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斯人此心——陆九渊心学十二讲

前言

一、陆九渊是个什么人?

陆九渊(1139-1193),南宋思想家,江西临川(今抚州)金溪人。生于1139年(宋高宗绍兴九年),字子静,因书斋名“存”,世称“存斋先生”。他在贵溪象山讲学,自号“象山居士”,人称“象山先生”。他考中过两次举人,考上一次进士,做过几年官,1193年(宋光宗绍熙三年)病逝于荆门军的任上。

说起陆九渊,也许了解他的人并不多。你就是去问一个江西人:江西的历史文化名人有哪些?他即使如数家珍地数上好些人,恐怕也数不到陆九渊。因为——

1、陆九渊的寿不长。他只活了54岁,创立心学后的传播期短,影响力有限。大凡圣人命都比较长,比如,孔子72岁,老子100岁,庄子83岁,孟子83岁,荀子75岁,与陆九渊同时代的朱熹也活了70岁。一般来说,寿命长,著书立说、教育学生传播思想的时间就长,影响也就大。如果命不长,即使有顶尖的思想,其传播范围、社会影响也会受限。

2、陆九渊的官不大。有人会说,人家王阳明虽然也只活了57岁,可官当得早呀,28岁中进士后,当年就“观政工部”,在中央部委见习上岗,第二年就转为实职,任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正六品了,以后更是有多岗位锻炼,履历完整,经历丰富,中央部委、龙场驿丞、庐陵县令、南赣巡抚、江西巡抚、两广总督,还兼任过兼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南京兵部尚书,虽然是挂名虚衔,但级别在那儿呀。就是朱熹也当过皇帝的老师、官至浙东巡抚。如果是官员、特别是大官,学者的政治理念、学术思想,不但有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还有上报的渠道,可能被朝廷采纳,自己在领导岗位上也有施展的舞台。而陆九渊的仕途就不太显赫了。虽然从小就聪明过人,4岁问天,14岁悟道,可34岁才中进士,当官就更晚,光候职就等了近10年,直至44岁才担任实际官职,官当得并不大,时间也不长,他一生的仕途生涯就是在国子监和敕局4年、荆门1年半,连头带尾总共6年吧,发挥政治影响力的空间实在是不太大。

3、陆九渊的家世不显赫。陆九渊的父亲也不是什么举人、进士,不是什么官员,也不是什么财阀豪门,家里只有十来亩菜园,靠六个儿子里的两个儿子一个开药店、一个开塾馆为生,算个乡绅吧。不像“东南三贤”的吕祖谦、张栻出身官宦世家,就是朱熹、王阳明虽说不上了是代代做官,至少父辈是做官的。朱熹的父亲朱松是进士,官到吏部郞,而王阳明的父亲王华不但是进士,更是状元,官至礼部右侍郎、南京吏部尚书,所以,朱熹、王阳明都是出身官宦家庭,天生就有眼界宽、站位高、背景硬、人脉广的优势。而陆九渊则没有这一切,甚至也不是名校毕业,又没有名师指点,更不是官二代官三代的,没有靠山可靠,人脉可续。

4、陆九渊的书不多。他本人不重著述,一生只留下少量的诗文,只有《论语说》《白鹿洞书院论语讲义》《易说》《孟子说》等几篇经学讲义,其他大多是与诗友论学的书札和讲学的语录。经过800多年的流传,至今已定型的只有《陆九渊集》36卷。不像王阳明走到哪里,又是讲学谈观点,又是写诗写日记,留下了许多文字记录,重视著述立说,亲自编辑的古本《大学》、撰写《大学问》、《朱子晚年定论》等著作,特别是学生们勤奋,把他的讲学迅速整理、不断整理、不断刊印。王阳明还在赣州的时候,门人薛侃就把徐爱编的《传习录》付印出版了,那年是1518年,王阳明才47岁。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王阳明全集》,全3册,再加一部2016年出版的《王阳明全集补编》,达1100万多字。朱熹更是了得,现存著作共25种,600余卷,总字数2000万来字,主要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元明清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影响巨大。

5、陆九渊的学生高官学者少。俗话说:“薪火相传”,古代社会,师徒关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传播手段,所以,著书立说和开馆授徒,对于提高自己思想影响力是相辅相成的。思想学说深刻,跟随的学生就多且好,学生的数量多质量好,老师的影响力也就大。相比之下,陆九渊的学生更多的是地域性的、平民性的,而朱熹、王阳明的学生则是各省都有,是全国性的,且在中央部委、省市县各级的官员都有,因此,这些学生对各自老师思想的宣传与传播起到的作用,也就有相应的不同。在这一点上,陆九渊也是不如朱熹、王阳明的。

从上述五点来看,陆九渊似乎都会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可是,陆九渊特别牛,牛气冲天,他是“百世大儒”,他是圣人先贤,他在中国有史以来的思想大家中可以排进前25名人榜,而且是当之无愧,没有任何争议。

为什么呢?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从乌龟壳到现在,都要进行研究、总结。”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涌现了老子、孔子、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董仲舒、王充、何晏、王弼、韩愈、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鲁迅等一大批思想大家,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宏大辉煌;杰出人物灿若群星,不可胜数,而敖上述名单一共是25位。能进入前25名的,那是何等人物。在这25位思想大家中,韩愈、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这7位或是江西籍,或在江西工作生活过,只有陆九渊生于斯、长于斯,除在京城和荆州短暂逗留、工作外,一直生活在江西,是真正的江西老俵。

但是,就这么一位中国历史的顶级思想大家,陆九渊却是研究得很少,需要加强。

陆九渊是中国哲学史、中国思想史、中国文化史上殿堂级的大师,在南宋,陆九渊“心学”是与朱熹“理学”并峙而立、交相辉映的双座思想高峰;在中国思想史上,“陆王心学”是一个重要的儒家学说与思潮流派,而陆九渊是“陆王心学”的创立者和代表者。王阳明虽集大成,陆九渊却创其初,地位极其重要。

现在,“朱陆之争”,朱熹的研究硕果累累;“陆王心学”,王阳明的研究汗牛充栋,而陆九渊心学的研究相对薄弱,学术成果不多,出版得也不够。

1980年,中华书局出版了《陆九渊集》,繁体竖排版;

2016年,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台湾李敖主编的《国学精要·陆九渊集》,简体横排版,还只是出了《陆九渊集》36卷中的17卷;

2020年,中华书局出版了《陆九渊集》,简体横排版;

中华书局和天津古籍出版社的版本都没注,更没有释,只是点校。

总之,陆九渊的思想学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财富,陆九渊心学的研究已有一定的基础,取得不少成果,但十分不够,需要加强,应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二、陆九渊心学是门什么样的“学”?

“心学”即“人学”,这是本书拎出来的陆九渊心学的主题。陆九渊心学是研究人的学问。陆九渊心学,谈“心”,实际上就是在谈做人,堂堂地大做一个人,做大人,做圣人。

“做人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怎样才能做这样的人”,这是中国儒学、中国“心学”里最重要的东西,也是中国文化最顶级、最核心、最精彩的地方。孔子在《论语》讲了100多次“君子”,讲来讲去,就是讲做人,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要做君子,不做小人,怎么才能做君子、不做小人?

陆九渊心学回答了中华文化的这个核心问题,他的答案是——做人,从“心”开始。堂堂做人先正心明心正心,才能大做个人从“心做人”。这是陆九渊心学的思想内核。

陆九渊不但讲了做人,讲了要做一个什么的人,还讲了怎样才能做这样的人。陆九渊心学明此心、存此心、养此心、“斯人千古不磨心”的时候,既是讲人,要做人,做大人,要堂堂地大做一个人,成圣人,而不要做小人,成恶人,变坏人。也是讲怎样做人,所以,在陆九渊心学那里,修心是路径,立人是目的。

陆九渊心学大大突显了人的地位、价值与作用。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文化,在殷商时期,迷信于天,君权神授,人命归天,问卜于天;武王代纣,举起了民心民意的旗帜。天命观开始向民心论转变,人的地位在上升,人的价值在增强,奠定了中国文化不敬鬼神敬祖先的传统。到孔子,更是有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与情怀。到宋代复兴儒学的进程中,强调人的自立、自主、自觉、自省,陆九渊心学在中国思想史、中国文化史上的意义和贡献,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他突出了“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意义、人的地位(人生天地间,并立为三极)。这是一种人的精神、地位、价值的唤醒与启蒙,是明清之际人文主义思潮(比如汤显祖“临川四梦”的人文情绪)的前奏。

做什么人、怎样做人,现在仍然是我们面对的关键问题。所以,研究陆九渊,就要从现代人的需求出发,回答时代之问,回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那些文化软实力的关键问题。

三、怎样研究陆九渊这个人?怎样研究陆九渊心学这门“学”?

研究心学(包括研究陆九渊心学)的书,很容易就心谈心,在“心”的概念术语本身上下功夫,或者在“心”与“理”、与“道”、与“气”、与“性”等概念术语的关系上来谈什么是“心”和“心学”。

本书写陆九渊心学,不是就心而心地条分缕析地论证一通谈什么心、什么理、什么性。《斯人此心——陆九渊心学十二讲》的这一书名,表明本书是围绕“人”这个中心点,在“做人”的目的下,在“天地(宇宙、世界、社会)——人——心”的关系中来讲陆九渊的“心”和“心学”,看看陆九渊是怎么讲“做人”与“正心”的关系的,怎样回答“做有要做个什么样的人、怎样才能做这样的人”这一中国文化核心问题,从而深入分析陆九渊心学的本质,并回应当下我们如何“不忘初心”“做个堂堂的中国人”的时代之问,增强做人的文化自觉。

北宋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世继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横渠四句”是为中国人提升精神、支撑脊梁的东西,有为中华民族精神奠基注魂的作用,有宋代大儒们的那种精气神、英雄气。

这“横渠四句”的第一句说:“为天地立心”。

有人问:此“心”是什么?天地如有心,那什么是天地的心?

陆九渊说:人!人为天地心。

(此为宋代诗人陈宗远的诗句,但我以为体现了陆九渊的思想。)

有人会继续问:“为天地立心”的主语肯定是“人”。天地之心由人立,那么,人由谁立?

于是,陆九渊会说:自!人由自立

这个“有人”最后问:为天地立心,此句的主语是“人”,此句的“心”是“人”,那岂不是“人为天地立人”?此话通吗?

我说:通!陆九渊的意思就是如此,人,是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人与禽兽差别不大,“几希”,就是能自立,有此心。而且“斯人千古不磨心”,人,不但有此心,还能存此心、修此心、养此心。人立天地间,卓尔成三极。人,就是把自己立成了天地之心。

悠悠天地、茫茫宇宙,人何以立其间?

“横渠四句”的第二句也说:“为生民立命”

这个“命”为何物?由谁立?怎么立?

中国人讲究安身立命,所谓立命,就是人在精神上赖以寄托的东西,中国人向来都是把自己的命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从来不会在人之外找一个神祇、上帝来掌握自己的命,中国人从来都是为自己确立了信仰、价值、道德追求,从而为自己修了心,也为生民立了命。我们说:“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一旦为人民建立了信仰,那就是为生命立了命。

“为天地立心”,人就是天地之心;“为生民立命”,心就是生民之命。

四、本讲研究陆九渊心学的重点与特点

1、紧紧围绕着陆九渊心学的核心问题

本讲注重联系当时的问题(包括国家问题、社会矛盾问题、士大夫的学风问题),把陆九渊心学研究与宋代的时代问题、哲学思潮联系起来,着重揭示陆九渊心学针对的问题和表达的观点,主要有三:

1)心学是治国理政的政治学。陆九渊心学实质上是以德治国的一种思路。陆九渊对现实问题和社会矛盾进行了无情揭露,充满了批判力、战斗性,对大宋天下也充满了救世情怀,提出了“本心为政本”“为政必先正人心”“君心政本”“自求多福”“变革图治”“皇极为大中之道”等一系列政治主张与施政举措。

本讲不把陆九渊心学看成是纯粹的哲学研究,因为陆九渊虽然不是大官,没有参与朝廷重大理论问题、政策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讨论与决策,但作为一个思想大家,其心学思想正是针对当时的国家问题、社会矛盾、士大夫的学风而发表的政治见解,所以,陆九渊心学在相当程度上就是他的政治观、文化观、历史观、吏治观。

2)心学是中华文化的历史观。何谓“中国”?血缘(家族)、地域、民族、文化这四个要素的演进。早期中国是以血缘家族为基础,“中国”这一概念多半指周天子居住的中央都城,后演进到地域上的中原地区和政治上的中央政权。秦是战国七雄的基础,“中国”成了多地域的国家形态。在汉代,开疆拓土,封狼居胥,中国成了主要以汉族组成的单一民族的国家。南北朝的民族融合,隋唐成了多民族组成的多民族的统一国家,但思想上佛道兴盛,宋代是一个转折点,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出现了一种指导思想。即使看看从秦始皇算起的这二千多年,统一一直是主流,但如果以宋为界看前后两个一千年:前一千年的时光里,汉、唐的大一统之后还都会跟着一个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的分裂乱世,但自宋代以后,则是一千多年的多民族的大一统国家,而且元明清一直持续不曾中断过。这里面宋代的儒学复兴起的作用不可忽视,而陆九渊心学在儒学道统的认识与传承、在对中华文化的认识上都有着极重要的成果。

3)心学是做人成圣的人学。但是,无论是谈治国理政,还是以道统(政统、学统)看中国的历史纵深,陆九渊心学都把问题的关键归结到了人,对人的地位与作用、对做什么样的人、对怎么做人,都有着极为重要的认识,是中华文明的宝贵财富。

2、初步梳理出陆九渊心学的“思想体系”

研究陆九渊心学的著作多在哲学史研讨,多在讨论哲学问题时讨论,多从其本体论、发生论、认识论的角度来研究陆九渊心学,一般以传统哲学的概念来解释陆九渊心学的概念,以传统国学的术语来解释陆九渊心学的术语,并力图以这些概念、范畴、术语(“理”、“心”、“气”、“性”、“道”等)来为陆九渊心学构建出一个体系。本书注重把陆九渊心学与中国文化的核心问题联系起来,注重揭示陆九渊心学中的哲学问题,如:做人以及做人的“道”、“志”、“心”、“学”等问题。

以往对陆九渊心学的研究,要么从传统儒学的范畴“理”“欲”“性”“气”入手,要么从现代哲学“唯物”“唯心”的基本分野说起,要么从本质论、反映论、认识论的角度切入,这些都有其合理性,也有其局限性。本书梳理出一个“人-心-道-志-学”的思想体系,以此来揭示和阐释陆九渊心学的基本主题、基本内容、思想特征和基本面貌。

3、多方面探讨陆九渊心学的形成原因

本讲从家族和身世、地域和时代等多个方面,探讨陆九渊心学的形成原因,特别是在中国历史、中国思想史的进程中讨论宋儒在思想理论上是如何呼应时代问题的,深入探讨宋代儒学复兴与理学、心学兴起的基本概貌。

本讲书把陆九渊心学放在宋代的历史语境、地域环境、时代背景里,紧密联系陆九渊的时代、联系陆九渊面对的国家挑战、时代问题与思想自觉,深入探讨陆九渊心学,去诠释、挖掘、阐发其思想内涵。

宋代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型期,是中国进入近代的先声,宋明理学、陆王心学就起步于这一时期;宋代是中国儒学复兴的关键时期,宋明理学、陆王心学都起步于此。宋代虽在军事上老打败仗,没有了盛唐的那种宏大气象,但宋代也有自己的辉煌所在,文化上大发展、思想上大繁荣、精神上常出大英雄。宋初三杰、北宋五子,以及南宋诸学,涌现出周敦颐、二程、张载、朱熹、陆九渊、吕祖谦等大儒,思想领域、哲学领域里群星灿烂,大放异彩。中国哲学史、中国思想史、中国文化史,怎么在宋代一下子就涌现出这么多的大师、爆发出这么耀眼夺目的光芒,陆九渊是中国这一时代的启蒙者、思想家,值得研究。

4、深层次揭示陆九渊心学的价值意义

本讲探讨了陆九渊心学的历史贡献和对后世的影响;本书探讨了陆九渊心学的精神气质,从现在的时代高度来深入审视、理解陆九渊心学的思想精髓、时代价值。

本讲探讨了陆九渊心学的时代价值。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我们怎么从陆九渊心学中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营养,确立现代做人成材的志向与理想,坚定民族复兴的自觉与自信,认同中华民族的文化与文明,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本讲还注重联系现在的问题、时代问题,如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文化自信;二是文化认同。一个群体、民族、国家对自己的共同体如何产生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和自觉性?同时,探讨中国文明型国家是何时塑形、成型、定型的,探讨现代中国的文化观念、文明形态从哪里来的,探讨这些问题,这正是当代中国的重大思想课题和学术问题,对我们当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积极意义。

本文为《斯人此心——陆九渊心学十二讲》的《前言》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