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陶德麟

陶德麟是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武汉大学原校长、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哲学学院教授。在南开大学荣誉教授陈晏清眼中,陶德麟热情、谦和,对学界的同行,不论老少、地位高低,均非常尊重,是一位有温度的哲

陶德麟凝神创作书法(资料图)武汉大学供图

中新网武汉6月24日电 题:追忆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陶德麟

作者 马芙蓉 吴江龙

陶德麟先生追思座谈会24日在武汉大学举行,专家学者、学生亲朋等相聚线上、线下,回顾陶德麟一生的学术成就和理论贡献,感受他的人格魅力和师者风采,传承他的崇高精神和伟大理想。

陶德麟是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武汉大学原校长、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哲学学院教授。他曾在1992年至1997年任武汉大学校长。2018年11月退休。2020年5月24日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逝世,享年89岁。

他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和研究,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的著名前辈学者。从1953年起,他兼任李达科研助手达13年之久。他遵李达遗嘱修订《马克思主义哲学大纲》上卷,以《唯物辩证法大纲》的书名出版,被认为代表了当时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达到的最高水平;他主持编写多种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为新时期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材建设作了不懈努力。

“陶德麟先生做学问有巨大贡献。”中共中央党校一级教授、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教育长兼哲学部主任韩庆祥在追思座谈会上指出,其贡献及特点,他概括为“注重家国情怀、具有问题意识、倾注中国化研究、用学术讲政治、平实表达思想。”

韩庆祥认为,陶德麟的著作不故作深奥,而是坚持问题导向,是一位以最平实语言表达自己学术思想的大学者;其研究马克思主义,不满足于仅仅停留在书斋里搞学问,而是注重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陈先达与陶德麟属同龄人,两人相识六十多年,在各自八十大寿时曾相互赠诗以贺。在赠予陶德麟的诗中,陈先达写有一句“笔下雷鸣道不孤”。

“决非酬应之语,而是出自内心。”陈先达说,他曾与陶德麟交流对马哲基本原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真理标准等问题的看法,两人坦诚相见,没有支支吾吾、欲言又止,基本观点完全一致,故而赞陶德麟“笔下雷鸣道不孤”。

在南开大学荣誉教授陈晏清眼中,陶德麟热情、谦和,对学界的同行,不论老少、地位高低,均非常尊重,是一位有温度的哲学家。

陶德麟在武汉大学行政楼前留影(资料图)武汉大学供图

陶德麟在武汉大学行政楼前留影(资料图)武汉大学供图

有一年,“哲学原理体系改革”课题最终成果审稿会在武汉大学举办。合影时,时任武汉大学校长的陶德麟让晚辈在前排就坐,他自己站在后面。会议结束后,他亲自送别每一位离汉学者,不论老少。这两件事,陈晏清一直记在心中,“从这种事可以看到一个人的风格、情操、境界。”

陶德麟夫人吴佩钧告诉记者,几十年来,陶老写一些著作和多篇文章,苦苦思索,字斟句酌,通宵达旦,再三修改后才定稿。2012年以来,陶老因慢阻肺疾病多次住院,多次安全回家,但是这一次去年8月入院,却一去不复回。

在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为陶德麟设立的网上纪念堂里,不少人留言送别。“躬耕真理,心系国运,著经典成就卓越;守护思想,超擢后学,育桃李风范永存。”一名学生留言说。(完)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