可能性不太大,它本身就是股东,此外要维持x86和Arm两条线的经营,还是有挑战的。
因而,韩晓敏认为综合来看,Arm被某一半导体企业收购存在两个难题:一是体量巨大,基本有可能的厂商仅为头部几个厂商;二是市场地位过高,导致巨头收购会触发反垄断等一系列审查,难度较大。因而Arm出售给某半导体或类似苹果的终端企业概率较小,大概率如果软银打算脱手,还是转给国际资本主导的财团,或者类似于ASML引入各个大客户作为股东,形成一种管理层主导但是无绝对控制人的“共有”局面。
除出售之外,重新上市或是另一种选择。
Arm要重回资本市场,交出漂亮的营运成绩单是必要的。但仅以固有领域的统治力和IP授权的营收来看,Arm的业务营收在这三年只能说略显平淡。据软银财报,Arm在2017年—2019年的营收分别为18.31亿美元、18.36亿美元和18.98亿美元。而且Arm看似独步江湖,但它的隐忧也一直存在:在新应用领域AIoT等潜力市场,Arm的布局未能迅速到位;进军数据中心x86架构还一直稳如泰山,尽管随着生态演进正在慢慢撕开裂缝;后浪开源架构RISC-V虎视眈眈,欲在IoT领域一较短长。
随着美国股市科技股疯狂飙升,Arm借机上市是否也能大赚一笔呢?康铮认为,上市的估值与走向难以把控,出售将是更好的选择。但这一切恐要等美国总统大选之后才能敲定,政治不稳定,经济和金融则难免震荡。
但科技老兵戴辉则更看好Arm上市的价值,说如今美股科技股如此强劲,Arm不仅有CPU,还有GPU和AI,或有可能成为Intel+英伟达的“合体”。
悲凉的是,Arm命已然由天不由Arm。正如某投资专家崔君所言,左右这些并购的有很多政治因素,尤其是现在国际环境频出幺蛾子,Arm的命运最终并不由自己决定,而结果应该会在美国大选后决定。
涨价“风潮”
相较还比较“遥远”的出售,7月初传出Arm可能大幅提升授权费的传言则更让业界关注。
康铮告诉集微网记者,对此事已咨询过Arm中国相关人士,对方表示并没有接到通知。此外,Arm的营收一是授权收入,二是版税,而版税才是其营收大头,毕竟迄今已逾1600多亿颗基于Arm架构的芯片在销售,一颗芯片即使收一毛钱的版税,也是一笔可旱涝保收、轻松入袋的巨资。
而在Arm授权收入上,主要模式有三种,包括架构、指令集和IP授权。康铮指出,指令集业界很少采用,华为、高通等大客户基本都选择架构授权,并已支付了高端A系列的架构授权费用,以根据自身业务需求来独立设计实现差异化。而中小客户大都会选择IP授权。而且Arm为推行其低端的M系列,对客户采用免费的授权模式。因而,此时涨价必然会与其策略相悖,而且短期来看不太会发生,也产生不了明显的收益。
当然,康铮也分析,Arm有自己的考量,疫情叠加中美科技战影响或对其营收造成冲击,而无论是出售或上市,都需要更加亮眼的业绩,后续提出涨价也是有可能的。但对中国客户来说,A系列全志、瑞芯微等厂商都已购买,M系列国内厂商该买的大部分也都买了,对于小公司来说M系列很多则是免授权费的,因而即使涨价,对国内客户应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从大势来看,涨价对Arm来说是一个博弈的过程。提高授权费一时半会产生不了明显收益,
而如提高版税,老客户已经支付,这只能对新客户征收,对想要持续扩大生态朋友圈的Arm来说也得掂量一下新客户的接受度。
而戴辉则更认为这是一场故擒欲纵,比如Arm扬言要提高授权费用3-4倍,其实是在控制市场的期望,最终落实下来可能提高1-2倍左右,而业界仍会觉得赚了,会继续选择Arm。从各业务线来看,在Arm提高授权费之后,对其手机业务是没有影响的,因为没有其它选择。对服务器CPU业务影响不大,因在Arm和Intel的竞争中,生态才是瓶颈而不是价格。物联网业务则可能影响较大,因Arm遭遇到了RISC-V这一强大的对手,而中国就是核心战场。Arm是否会对物联网如MCU等单独执行以前的收费标准,还要看后续事态进展。
不论Arm最终结果如何,厘清安谋中国的权责都将是其中不可忽视的X因素。让人难免悬心的是,已然三十却仍难“立”的Arm,在资本逐利的裹挟之下,在连番的“劫云”之下,依然能走出“至暗时刻”,迎接新的光辉岁月?(康铮、崔君均为化名)(校对/S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