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黑榜| 人民日报2018年批评了这些现象
" "
今天,我们将2018年人民日报涉及传媒领域的批评文章进行梳理,发现这样一些共性问题:利益蒙蔽、流量为上、沉淀不够、缺乏价值判断。
"
影视
警惕悬浮的“伪现实”电视剧
《人民日报》2018年3月29日第24版
热潮之下,一些“伪现实”题材电视剧却在滥竽充数。有的剧集悬浮于生活。披着“现实题材”的外衣,本质依然是换汤不换药的偶像剧。有的剧集悬浮于时代。现实题材不等于现实主义,现实主义的本质是一种创作理念和创作手法。
别让“神剧”消费抗战史
《人民日报》2018年5月2日第5版
2018年5月2日,《人民日报》第5版刊文《别让“神剧”消费抗战史》,文章点名“抗日神剧”持续引发中国网友的关注与批评。
在批评抗日神剧时,人民日报发问:“抗日神剧”为何层出不穷?这其中可能确有一些是因为创作人员对历史认识不清、积淀不够等造成的“无心之失”,但大部分可能还是为了吸引眼球。
影视署名纠纷如何破解
《人民日报》2018年7月5日第19版
对于署名混乱的问题,影视行业也是一肚子苦水。一位影视从业者说,作为摄制单位,我们很难对抗强势的投资者和播出方,经常是投资方和播出方说如果不署上他们的名字,就要撤资和拒播,那就只能把他们的名字署上,但他们又不是著作权人,一旦出现纠纷就很麻烦。
影视创作需心中有观众
《人民日报》2018年7月26日第19版
在影视行业,创作和观众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割裂。具体而言,在创作层面存在不少怪象,一是一些创作不考虑观众感受,不把观众放在眼里;其二,一些创作一味迎合观众,作品创新力缺乏、重复题材扎堆;其三,一些创作者以为用宣传炒作、用明星阵容就可以吸引观众,将内容和营销本末倒置。
补上儿童影视创作的短板
《人民日报》2018年08月28日第14版
近年来,儿童影视“缺位”引起普遍关注。所谓“缺位”既指儿童影视作为影视艺术的一个部类发展不够充分,更是指儿童影视在滋润儿童心灵、引导儿童成长中的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其表现是儿童影视作品数量不多,而且题材不新、缺乏想象力和童趣,优秀作品也不够多。
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启示
《人民日报》2018年08月23日第23版
毋庸讳言,当下历史剧创作与人民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还有不少差距,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凸显出来。甘为市场的奴隶、被金钱绑架的创作,“一味追逐市场和沾满铜臭味”的“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的“三无牌”历史剧,依然存在于文化市场。
创作历史剧当有史诗胸怀
《人民日报》2018年09月28日第24版
从历史认识上正本清源,才能够规避创作中出现的匪夷所思的情节和桥段,才能够让历史剧传达出正确的唯物史观和积极的文化精神。这建立在创作者对大量一手资料的阅读和思考基础之上,从资料中找到历史背后的生活形态和精神内核,再以建设性和思辨性视角理解历史,对其进行当代解码。
用高品质创作挤干水分
《人民日报》2018年11月01日24版
内容“注水”体现为故事拖沓、节奏变慢、粗制滥造、虎头蛇尾,本应是节奏流畅的故事,却硬生生被“凑集数”拖垮;制作“注水”则多表现为工业机械化生产,拼凑剧情等,如一些五六十集的电视剧四五个月便“破茧早产”。近年来中国文化消费市场已掀起一股清新脱俗的升级之风。随着观众对文艺作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过去依靠数量规模扩张的“挣快钱”时代已经结束,电视剧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正在来临。
幻想类作品亟待提升文化内涵
《人民日报》2018年11月02日第24版
这些作品多化用传统文化要素,其中一些在人物塑造和故事讲述上颇具匠心,然而相当一部分还存在想象力匮乏和文化营养贫乏问题,甚至存在低端模仿的情况。随着读者观众对作品品质要求不断提高,幻想类文艺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问题亟待反思和解决。
"
综艺
网络综艺亟待优化升级
《人民日报》2018年5月11日第24版
全媒体时代下,网络综艺已形成与电视综艺分庭抗礼乃至后来居上之势。首先,市场的急剧扩容逼迫各大视频网站常年保持旺盛的节目输出,其两极分化的马太效应骤现。
文章称,网络综艺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追求社会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商业价值的多重结合,充分理解和回应“网生代”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更为优质的内容产品。
真人秀别吹大“偶像”泡沫
《人民日报》2018年7月20日第24版
很长时间以来,不少这类选秀节目尽管花样翻新,其实是“偶像神话”不断重写,其中的观念偏差可能对众多认知能力还不成熟的青少年产生误导。
节目组和播出平台尽可以为自己贴上“积极向上”“正能量”的标签,但通过设计出来的“真实”渲染浮躁心态,传递急功近利观念,值得人们深思。
"
直播
网络直播岂可践踏法律与道德底线
《人民日报》2018年2月14日第09版
2018年2月14日,《人民日报》第09 版刊文《网络直播岂可践踏法律与道德底线》,文章列举了网络直播答题的乱象,并指出,近年来,网络直播行业的种种乱象已经到了令人侧目的程度,可以说,网络直播正在成为违法违规和不良信息滋生传播的“重灾区”。
网络直播当纳入法治轨道
《人民日报》2018年08月23日第05版
虚假信息、低俗之风是网络直播行业中的突出问题。有的以色情低俗内容吸引眼球;有的斗富炫富,宣扬奢靡生活和拜金主义;有的直播虐杀动物、斗殴、飙车等有害乃至违法内容;有的对未成年用户缺少注册、充值、打赏等限制机制,致使未成年人“天价打赏”事件时有发生……
"
视频网站
部分互联网平台会员种类繁多,规则随意改动
《人民日报》2018年4月21日第6版
2018年4月21日,《人民日报》第6版刊文《部分互联网平台会员种类繁多,规则随意改动》,文章点名付费会员如何侵犯消费者权益。
人民日报发长文批网络服务会员市场种种乱象,分析各类网络平台为使用户购买会员所设下的种种“套路”,并指出:耍这种小聪明的平台,终究会被消费者抛弃。面对会员制市场的“野蛮生长”,专家认为,关键在于明确权责边界与加大管理力度。
破除“唯流量”的行业顽疾
《人民日报》2018年10月11日第5版
让违规者付出代价、通过治理升级规范市场秩序,是破解“唯流量是从”的重要环节。从行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还需要进一步思考,怎样才能建立健全更科学的评测机制,引导市场良性竞争。
评价内容质量,一定的数字指标是必要的,但绝非唯一标准。当务之急,是要从对流量的盲目崇拜中走出来,把以品质为核心的评价导向树起来。
网络视听:让创优成为常态
《人民日报》2018年11月06日第23版
内容平台不能纯粹追求用户规模和商业变现,必须要把握内容方向,用好数据和算法,传递主流价值观。网络视听节目是当前最重要的内容品类之一,也是创新最活跃的文化领域。面对大发展和新挑战,网络视听行业亟待建立全局观、全球观和未来观,以明确方向感和积极心态迎接未来挑战,迎接新的繁荣。
"
短视频
短视频,要流量更要正能量
《人民日报》2018年10月16日第5版
有的用户在“吸睛就是吸金”的逻辑支配下,用充斥着“黄赌毒”的内容获得点击量;一些短视频平台奉行功利化的思维,往往放弃守土有责的责任,只讲流量罔顾正能量,片面追求日活量而忽略内容质量,甚至为了“红利”使出黑招。
如果对粗俗的内容听之任之,对错误的价值观放任自流,则不仅不利于短视频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更不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警惕通过恶搞来虚无历史
《人民日报》2018年4月25日第7版
2018年4月25日,《人民日报》第7版刊文《并非没有禁区并非无关政治 警惕通过恶搞来虚无历史》,文章点名恶搞经典作品事件。
针对恶搞作品标榜的“无关政治,纯属娱乐”,人民日报一针见血地进行了厘清:“并非没有禁区,并非无关政治”,当承载主流意识形态的经典作品、英雄烈士等都被恶搞,并且在“习惯”中变成“自然”,恶搞的负面政治效应就会慢慢显现出来。
新空间不应是价值“飞地”
《人民日报》 2018年06月18日第1版
无论是短视频,还是网络直播,都有很强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很容易对受众尤其是涉世未深的孩子造成负面的示范效应。一些桥段看上去“搞笑”“有趣”,一旦模仿却风险不小。尽管一些平台已经开始在视频中加入警示字样,但仅靠这些简单措施,难以达到应有效果。只有制定严密清晰的行业规范,才能形成良好的价值导向和行为导向。
短视频 人气高更得质量好
《人民日报》2018年7月23日第6版
近年来,一批短视频平台迅速走热。调查显示,2017年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已超2.4亿。然而,短视频火爆的背后也存在内容低俗等问题。加强监管和治理才能促进更多的优质短视频“唱主角”。
要避免低俗流行,优化算法推荐不容忽视。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俊慧认为,短视频平台应实现对不同类别的内容给予不同权重的算法推荐,让更多知识性、正能量的优质内容获得更高权重。
"
自媒体
呵护原创精神的火花
《人民日报》2018年5月28日第5版
2018年5月28日,《人民日报》第5版刊文《呵护原创精神的火花》,文章批评现今的洗稿现象。对于今年以来被诟病的自媒体洗稿乱象,人民日报也对洗稿本质进行了定义:所谓的洗稿,本质上是一种抄袭侵权行为,要鼓励被侵权者拿起法律武器维权。
保护网络知识产权要有更多硬措施
《人民日报》2018年6月14日第14版
不管手段多高明,洗稿者的目的就是利益。越来越多的人发现,知识财富可以转化为物质财富,而且门槛越来越低,路子越来越宽,商业模式越来越明确,“从入不敷出到财富自由”的自媒体神话层出不穷。随之而来的,是抄袭洗稿等乱象不断花样翻新,并呈现隐蔽化、规模化、高技术化等新特点。“原创太累,洗稿无罪”的论调,污染了自媒体行业的风气。
点击量绝不是唯一标准
《人民日报》2018年6月21日第13版
从营销软文到洗稿生意,从恶意炒作到传播谣言,对于一些自媒体,点击量成为信息价值的唯一考量。在一次次反转又辟谣的新闻热点里,在一个个荒诞又流传甚广的段子里,一些自媒体公号将真相当骰子一样掷来掷去,挑动整个社会的情绪。
自媒体,良好生态如何培育
《人民日报》2018年08月31日第12版
刷量注水炒高人气、洗稿抄袭挪作己用、编造谣言吸引眼球……自媒体造假和侵权乱象正扰乱内容生态,透支用户信任。企鹅智酷的数据显示,56.1%的自媒体用户对内容质量表达明确的担忧心态,2017年,超过2/3的用户不再关注新的自媒体账号。
打击“洗稿”重塑良性内容生态
《人民日报》2018年12月17日第13版
正因如此,引入合议机制,加大对洗稿行为的甄别力度,不失为一种主动作为和管理创新。但也要看到,即便合议机制真的能够发挥实效,要想根治这一顽疾,恐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
广告
信息流广告你能看穿吗
《人民日报》2018年1月22日第17版
2018年1月22日,《人民日报》第17 版刊文《广告即信息,信息即广告:信息流广告你能看穿吗》,直接点名信息流广告。
文章称,2017年是此类信息流广告快速增长的一年。作为新兴广告模式,信息流广告用户体验更好,不会强制用户观看或阅读,但它“广告即信息,信息即广告”的特性,也使消费者很难分清信息的属性,容易出现虚假广告、诱导性广告等。
综合施治,清除互联网虚假广告
《人民日报》2018年08月21日第5版
违法虚假广告屡禁不止,背后是某些不良商家、发布平台的逐利冲动,呼唤着监管制度的改进和完善。由于互联网渠道广、传播快,违法虚假广告套路深、花样多,普遍存在发现难、核实难、证据固化难和监管难等问题。特别是新型自媒体平台的出现,更容易给虚假广告以可乘之机。
面对互联网违法虚假广告,传统的突击整治、消费者投诉、相关单位自纠自查等方式难有长效,需将立法、行政和执法三条途径有机结合,综合施治。
"
其他
平台监管亟待加强
《人民日报》2018年5月3日第14版
打击违法内容肆意传播背后的产业链,除了平台主动承担主体责任外,网信、文化等监管部门也需加强协作、统筹协调,消除监管盲区。
知识付费 深耕内容还得加把劲
《人民日报》2018年7月20日第6版
知识付费不是“割韭菜”的生意,“物有所值”是每位用户的核心需求。如何在生产传递有效知识与实现自身经济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是知识付费平台运营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对此,平台理应承担起首要责任,应严格标准、加强审核,向社会传递有效知识和正确价值理念。
在线票务四大乱象困扰消费者
《人民日报》2018年10月11日第14版
多类型的票务平台为人们提供便捷,免去了排队的烦恼,但其背后存在的付费“抢票”、任性加价、捆绑销售、随意取消订单等诸多乱象,也着实令消费者头疼。
金曲下架,版权保护不下架
《人民日报》2018年12月04日第9版
进一步看,凝聚知识产权保护的共识,离不开过去各项改革事业的推进;未来提升保护观念与工作水平,更需要“刀刃向内”的有力举措。在知识产权这块大蛋糕面前,如何更好完善收费、分配、版权管理等方面的规则体系,推动权利人从创作和传播中按照市场规律获益,而不是走向垄断和暴利,不仅是对音集协履职尽责的考验,也是对全社会构筑良好生态的要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