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说起“食物相克”,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两种或者几种食物中的化学物质在相遇后发生了反应,产生了某些危害健康的毒素,导致了一些严重的症状结果。而实际上,“食物相克”都是源自民间的经验,中国营养学会联合多所大学运用现代实验方法探其究竟都未得到证实。
因为“食物相克”所及症状大都只是腹痛、呕吐、腹泻,所以,我们很容易联想到现代医学框架下的以下几种情况:
1、由于食物不够新鲜、没有清洗干净、没有加热彻底等原因导致的细菌性肠炎。比如,食用不够新鲜的鱼虾蟹贝可能感染霍乱弧菌;食用没有清洗干净或者没有加热彻底的肉蛋蔬果可能感染沙门氏菌。
2、由于烹饪不当导致的食物中毒。比如某些豆类或者豆浆没有彻底煮熟,食用之后会有恶心、呕吐、头痛、腹痛、腹泻等中毒症状。
3、由于过量食用导致的不良反应。比如,摄入适量的膳食纤维可以促进排便通畅,一旦摄入过量可能导致腹痛腹泻;摄入适量的类胡萝卜素可以维持人体健康,一旦摄入过量将会导致皮肤黄染(高胡萝卜素血症)。
4、发生了食物过敏。理论上,蛋白质都可能引起过敏。食用某种食物后,如果很快发生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皮疹,常常提示发生了食物过敏。除了常见的牛奶过敏、鸡蛋过敏、海鲜过敏,一些孩子还对小麦过敏、酵母过敏、蜂蜜过敏等等。
5、发生了乳糖不耐。全球约有2/3的乳糖不耐症(包含 先天性乳糖酶缺乏、原发性乳糖酶缺乏 和 继发性乳糖酶缺乏),因为小肠黏膜表面分泌的乳糖酶不足,无法分解乳糖,摄入牛奶后会出现了腹胀、腹泻、排气等乳糖不耐受的症状。
6、本身患有功能性肠道疾病。比如,肠易激综合征的患者会有反复发作(持续存在)的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性状异常等症状,与进食某种食物并没有任何关系。
此外,某种疾病的患者不适合进食某类食物。比如痛风患者不适合吃高嘌呤的食物。
以上这些,在没有现代医学解释的古代,如果遇到某些食物一同进食,就会被怀疑食物之间存在“相克”。
现代人类,如果还是相信“食物相克”,继续遵循各种搭配禁忌,并不会提高我们的健康水平,反而因为妨碍食物多样化,从而导致营养不均衡。与其在意食物搭配禁忌,还不如重视食品安全、注意饮食卫生、注重营养和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