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酉阳县车田乡小寨村,漫山遍野的油茶花雪白如玉,微风过处,送来阵阵清香。仔细看,雪白的花朵旁边,一个个绯红的茶果也成熟了,一边是繁花绽放,一边是硕果累累。油茶树“花果并存”堪称风景,而除了观赏性,茶果还可以榨油,产生实际的经济价值。对于村民来说,“花果并存”,还带来了“两全其美”,油茶产业的发展,让一些留守家中的村民既得以照顾家庭,又获得了务工机会,增加了收入。
▲采摘茶果,有报酬,村民乐开了花
记者还获悉,在产业扶贫方面,车田乡确立以油茶和乡村旅游为主攻方向,充分利用地理、土壤等资源优势,大力推行循环经济、林下养殖、产业套种,全乡产业户均达13亩,油茶产业人均达3亩,有效带动贫困户626户增收。
从前行路难
如今休闲好去处
车田乡是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位于酉阳县东北部,距离酉阳县城75公里,虽然并不远,但以往,都没人愿意去车田,车田乡的村民没事也不轻易出去,因为翻山越岭不说,路还不好走。
如今,去车田乡特色民宿住一晚,已成为当地不少人周末休闲的好去处,既可以去清明村苗营、车田村桐麻台发发呆,也可以到小寨村猫头坝、黄坝村文家院子静静心。
▲车田乡发展乡村旅游,民宿与田园风光很搭
这背后,首先是交通的改善。
记者了解到,经过扩宽整修,去往车田乡的路变成了8.5米宽的沥青混凝土路面,不管是开车还是走路,都不用再发愁。
车田乡党委书记田相君介绍,2017年以来,为改善当地群众生产生活需求,着力补齐制约车田乡脱贫的短板弱项,在交通建设方面,建成了泔溪至车田二级道路27公里,完成车田乡集镇至湖北百福司镇道路扩宽工程14公里,全乡建成投用“四好农村路”27条100.5公里,同时,便民路通到家家户户,下雨天出门,村民再也不用担心道路泥泞难行。
另外,在水利建设方面,建成安全饮水池37口,建成集中供水厂3座,铺设饮水管道60余公里,家家户户喝上了自来水。针对通讯网络问题,实施农村通讯覆盖工程,建成转播基站17座,基本实现4G信号乡域全覆盖,村民们再也不用担心打电话没信号了。
促产业发展
探索发展新模式
车田乡有4个行政村,其中3个村都是贫困村,过去这里的村民大多以种植红薯、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为主,产业发展分散,没有规模,经济收益不高,加之大多壮劳力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多是老人、妇女、儿童,田地逐渐变得荒芜。
如何在改善基础设施的同时,把田地有效利用起来,靠着产业的发展,带动村民增收?成为大家思考的问题。
在前期赴山东、浙江、江苏等地考察学习之后,通过政府主导、村民主体、企业带动,车田乡整合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引进市场主体,以‘村集体经济+公司+农户’的模式,在全乡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打造产业发展新格局。
▲可以同时看到花和果的油茶树
在车田乡清明村,酉州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了3500亩土地,进行油茶栽种。“我们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面向村集体经济组织展开合作,村民来基地劳作有报酬,除开劳作报酬之外,在油茶未正式投产前,向流转土地的村民每年支出保底分红,有产出之后,村民按土地入股份额,再享受总利润分成。”酉州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车田片区负责人吴克松说。
在车田乡小寨村重庆嘉倍农业开发公司的厂房里,两台设备正等着烘干的茶果,而成品展示区,生产出的茶油销往全国各地的同时,也让在这务工的村民增加了收入。公司管理方负责人陈康介绍,公司在小寨村发展了1000亩油茶,吸纳了30多位村民长期在此就业,每位村民每月可获得3000元工资,另外还有7位村民不定期帮工,也能获得报酬。
多渠道增收
留守家里也挣钱
发展产业,村民流转土地,不仅有了保底收入,还能在产业基地劳作获得报酬,实现多渠道增收。
10月20日,车田乡小寨村,49岁的村民杨秀成正在地里忙碌,深秋时节,漫山遍野的油茶树开出了雪白如玉的花朵,微风过处还能闻到阵阵清香,可杨秀成顾不上看风景,天下起了小雨,他要抓紧时间将油茶树果子收集送往加工厂,等待加工榨油。
油茶正开花,哪里有果?杨秀成指了指树上:“仔细看,一朵朵花旁边,绿色带点绯红的果子不是一个接一个挂在枝头吗?”原来,油茶树是花果并存,繁花盛开同时,累累硕果也成熟了。
一会儿,村民梁印秀背着满满一背篓茶果从油茶树从里走了出来,接过背篓,杨秀成快速将果子倒进口袋里。这样的工作,他已经干了多年,每月有3000元的工资。“兄弟伙在村里成立了农业公司,我支持他的同时,也在他的农业公司工作,每个月有份工资收入。”杨秀成说。
像梁印秀这样,在油茶地里摘果、施肥、除草,一天能有80-100元的收入,一个月在地里劳作10多天,每月能有1000多元的收入。“家门口有一份事情干,既可以照顾到家庭,还可以挣点零花钱。” 梁印秀笑呵呵地说,“这感觉,就像油茶树上的花果并存,一树两用,她也算是两全其美了。”
田相君介绍,如今车田乡已发展油茶25000亩、茶叶2000亩、叶用枸杞300亩、生态山羊存栏5000余只、吊瓜300亩、经果林1400亩、中药材4000亩、大豆2000亩,全乡产业户均达13亩,油茶产业人均达3亩,有效带动贫困户626户增收。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朱婷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