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财政部发布了一则调整超豪华小汽车消费者政策的公告。直接将豪车税的门槛从130万降到了90万,并且一口气将服务费、装潢费这些超豪华品牌常用的“套路”全数划进了计税范围。简单来说,想擦边也没门路了。
老实说看到这则消息,第一时间就想到了保时捷。我们前段时间就写过这个超豪华品牌如今举步维艰,去年销量就下跌了28%,今年上半年再度下滑28%。
然后,Taycan基础版91.8万、卡宴起步价91.8万、帕拉梅拉起步加价113.8万,还特别喜欢玩选装、装潢,三大主销车型被一网打尽,这是要直接弄死保时捷?
本次“豪车税”调整的初衷是什么?会对消费者产生怎样的影响?让功夫汽车带大家一起看一下。
(1)消费者“齐叫好”,全因销量惹祸?
财政部这则公告发出后,很多消费者的第一反应是,“这是个什么税”?“怎么没听说过”?其实这个税最早是2016年出来的,当时出台了一个规定,对零售价格130万元(不含增值税)以上的小车,在零售环节加征10%的消费税。
其实10%这个钱真的不少了,但因为130万这个价格与我们大多数人无关,因此也没多少人在意这个事。
甚至这次调整门槛的新规出来后,很多消费者还在击节叫好,表示再降点也没问题,最好20万以上的车都收豪车税。之所以要限定20万以上,还是因为20万的车自己“真可能买”。
其实不仅买车有豪车税,买房也有豪宅税,比如全国很多城市都规定单套住房建筑面积144平方米以上要额外交一笔税,重庆还精确规定了中心城区建筑面积30007元/平方米要交豪宅税。但因为这事确实与大多数人关系不大,因此大家讨论热度也不高。
豪车税从2016年开始收,按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大家收入水平的提高,这个起征点应该越来越高才对。
比如在2016年的时候,销量最高的SUV是哈弗H6、宝骏 560、本田CR-V,现如今已经变成了特斯拉Model Y、理想L6这些了,后续小米YU7也大概率加入这个阵营,这也符合经济发展趋势。
但很不巧,2025年的修正,居然把豪车税的起征点直接降了40万,主要原因还是豪车“卖不动”了。2024年,国内90万以上新车只卖了3.7万辆,同比暴跌超四成,130万以上的新车销量占比更是少得可怜。
相对应的是豪车销量集体跳水,别说“八折豹七折马”了,路虎、保时捷这些以前不可一世的品牌都开始了大降价,玛莎拉蒂更是常年六折,完全看不到曾经 “跑车皇后”的荣耀。
这也是财政部不得不调整的关键,收不到税了。再不调整,这个税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2)国产新能源车的误伤?
富豪都不爱豪车了吗?显然是不可能的。“揽胜会替我说话”,“一个人无法同时拥有奔驰和自卑”,这些段子依然广为流传,国人也不可能真的放下面子,这是有违人性的。
但不同的是,国外超豪华品牌们稳定了几十年的格局,被突然崛起的新能源车打破了。
最典型的就是问界M9,这款起步价46.98万元的车型上市以来一直颠覆着我们的认知。上市27天就斩获了4万台的大定订单,13个月累计交付量突破了18万台。哪怕是到了即将改款,并且有问界M8“分票”的今年上半年,依然卖出了59,927辆新车。
这个数据是非常吓人的,因为以往宝马X5这些车强势,基本也就一个月8000台顶天了,还要是产品力、价格各方面都处在巅峰期才行。而现在问界M9加问界M8一个月卖3万多台,一个均价55万,一个均价40多万,已经远超原有这个级别的市场容量。
那它们抢的是谁的市场呢?大概率就是卡宴、Taycan这些。
卡宴之前为什么卖得好?除了品牌的先天优势之外,当然也有其他方面的加持。比如有水平对置发动机、PDK 变速箱、双腔空气悬架,也有全系标配Nappa真皮座椅和个性化定制服务,比如之前很多人选择喷泉灰金属漆,就是BBA所没有的。
但很遗憾,这些特质问界M9、M8都有了,而且更胜一筹。舒适层面,不仅有Nappa真皮,还有零重力座椅,甚至副驾后排座椅都有121°腰部零压角和136°腿部零压角,操控层面有了强悍的双电机和智能底盘,对PDK这些也是降维打击。
还有智能化层面, ADS 3.0已经具备“类人” 的驾驶能力,可实现城市领航,还能在驾驶员基本不干预的情况下实现车位到车位无障碍行驶,也能完成泊车代驾,面子里子都给足。关键还能通过 OTA 升级解锁新场景,保证用户 “常用常新”。
在这种情况下,卡宴真的还那么“有面子”吗?或许还是有的。但显然已经不是唯一,尤其是价格还贵出一倍,很容易让消费者有谁买谁傻的感觉。
(3)服务狂补课,豪车没法追?
产品力碾压也就算了,关键国产新能源车的服务补课还更加夸张。最近,关于“鸿蒙大饭店”的话题火了,本质上就是鸿蒙智行在工作餐层面对用户的“过度服务”。
一个汽车服务中心,原本是大家办手续、修车、养车的地方,结果硬生生被改制成了“大饭店”。
不仅为车主提供免费的晚餐,而且菜单保证每周更新,还有专门的地域化定制。比如广州会专门煲汤搭配糖水,内蒙古中心提供特色烧麦,四川门店提供麻辣小面。
倒也不是说贵出天际,官方说法是成本单餐超过50元,但这样有诚意的做法实在是把传统豪车品牌按在地上摩擦。
这种做法开始引起“人传人”的口碑传播,鸿蒙智行的官方说法,有近三成的尊界S800车主是因为服务下单,很大一部分是来自老车主推荐。这不就是以前保时捷们玩的“圈层”玩法吗?只是这一次对象变成了国产电车。
关键是这些做法超豪华品牌还没法跟进,它们虽然溢价高,但门店数量少,如果只让少数消费者享受到,很可能对销量是负影响。
这一局,堪称“阳谋”。
(4)功夫拍案
很多人说,财政部这波调低豪车税的门槛,是反抗欧洲的某个关税政策。或许有这个影响,但个人认为更可能是销量相关。最近几年超豪华车型销量不断下滑,包括进口车的销量也从巅峰期的140万辆左右下跌到了40万辆左右。再不调整,都收不到钱了。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还是因为国产新能源车崛起得太快了。不仅打败了BBA这些传统对手,还进一步辐射到了更高的市场。比如差一倍的价格,真的还会有那么多人选择卡宴吗?究竟强在哪?恐怕销售都说不上来。
或许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国产想做高端,90万就是一个坎了。再继续往上,或许品牌培养远大于技术突破本身。国家并不想企业将太多心思放在这一点上,踏踏实实造老百姓需要的车,企业们抓紧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