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不仅跑得快 开车“下赛道”也很快

“兔子”是我的外号,“兔子”也是我车的代名词,开车、动漫、唱歌、运动都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为个人爱好汽车,之前也曾是保时捷的新车测试员,平时闲暇之余“汽车”占据了我人生中很大一部分的时间包括经历,“盘车”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汽车升级、保养、新车、二手车的销售等,有关于汽车的事情都一直围绕我和身边一群“发烧友”。

除了“兔子”当然是实名“李青泽”,我觉得我对车的情怀应该是遗传,我的父亲也是一个爱车的人,我们父子俩在一起讨论的最多的就是关于车,听我奶奶说,我爸青年时代是为了追求开车的梦想才去入伍当的兵,在那个时代成了他们的小伙伴中第一个摸上方向盘的,而我,最光辉孩提时代,无非就是六七岁的时候,家里专门用一个房间摆放我的玩具,玩具的数量已经多到没有脚站立的区域,而这些玩具里起码百分之八十都是玩具车。其实深究对我汽车情怀最有感染的应该是一部动漫,一部电影和一款游戏,其实说到这里,大家很多都能猜到,我这个90后的男孩子,在当时接触到的一定是动漫《头文字D》和电影《速度与激情3-东京漂移》,以及当时最火的PC端游戏《极品飞车9-最高通缉》,其实在当时,日本改装车在我心里的的确是买下了很深的种子,到我高中的时候,我基本对日系跑车品牌和性能有了很深的了解。

都说一个人对车的感觉往往是来自于家里的第一台车,这么说也没错,行为巧合的是,我家里的第一台车,是我爸的本田雅阁08款,黑色的大轿车内装2.0L发动机,15岁的我那时候觉得这车挺舒服,就没有太多的想法,家里的车再到增添了一台本田锋范给我母亲上班代步,家里两台本田可以说是焊死了日系车在我心里的定位。高三毕业学了驾照之后,我父亲为了让我提升驾驶技术,给我买了一台本田飞度,2011款1.3L手动GE8,13年那会儿的改装气氛还没盛行,没有现在GK5的改装那么丰富,不过对于刚刚拿照上路的我,GE8的驾驶感非常丰富,用一句顺口溜来形容就是“车轻超车加速猛,车短转弯变道溜”,已经是非常满足了,直到后来工作,我自己购买了本田思域九点五代,也是思域大三厢的最后一代小改款,用来做日常代步,又买了一台15款斯巴鲁BRZ,开始了我的JDM改装之路。

从改装车的角度讲,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的主流改装车风格,日系车主打的就是JDM和VIP,有人多人问我,你喜欢改装车是为了追求刺激吗,其实不然,更多的是去感受那种汽车文化在你的爱车上的体现。日本的改装车文化,因为是一种日本本土的工业娱乐文化,所以对于我们中国的JDM玩家来说,出于一些民族和历史和因素,也会听到一些反对和讥讽,对于这点,我更多的还是坚持我的初心“师夷长技以制夷”,现阶段我们只有在学习和接触国外的文化文化,才能逐渐去创新和开拓我们能够登上国际舞台的CDM风格。

每个爱车人的最终梦想一定是驰骋赛场,我也不例外。高中毕业拿到驾照后就在我父亲的支持下,考了场地赛车执照初级,那个时候叫做G照,18年更名为国家B照。

如果从赛车这个角度来说的话,我觉得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18年升级为国家A照,参加国家A照培训班的时候,更加严苛的练习和高强的训练,唤醒了我童年时对赛车的原始触动,是在影片中观看塞纳1991年在圣保罗的首场冠军赛,变速箱失灵的情况下,他坚持到了比赛的最后一圈,在比赛结束时无线电里传来的是塞纳对胜利的喜悦和身体透支的痛苦结合的咆哮。赛车运动直至今日,在中国依旧没有达到风靡,我也曾经也在思考,我们国家对于赛车文化、汽车文化以及汽车工业的进步依旧在蠕动前进,或许就是因为三者之间都缺乏前进力和联动性,而无法互相带动。我走过很多国家,也亲身去领略过当地的汽车和赛车文化,对于赛事,我更欣赏的是欧美地区的挑战精神,日本和泰国的改装氛围深入到了每一个角落,旅游大巴,拉货皮卡,甚至是曼谷的“蹦蹦”三轮车和东京的出租车,你都能感觉到改装的存在。我参加过很多当地的改装车展,几乎都能发现中国人的影子,他们很多是留学,工作,移居在那里,也拥有自己的改装车,每一个改装的细节,都能看出他们的用心,同样是中国人,远居他乡却也能做出这样的精品,我们是不是应该深思,国内的路是不是真的还有很远的距离要走?

我希望身边和我一样热爱赛车运动和改装文化的朋友,理性改装,合理改装,坚持梦想,一切都会往美好的方向去发展。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