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公交迷的人生:公交路线倒背如流、坐公交旅行、攒几大箱车票

公交线路一日一日重复,爱公交车的人却各有各的理由。

“我喜欢公交车,一路红灯绿灯这样慢慢晃过去,窗外就是一个城市的日常。”

“喜欢公交,喜欢的是属于某个特定时代的烟火气。”

“我妈说我小时候不爱睡午觉,她就把我抱出去坐公交车,没几站我就睡着了。”

“如果说独自在这座城市闯荡,还有什么东西是确定的,大概就是每天准时出发的第一班公交车。”

“学会在一座超级大城市坐公交,才算是真正融入了它。”

在公交车从起点到终点的摆渡间,不一样的人,看着不一样的景——公交车,也是一座城市的观景台。

公交车四通八达,走走停停,容纳来来往往的乘客,也容纳着人们的故事与心事。

在通勤工具之外,有一群小众的“巴迷”,他们热爱在公交线路中丈量城市,也在公交车上感受着世界。他们有的是交通运输相关专业的学生,有的纯粹是对公共交通感兴趣,他们对公交有很深的感情,公交线路的动态,他们也比一般人更早注意到,算得上是“移动的公交知识百科”。

成为一名巴迷,有的可以将公交线路名称、运营情况、途径站点倒背如流,有的可以在数百米之外通过涂装车型来判断线路,有的可以根据车长和站台情况,准备站到公交开门处。

巴迷几乎不用花什么钱,在许多城市,公交车仍然是 1 元起,在北京这样公交普遍两元起价的城市,刷交通卡可以五折坐公交,学生卡则低至五毛钱起。

但巴迷的旅行也很贵,他们将宝贵的时间都花在一条条公交线路上,从起点站坐到终点站,又从终点站出发,去向下一个终点站。

乘坐公交,对巴迷来说,很多时候就是旅行的意义本身。今天这期人间像素,我们记录下他们的旅途故事,与他们的热爱。

巴迷: 巴迷即巴士爱好者,专指对公共汽车(即港式粤语的“巴士”)有近乎狂热程度爱好的人。

他们可能会爱搜集巴士的模型、广告及相关的路线资料和出车安排,或喜爱拍摄巴士的照片,又或是喜爱乘坐巴士的感觉。他们关注着公共交通,也记录着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与变化,见证着城市发展与时代变迁。

在公交站牌认字,认识一座陌生城市从公交车开始

📍深圳巴迷 / 达民

从记事开始,达民就与公交车结下了缘分。

父亲带着他在公交车站牌启蒙认字,也开启了他对公交车的热爱。海上世界、水湾头、招商大厦……家门口的公交线路塑造了他人生的最初记忆,也是从这一个一个站牌里,达民在上小学之前就认识了一千多个字。

别的小朋友收集玩具,他爱收集车票。父母出差回来,他不要任何礼物,就只“搜刮”父母在别的城市攒下的车票。这个习惯他一直保留至今,从各个渠道收集的几大箱子公交车票,是他最心爱的宝贝。

「达民收集的公交车票」

同学们沉迷网络游戏的青春期,达民沉迷的是公交车。“一大早出去,晚上回来”。一整天里,他就坐在公交上画路线图,将公交车途径的站点一一手绘下来。“我妈说,你成天不写作业,就画这些没用的东西。”

以前没有电子地图的时候,达民就是亲朋好友心中的“活地图”。“他们要去哪里,就想着找我问一下,怎么坐车最快,我就能给他们一个比较好的方案。”只是现在地图 App 的路线规划越来越好用,达民很少再“出山”。

不那么赶时间的时候,达民更愿意选择坐公交车出行。“坐地铁是穿行在隧道里,看不到什么东西。”他说,“我没什么特别喜欢的娱乐项目,就喜欢自己一个人在市区里转。”

一开始很多朋友不理解。“他们说,公交车不就是一个交通工具吗?但是对我来说就是我的消遣,有的时候心情不好,坐着车坐在路上慢慢也就想明白了,这就是意义。”

甚至连和女友的第一次约会,达民也拉着她一起去坐公交车。“他非常坦诚,上来就告诉我了,虽然他有一些点我可能 get 不到,但是我看他这么喜欢这么开心,我想这件事对他来说肯定有他的意义。”达民的女友是他的大学同学,经常开玩笑,说公交车才是达民的“老婆。”

每次去一个陌生的城市,他的第一反应是从公交车开始认识这座城市。“坐公交车的人都是最普通的人,在公交车上看到他们的一些举动,包括交谈,这个城市的人是什么风格,坐着公交车就有一定的了解了。”他这样融入了大学所在的广州,也这样认识了旅居的青岛、大连。

在广州读大学时,他会坐公交车往返——先从家坐到东莞,再从东莞坐到广州、回学校。有时下午出发,晚上 10 点、11 点才到学校,但达民乐在其中。

在巴迷圈子里,像达民这样坐公交车跨市出行有个专门的名词,叫作“运转”。严格意义上来说,乘坐高铁、汽车、出租车都算作弊,有位巴迷从澳门运转到北京,从广东到福建中有一段十八公里的路没有公交车可以换乘,那位巴迷硬是靠徒步走到下一个能乘公交车的站点。

运转:指的是只靠坐公交,而不借助其他交通方式,完成从城区到远郊、从本市到邻市,甚至跨省出行。公交迷们在新的公交线路开通之后,会结伴一起去运转;刷论坛、发运转贴、记录行程是最基本的事,热心的公交迷还义务承担着公交线路查询网站数据维护员的职责,定期更新公交数据。

有的巴迷爱研究车型,有的巴迷爱拍照,达民则是最本真的那种,他喜欢研究线路。深圳有近 800 条公交线路,达民正在完成一项计划——把深圳所有的公交线路从头坐到尾,在他的任务清单里,还剩不到五十条公交线路,这个计划就将完成。

如果在深圳只推荐一条公交线路,达民的选择是双层巴士 M191,乘客可以坐着它从宝安纵观整条深南大道,这条深南大道见证了深圳的发展,一路上有海有山,是了解这座城市地理的最佳起点。“你可以走到二楼,看一看这个城市是什么样的。”达民说。

“如果哪一天哪条线路取消了,生活就好像少了些什么。”

📍深圳巴迷 / M霸

M 霸是 00 后,却已经做了七年的公交迷。

和手绘公交路线图的达民不同,M 霸更偏向于记录公交车的运行时间。“它几点几分到哪个站点,我会通过这个时间来判断车速是快还是慢。”

他喜欢探索公交站点的历史。那些通勤路上用来标记路线的站名为什么而得名,又是为什么而得名?答案的背后往往牵出一串故事,有的关乎城市的发展与变迁,有的则是因为个人的经历而变得特别。

「M358 路公交车」

深圳公交车近 20 年的变迁,他也如数家珍。深圳公交公司从数十家合并成三大公司,车型从柴油客车换成纯电动客车,超长线路优化、发展社区微巴、推出接驳巴士……M 霸热衷于与人分享这座城市的公交发展史,也愿意分享那些他在公交车上观察到的平凡故事。

如今,公交车于他来说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一座城市的缩影。

早上可以看到很多上班族,可能在看报、吃东西,在公交车上化妆的人也不少,晚上更多的是夜归回家的人,闭上眼睛靠在座位靠背上休息。

「采集数据时拍下的街景」

他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几年前坐公交车路过一个工地。公交车一靠站,几十位建筑工人上了车,原本空荡荡的车厢一下子被填满了,几乎成了他们的专车。“看得出来他们都很疲惫了,车来之前有的人是坐在地上等的,车进站的时候他们就全都起来了,准备上车抢位置坐,我一个人坐在最角落的位置,听着他们拉家常,商量等会儿要去哪买菜,或是跟家人通电话。”

M 霸算是个恋旧的人,公交车承载着他的记忆,也已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是精神寄托。“与亲人经常坐的那趟公交车,假如哪一天它取消了,我会真切地感觉生活中好像少了一点什么东西。”

“合理的公交路线,完全是靠自己坐出来的”

📍北京巴迷 / 刘明浩

从小爱公交,收集车票、拍摄车辆照片、收集报站语音文件等对刘明浩来说,都是常规化爱好。

家住昌平,在四惠上班,刘明浩每天的实习生活,都是从公交倒地铁再倒公交开始的。上下班通勤时间加起来三个半小时,每天坐着同一班车,见到陌生又熟悉的人,有一种确定性带来的安全感。

公交路线图里的北京,和用地铁定位的北京,用的是两套“目的地语系”,刘明浩每天地铁换公交的地方,是大望路地铁站,在公交站牌上,则叫八王坟西。

上班的头几天,他尝试了各种交通方案,换不同的公交线路,寻找最舒适的那一种——时间在合理范围内,不要太拥挤,最好还能有个座。

都说北京堵,可是在刘明浩的规划里,在对的时间坐对了公交车,也可能比坐地铁更快。“地铁换乘其实挺耗时间,路上不堵的话,换乘的时间都够公交车跑好几站了,所以有 20%的情况,公交能比地铁更快。”

「夜幕下的141路公交车」

外地的巴迷朋友第一次来北京,刘明浩会推荐他们去坐 141 路,那是北京仅存的几条公交大长线之一,单程三十公里,途径元大都遗址公园,再到地坛、安定门,从交道口下车可以去南锣鼓巷,走美术馆下车可以去故宫,从新东安市场拐去王府井步行街,从长安街走去天安门,往南还可以去自然博物馆。“这一条路一圈坐下来是 100 站,有的时候路过前门,我会上车的二层看看。”

「腾讯地图-141 路路线截图」

对公交车的爱,在刘明浩这里已经不仅仅是研究路线、协助一线司乘人员走车、帮助一线车队发车等等。从今年年初开始,他成为了腾讯地图的一名公交车数据维护志愿者。

少有人留意的是,一年到头,公共交通系统会有诸多信息更新,比如路线变动、站点更名、首末班车时间更改,这些信息的变更有些时候无法被地图系统自动抓取,就需要志愿者一一手动维护,必要的时候,还需要实地核实、记录。

“举个例子,北京公交今年年初更改了 8000 多个站点,这其中有 90%都是我更新在地图上的。”借着数据维护这件事,公交车从刘明浩的个人爱好,成了一件能够帮助他人,也给他自己带来成就感的事。

“看着自己一个个敲上去的数据,最后体现在了 App 里,人们打开地图查到的都是正确的路线,我就会非常非常满足。”他说,“还可以跟别人吹牛,说这些都是我做的。”

“150 条公交线路张口就来”

📍兰州巴迷 / 小兰

从关注公交车型开始,到收集线路信息,再到维护地图公交数据,18 岁的小兰热爱公交车已经八年有余。

时间倒回到 2013 年,小兰家附近只有两条公交线路,每周去市区学英语,他都得花上好几个小时在路上,在路上堵着堵着,他开始研究如何换乘能避开容易拥堵的路段,就这么迷上了公交车。

再长大一些,小兰加入了巴迷俱乐部,开始运转全市的公交线路。那时兰州的公交线路还不是很多,小兰也没有智能手机,路线规划则基本靠问。“就是车来了以后,门打开,去问一下司机这车到不到某个地方。”

「兰州的810路开通日」

兰州市的 150 条公交线路,哪条途径哪里,他张口就能报出来。新的路线开通,或者换了新的车型。小兰会和巴迷朋友们一起约着去运转。小兰最喜欢的是沿着滨河路开的公交线路——黄河上的风从车窗吹进来,是属于这个西北城市的独特风情。

小兰收集了许多公交车票,有些来自亲身收集,有些则来自其他城市的巴迷,他尤其喜欢北京的公交车票,因为每到特殊的日子,北京公交都会发行纪念车票或纪念交通卡。

「小兰的公交车模型」

单招考试结束填志愿,小兰选择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去西安读大学,这个专业与地面公共交通没什么关系,但是着迷公交的经验与专业有许多共同之处。从客运服务、车辆构造到站务管理、路线规划,他都能对照着公交车来理解。“学起来可能比其他人轻松一点。”

“新疆和你们想象的不一样,可以坐着公交车来看看”

📍乌鲁木齐巴迷 / 唐子昊

从小住在乌鲁木齐火车南站附近,唐子昊对通往远方的交通工具充满了兴趣。从缠着父亲带他去看火车的孩子,到成长为一名坐着公交车拍 POV 视频的少年,唐子昊的成长经历与公共交通紧紧绑在一起。

「子昊收集的交通卡 图 / 子旱」

2016 年,因为偶然的一次机会,还是高中生的唐子昊成为了一名公交数据维护志愿者,那个寒假,他坐着公交车穿梭在乌鲁木齐市的大街小巷,将当时还是一团糟的乌鲁木齐公交数据建立完善。

POV 视频:POV (POINT OF VIEW),即第一人称视角,这里特指巴迷们拍摄的公交第一视角展望视频,视频内容就是拍摄车辆行驶的全程视频。POV 是一些公交迷酷爱的拍摄录像手法,把镜头作为书写工具,去记录下每条公交线路从头到尾的乘坐视角,常见方式是用三脚架固定住设备,对着车前窗位置拍摄,并配上站点字幕和背景音乐。

他总是坐在公交车的第一排,从始发站到终点站,再从终点站坐回始发站。一趟来回,大概 3 个小时。做公交数据采集,往简单了说,每天来来回回坐公交车就行,往复杂了说,他的工作与这座城市里依靠公共交通出行的人息息相关。

公交路线的改变远比我们想象的频繁,有可能今天从你家门口经过的公交车,明天就要改道了。唐子昊的工作,就是将这些细小而琐碎的变化提交给地图平台,通过审核后,这些更新的路线信息就会上线,被用户查阅到。

「乌鲁木齐 5007 路公交开通仪式 图/子昊」

起早贪黑乘着公交车到处游走,唐子昊并不觉得累。“我也是个需要公共交通的市民。在大家都查不到准确信息的情况下,如果我去做了这件事,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个正确的出行路线,其实是非常有意义的。”他说。

几年的路线采集下来,乌鲁木齐市内公交车能到的地方,唐子昊都去过了。在他的眼中,“乌鲁木齐变小了”。公交线路与城市边界同步向外延伸,只要能坐公交车到达的地方,似乎就不算远。

如今在 B 站、微博等社交平台上,他用“千里兰新路”这个 ID 发布公交资讯,也发布自己拍摄的 POV 视频,他拍乌鲁木齐的公交,也拍乌鲁木齐的地铁,乘火车去新疆的其他城市采集数据,他也会拍下当地的公共交通。

「子昊的B站社交主页」

“我希望用 POV 的方式记录城市变迁的同时,能让大家了解到在新疆有个乌鲁木齐,原来是这个样子。”他说,“我不希望我到内地去,被别人问你们这边是不是都骑马出门。”

巴迷,是城市的观察者,他们坐上1块钱的单程旅行,完成城与城的“运转”;是城市的记录者,收藏一箱箱的公交车票、用影像记录公交路线,保存城市的出行记忆;他们也是城市地图信息的贡献者,用脚丈量城市,让公交信息、地图信息更加完整。

这群不被人熟知的群体,一直保存着他们小众的爱好,也在让每个普通人的出行更便捷。

而在城市里乘坐公共交通出行的普通人,也各有各的公交奇遇。登上一辆公交,就像踏上这座城市的“短途旅行”。​

今年的“世界无车日”到来之际,腾讯地图、腾讯乘车码共同启动“绿色出行月”,上线“公交车窗画廊”线上展,呼吁大家登上这座最佳的“城市观景台”,记录公交车窗外的城市景观,发现城市美好,也通过绿色出行的方式,守护城市的美好。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