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只知道自己的生活,即便回忆,也是与自己有关的过去。
我们只能看到自己,因为我们只关注自己。
我们沉浸在日常生活的细碎里,认为世上没有宏大也没有理想,所以就玩世不恭或麻木不仁,这甚至被认为是生活的智慧。
可是,如果我们从埋在自我的沙粒里,抬头,远望,我们就会看见一个个发光的雕像,像生活的坐标,我们可能就会走出自己狭隘的世界。
他们曾经是和我们一样的肉身,早已化为尘土,但他们有信念,而且表达出来,掀起了历史的波澜,使庸常转为积极,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好了一点。
1955年12月1日,一名生活在美国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的黑人妇女拒绝在公交车上给白人乘客让座,随后被捕。这个事件引发了长达一年多的黑人抵制公交车运动。1956年最高法院裁决禁止公车上的“黑白隔离”。这名黑人妇女就是罗莎•帕克斯,她后来被美国国会誉为“民权运动第一夫人”。
罗莎•帕克斯的想法很简单,她后来回忆:“大家传言我是因为很疲倦,才不愿放弃我的座位。不是这样的……我只是厌倦了,厌倦妥协。”
领导黑人抵制公交车运动的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年轻黑人牧师。八年后,这位年轻牧师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的台阶上,用充满激情的声音,向现场二十五万人发表了《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说。马丁•路德•金的这篇演讲文辞优美、气势雄伟,是历史上最精彩的演说之一。
马丁•路德•金的想法也很简单,“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真理是不言而喻,人人生而平等。’”
1962年,美国女科学家蕾切尔•卡森出版了划时代的书,《寂静的春天》。她在书中呼吁停止使用有害的化学品,阻止它们对地球生命和环境的毁灭。这本书开启了世界环保运动,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说:“如果没有这本书,环境运动也许会被延误很长时间,或者现在还没有开始。”
蕾切尔•卡森的想法也是简单,“现在,我们正站在两条道路的交叉口上……我们长期以来一直行驶的这条道路使人容易错认为是一条舒适、平坦的高速公路,我们能在上面高速前进。实际上,在这条路的终点却有灾难等待着。另一个岔路—一条很少有人走过的路—为我们提供了最后唯一的机会,让我们保住我们的星球。”
一个不服从的姿态,一场激情澎湃的演说、一本薄薄的书,都是信念的表达。
这些信念很简单,看似理所当然,却实在是充满勇气和智慧,还有背后的坚持。
有人会被他们感动,但断定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不会产生那么大的影响。其实不然,只要打破现状囚禁我们的思维定式,简单有力的信念就会像一股澄澈清泉自然流淌出来。
是的,回归常识,可能就会改变世界。
1927年,美国人林德伯格驾驶飞机从纽约飞往巴黎,创造了人类不间断飞越大西洋的记录,轰动世界。同一年,在林德伯格的祖籍地,两个瑞典年轻人开始在已经“拥挤”的行业制造自己的产品。此后九十一年里,他们创建的沃尔沃汽车改变了汽车工业制造的思路,在安全领域不断推出一系列首创和革命性的创新,包括无偿向业界分享三点式安全带的专利,从而挽救了许许多多人的生命。
阿萨•格布里森和古斯塔夫•拉尔森当时的想法非常简单:“车是由人来驾乘的。因此,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指导原则是,而且必须是—安全。”
如今,沃尔沃在全世界是安全的代名词。
从罗莎•帕克斯的“我已厌倦妥协”,到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从蕾切尔•卡森的“现在,我们正站在两条道路的交叉口上…..”,到阿萨•格布里森和古斯塔夫•拉尔森的“…..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指导原则是,而且必须是——安全。”,信念的表达有不同方式,而表达的信念却只有一个终极来源,那就是对人的关切!
有信念,才能给黑暗的角落以光,才能给平常的生活以激情。在人生的舞台上,我们不应只关注自己,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是那些不朽雕像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