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银行迎来“喘息”良机(市场评述0802)

7月31日,央行发布公告称,为平稳推动资管新规实施和资管业务规范转型,经国务院同意,人民银行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部门审慎研究决定,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至2021年底。

关于延长资管新规过渡期的原因,央行表示:一是为了推动资管存量业务整改平稳进行,二是为金融机构培育规范的资管产品提供宽松环境。此外,央行还指出本次将过渡期延长并不意味着未来资管业务改革方向出现变化。

按照原定安排,过渡期大限为2020年年底。不过,存量资产规模较大、各家机构处置进度不一、叠加疫情影响导致的处置困难加大等因素,一度引发业内对于过渡期延长的猜测。

对于过渡期的政策安排,央行提出以下三种方式处置存量资产:一是延长资管新规过渡期至2021年底,在锁定2019年底存量资产的基础上,由金融机构自主调整整改计划;二是对于2021年底前仍难以完全整改到位的个别金融机构,金融机构说明原因并经金融管理部门同意后,进行个案处理,列明处置方案明细,逐月监测实施,并实施差异化监管措施;三是健全存量资产处置的配套支持措施。

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1年,受益最大的无疑是广大的中小银行,让这些机构终于可以“松了口气”。然而,即使增加1年“缓冲期”,该面对的压力依然存在。目前中小银行的转型压力主要体现在存量资产处置和净值化转型两方面。过渡期延长,中小银行在存量资产消化、投资者培养与教育、产品转型面临新老衔接阵痛等方面都将获得一定的“喘息”良机。中小银行应该抓住这最后的机会,一方面积极申请理财子公司的牌照,如单独申请有困难,可尝试联合申请或引入战略投资者;另一方面,理财产品净值化是大势所趋,中小银行必须适应这一趋势。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公众号:RCWM_NIFD】

财富管理研究中心(Research Center for Wealth Management of the NIFD, CASS)是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的下属单位,始创于2005年。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