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必有我师,十人行,必有乙肝,准确说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当今医学界之妙手回春尚难以包括乙肝。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是导致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最主要原因, 1/4的慢性乙肝患者都可能被这两种疾病夺去生命。好在这可恶的乙肝病毒也有软肋,和艾滋病毒,丙肝病毒相比,算是很容易预防的病毒啦,所以,防患于未然的疫苗接种,当仁不让成了对付乙肝最好的招数。
此刻回头看,乙肝疫苗来时的路,还算一路顺遂。1967年发现乙肝病毒,之后顺理成章就有了用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血清制成的乙肝疫苗,之后二十年间,安全、高效又廉价的乙肝疫苗研发推广开来,从一百多美元一针的高昂价格,生生跌落到现如今几元人民币,这都要感谢基因工程技术的大显身手。乙肝疫苗在1992年纳入我国儿童计划免疫范畴,2005年全国所有新生儿都可以享受全免费的乙肝疫苗接种。
功不唐捐,努力不白费。当下之我国,95%的新生儿在出生24小时之内,注射了乙肝疫苗。过亿新生儿都接种后的成效,是显而易见的伟大和卓著:以往我国5岁以下儿童慢性乙肝感染率高达10%,现如今只有0.3%。就咱们北京地区而言,目前正处于由乙肝中度流行区向低流行区的过渡期,15岁以下人群乙肝报告发病率1990年的13.39/10万下降到2010年的0.83/10万,下降了93.8%。不过北京15岁以上人群的发病水平21.49/10万,较之1990年的21.14/10万并无显著进步,不仅北京如此,全国的趋势也如此。无疑,这一降一不降之间,更彰显了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世界卫生组织甚至这般以为,乙肝高流行率,也就是大于8%的国家,普通成年人群中接种乙肝疫苗的必要性不大,对照我国目前的感染状况,依旧在这个边缘徘徊。这就是因为错过了越早越好的接种疫苗时机,这些成年人群,要么自然获得免疫力,要么被感染了,乙肝疫苗对这过尽千帆、曾经沧海的两种情况,只能是皆不是、难为水了。如此再言,要想甩掉乙肝大国的难堪称号,新生儿的乙肝疫苗接种乃重中之重。
这次还未尘埃落定的疑似疫苗致新生儿死亡事件中,还有两个有些陌生的关键词,顺便普及一下。首先是重组酵母,这代表着将乙肝病毒表达表面抗原的基因进行质粒构建,克隆进入啤酒的酵母菌中,在营养成份简单的培养基中高密度发酵培养,重组酵母菌表达出产量很高的乙肝表面抗原亚单位,目前世界上大规模生产和上市的疫苗大多数由该表达系统制备而成,这就是大家熟悉的“转基因”的医学应用。另外一个词是偶合,这是指受种的新生儿在接种时,恰好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也就是说新生儿的死亡与预防接种没有因果关系,纯属时间上的巧合。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提供的最新数据,过去的十三年中,接种乙肝疫苗后死亡的疑似异常反应病例已上报188例,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最终确定为乙肝疫苗本身导致的异常反应的,仅只18例,近年每年有四五例。也就是说疫苗和新生儿死亡的偶合概率是很高的。国外统计数据显示,每100万个接种人中仅有3到4人有不良反应。所以,整体来看,乙肝疫苗的安全性是值得信赖的。
当然也有人会说,为什么要这么着急地,比只争朝夕还着急地,争分夺秒地给刚刚降临人世的小宝宝注射乙肝疫苗呢?倘若孩子大一点,偶合的可能性也就下降了,爸爸妈妈对乙肝疫苗接种也不至于这般如履薄冰了。这是因为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是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最有效方法,也是世卫组织推荐,欧美等国家通行的做法。如果产妇是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和e抗原双阳性,新生儿最好还要联合应用高效价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倘若拖到24小时之后接种,不能母婴阻断的几率,将从4%提高至20%。所以,还是前面说的,越早越好。
毋庸讳言,疫苗的光荣和辉煌中也有不堪回首。1955年美国某公司生产的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灭活不彻底,伤害了4万余名孩子。1960年的巴西更为惨痛,18个孩子因为接种了灭活不彻底的狂犬病疫苗后,罹患狂犬病死亡。但是,现在技术和当年不可同日而语,世卫组织认为接种疫苗如果出问题,也极少是疫苗本身的问题,更多是冷链贮运以及注射器等环节的人为闪失所致。
在收益和风险之间权衡,乙肝疫苗还是必须要打的,也是可以放心打的。尽管进口未必圣品,国产未必次品,在当下惊弓之鸟的特殊时期,过度紧张的家长选择进口疫苗也是可以理解的,只要在规定时间内接种就好。温馨提示:过度焦虑的新爸爸新妈妈们,一般不良反应在接种半小时后就会出现,最迟一周内也有相关表现,如果一周都平安无事,就万事大吉不要再担心啦。
不必因为还未明晰最终原因的死亡病例,就否认疫苗总体安全的理性判断。当然,已发生的不幸,需要生产企业和监管部门竭尽全力去妥善处置,并且着力消除公众可能产生的恐慌。可以尝试推行疫苗强制保险制度,疫苗费用中就含有保险费,一人一滴水,帮助和安慰遭遇不幸的家庭。哪怕是偶合症,咱们也乐意帮助,算是帮宝宝表达对这个世界最初的善意和友爱。
可以预期,只要持之以恒齐心协力做扎实、做稳妥新生儿乙肝疫苗的接种,在不很遥远的将来,乙肝大国将成为历史。
文章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朱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