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记账实现财务目标,我的八年个人财务管理心得 | 年度征文

编注:本文是「少数派 2019 年度征文活动」的入围文章,本篇征文的投稿赛道为:生活方法论。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少数派对标题和排版略作调整。

想了解如何参与本次征文,赢取各种丰厚奖品,你可以 点此查看 活动规则和奖品清单。

很早前我就想系统地写一写记账心得,最远可以追溯到我刚开始在少数派写作时,我就写过一篇介绍随手记的文章(写得很糟糕)。待后来 @李大超人 Leo 的记账教程《从零开始做好个人记账》推出后,我再写一套记账教程似乎没有什么意义。但是记账活动是我几乎每天都会进行的,每天记账、每月对账、每年复盘,在应用里看到个人净资产的稳定增加,我感觉生活工作都很踏实,很有成就感。

我使用随手记快八年了,我真的觉得这是一款非常适合中国人使用的记账工具。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记账以及个人财务管理中领悟的几个心得,希望能帮助大家解决日常记账中遇到的几个难题。

近几年我的个人净资产趋势图 制定年度结余目标

工作两年多来,每个年初我都会制定年度目标。用通俗的话说,这个目标就是存钱目标,比如每年我要存下 5 万、10 万等等。但反映在账本里,这个目标就是净资产,因为现在存钱并不局限在银行,还要包括投资、理财产品里的资产等等。

如果你平时就有记账的习惯,那么我强烈建议你制定年度目标,因为它会让你的记账工作变得有意义,让你的年度财务计划有落实,让你感受到财富的增加。

根据各人收入支出情况不同,年度目标数值也会不同,那么如何比较科学地制定年度目标呢?我的建议是以上一年的净结余作为基准,再根据一些实际情况做调整。这有点像编制预算,但别被吓到,定目标比编预算简单多了,实在觉得复杂,你可以粗略估计上一年的结余,作为下一年的目标,再增加 5%~10% 的浮动。

以我自身为例,2017 年 4 月我正式工作,当年净结余为 8 万元(三个季度)。到了 2018 年年初,按照上一年的数据,我简单推算全年结余可以达到 10.6 万(8 万元 / 3 季度 * 4 季度)。实际上 2018 年中旬我蹭住在朋友家,省下了一大笔房租费用,当年结余达到 12.7 万,算是超额完成任务。到了 2019 年年初,我又把年度目标定为 10 万,原因是预计当年要自己租房住了。以上就是我的做法,根据上一年的净结余为基准目标,然后再根据实际调整。说回来,2019 年我的净结余是 10.2 万元,和目标数值相差不大。

关于年度目标的起始时间,我建议按照会计年度算,也就是每年的 1 月 1 日- 12 月 31 日。这样做主要是为了解决年终奖放在哪一年统计的问题,通常来说年终奖会占年度目标的大头。2019 年的年终奖通常在 2020 年初发放,那么这笔收入核算在哪一年呢?我的习惯是记在 2020 年。这样有两个好处,首先这样做类似于收付实现制,不用去额外调整时间,另外最重要的,这样做会让 2020 年的年度目标比较容易达成。想想看,年初就有一笔大额的收入,会让净结余大幅接近年度目标,会让实现目标的任务「看起来」很轻松嘛,算是形成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吧。

随手记客户端可以自定义首页栏目,我把年度目标放在了第二栏,每次打开都能直接看到我的年度收入和支出。点击进去,应用会展示结余目标的完成情况。这些都可以为我接下来的月度消费提供参考,把年度结余目标摊到剩下月份去完成就行了。

每月一次对账

为了让记账更准确、更实用,每月进行一次对账工作是必须的。因为不可避免地,你可能会忘记记录一些账单。即使是像我这样的记账「老人」,也会时常遗漏。除了避免记录错误或遗漏,对账另一个比较重要的职责是核对信用卡刷卡数据,以及提醒自己及时还清信用卡。

通常来说,我的对账工作安排在每月的第一天,并通过提醒事项工具进行提醒。我制作了一个 Numbers 表格,供对账使用,列明随手记中各个账户以及记录金额,再对比真实账户里的金额。如果有较大数额的差距,那么去检查到底哪里出了问题,是漏记了还是记错了。

对账账户主要有储值类、信用卡类和投资类三种。储值类账户像银行卡、支付宝这类,对账比较简单,每笔记录都能回溯,记账和补录可以很清楚。信用卡类会稍微有点复杂,对账可以利用随手记网页 - 信用卡管理里的刷卡清单来核对。对于投资理财类,我一般不会去定期核算金额,因为投资理财账户里的金额都是浮盈浮亏,尤其是股票和基金,只有赎回、卖出之后才进行核算。

随手记网页版可以展示详细的账单记录,并且可以按照账户、分类等等维度筛选。在遇到对账对不上时,筛选功能可以很快地帮助我找到问题所在。即使记账做的再细(其实记录很细并不是一件好事),还是会出现交易都对上,金额却对不上的情况。这时候可以不用深究,几块钱、几十块钱的花销并不会影响记账的效果,千辛万苦找出差异只能事倍功半。我的建议是把对不上的金额单独在「意外公积」账户里核算,有时多出来,有时少了,都存在这个账户里。

折旧摊销

摊销是我在这两年一直使用的记账手段,主要是为了解决一笔大额消费的实际价值如何均衡释放的问题。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有详细地介绍过:折旧摊销在个人记账中的应用,当时也收到读者激烈的质疑和讨论。从现在回头看,摊销法的应用并没有任何问题,而且操作起来也不算难,最重要的是对于节流有帮助,这一点在后面会讲到。

摊销是把一年中几次比较大额的消费,分摊到后续年月来记录。这样的好处是可以把大额消费的价值按较为正常的损耗进行均衡,比如 Mac 电脑、iPhone 手机等等,真实地反映物品在经年累月的使用过程中的消耗。摊销有点类似于分期的概念,只不过区别在于摊销记账是把物品的价值进行分期,而不是金额分期。分期花的是未来的钱,但摊销是以前的钱。

现在我的摊销物品有 iPhone 11 Pro、iPad Pro、Mac mini、AirPods Pro、Apple Watch、米家吸尘器、côte&ciel 背包、富士 X70 相机,都是和数码设备有关的大件,购买他们时,交易可能是要一次性支出,但在账单里支出按照 24 月或 36 月分摊,他们的价值也正随着年月的度过而贬损。

不要陷入消费主义陷阱

你存不下钱,很有可能是陷入了消费主义陷阱。消费主义是指商家为你创造了对商品的欲望和需求,而可能这些需求并不是你所非常需要的。能看到这篇文章的读者,大多数都对数码产品有研究,而我认为数码产品很容易制造消费主义陷阱😂。想想看你买了新 iPhone 之后,可能会很想买个新的 AirPods Pro 来搭配使用,这也正是狄德罗效应指出的——单一的消费可能会引发一连串的消费。

严格执行年度结余目标和折旧摊销这两种财务手段,都有助于对抗消费主义。有川真有美在《极简生活》里提到了「掌控每周生活费」的概念,她把月收入拆分为存钱+固定支出+预算三部分,再比较精细地计算出每周的生活费,并严格控制。

这和我正在使用的财务手段其实很相似,为了达成年度结余目标,我形成每月的存钱额度,折旧摊销再加上房租水电等费用形成了固定支出,再考虑其他生活费用,就能把月收入安排的很明白。早做计划、有的放矢,你就能掌控你的金钱。

我自己感觉折旧摊销对于对抗消费主义陷阱也非常有效,因为摊销是把以前已经发生的交易,分好几次记录在后续月份,因此每月第一天,我都会在随手记里看到我的当月支出可能已经累计达到了两三千元,这会从第一天开始就警醒我,这个月还是要开源节流啊。

学会编制预算,控制自己的每月支出

很多人称存不下钱、管不住手。他们可能犯的同一个错误,那就是先把钱花了,再把剩下的钱存起来。可问题是,我们并不清楚每个月花多少钱。我的做法是,编制预算表,通过以往的数据来预测未来的支出情况,计算每个月我可能花掉多少钱,再把金额控制在预算范围内(可以适当灵活调整)就行了。

编制预算,一年只需要一次(或者两次,以半年为一期)。那么预算到底怎么编制?我的做法是,根据以往的支出数据,对比分析全年(也可以是半年)的支出,计算均值,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数值确定取值。这个预算值的行为,我会在每年初进行,然后在每个月 1 号,也就是每月对账完成之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通常来说不必调整,除非有大事件发生)。

下面我以我的支出分类中的几项支出为例,介绍下我编制预算表的步骤。

1. 筛选以往的全年支出情况

以往的支出数据是编制基础预算表的根据。在随手记网页版的 报表 - 收支趋势图 里,我筛选出了 2019 年每一个支出分类在一年内的支出情况,再复制到 Numbers 里直接计算出年度均值。

2019 年 6 月至 10 月期间,我被外派到上海工作,因此这段期间的支出数据,对均值会有影响,因此我又额外计算了去掉这几个月份的均值数据。

2. 分析特殊情况,剔除影响值

通过分析数据表格,并且回顾过去的 2019 年,我发现有几项支出的分布具有明显特征。

首先是「早午晚餐」和「食材瓜果」的两个均值(表格中的「年度均值」和「去掉 6-10」)具有较大差异。再看表格中相应的按月数据,6-10 月期间这两个数据明显高于其他月份。这是因为我在外派期间的伙食要自己解决,相应的食物类支出明显增加。那么在确定下一年度的预算值时,必须额外剔除这个特殊情况。

另外,「铁航大巴」在 3 月、7 月支出较大,这是因为这两个月我都出去旅行了,这也是个特殊情况。

最后是「应用订阅」,你会发现两个均值数据差不多。这也很好理解,购买应用的费用不会因为搬到另一座城市或者旅行而受到影响。

最后剔除这几个特殊情况,就可以确定每项分类的预算值。随手记的每页顶部会显示预算「本月可用」,只要看这个数据就能知道预算还剩下多少。点击它可以编辑预算,它支持直接调用上个月的预算值作为当月预算,非常方便。

资产配置如何记账

很多人在记账时会遇到不知道怎么处理投资类账户的问题。其实很简单,投资就是转账,收益是收入,亏损是支出。

当你进行一次投资,可以为这次投资行为设立一个账户,资金在银行卡(或者其他账户)和这个投资账户之间划转。投资产生盈利,记录在投资收益下,投资如果亏损,记录在投资亏损下。

目前我自己所涉及到的投资活动有三类,分别是股票、基金和固定收益投资。在记账处理时,这三类有不同的账户和记账规则对应。

首先股票投资设立在「投资账户」下,目前账户名是对应的证券公司 App。由于股票交易操作可能频繁进行,不管是价值投资还是短线投机,可能一天会操作好几次,如果把每笔操作产生盈亏的都进行记录,不仅繁琐而且无意义,股票账面上的股价浮动都是短期浮盈浮亏。我的规则是,只有当资金在我的银行卡与证券存管银行进行相互转移时,才记录一笔。

基金的账户也同样设立在「投资账户」下,账户名是对应的基金公司。基金账户的记账规则和股票类似,只有当资金在金融账户与基金账户之间转移时才记账。

最后是固定收益投资。固定收益投资包括银行大额存单、传统理财、信托等等,以固定年化收益率计算投资回报。随手记支持在单一账户下,设立子账户。我就把这些固收产品全都放在「理财产品」账户下。记账规则更简单,买了哪个理财产品,记一笔;哪个理财产品到期退出,记一笔。

总结

以上就是这几年我在实现自己的财务目标时,整理的一些心得体会。相信我,记账只是第一步,它不是目标,更不是终点。记账是给你的财务管理提供强有力的真实数据,用它来改正自己不合理的消费习惯,帮助自己开源节流,才是记账活动的核心价值,也让它变得有意义。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