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信息化行动即将实施,这为专科信息化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2019年9月23日,国家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关于印发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实施方案(201

2019年9月23日,国家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关于印发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实施方案(2019—2022年)的通知》。

癌症防控是世界性难题,目前我国年新发癌症病例约380万,死亡约229万。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加之慢性感染、不健康生活方式等因素的逐渐累积,我国癌症总体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癌症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是导致劳动力人口损失、家庭因病致贫返贫的重要原因,影响着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实施方案》,这一方案覆盖了癌症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康复全流程以及完善服务体系、加强信息系统、实施救治救助、加快科技攻关等支撑保障机制建设,针对每个环节、每个领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了具体行动措施。

此次提出将实施癌症信息化行动,健全肿瘤登记制度。具体包括三项工作。

第一,健全肿瘤登记报告制度。 各级肿瘤登记中心负责辖区肿瘤登记工作的组织实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履行肿瘤登记报告职责。到2022年,实现肿瘤登记工作在所有县区全覆盖,发布国家和省级肿瘤登记年报。此项工作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分别负责。

第二,提升肿瘤登记数据质量。 建成肿瘤登记报告信息系统、质量控制标准和评价体系,提高报告效率及质量。到2022年,纳入国家肿瘤登记年报的登记处数量不少于850个。此项工作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配合。

第三,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利用。 加强肿瘤登记信息系统与死因监测、电子病历等数据库的对接交换,逐步实现资源信息部门间共享,推进大数据应用研究,提升生存分析与发病死亡趋势预测能力。规范信息管理,保护患者隐私和信息安全。此项工作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医保局、科技部分别负责。

从数据到资源共享利用,癌症信息化行动着力于通过大数据应用研究提升疾病研究能力。基于当前癌症防治现状和工作要求,明确到2022年,“癌症发病率、死亡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比2015年提高3个百分点”的总体目标及5个可量化的工作目标。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