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科学城释放宜居宜业“强磁力”—未来之瞳科学公园开园 一批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开通

12月27日上午,西安高新区举办未来之瞳科学公园开园暨新建道路通车仪式,这是高新区坚持以民生工程提升城市品质、增强群众福祉的重要举措,标志着高新区“品质高新”、“幸福高新”建设又迈出坚实一步。

西安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马鲜萍出席并宣布公园开园、道路通车。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班子成员董明炎、顾海文、杨华、李晓岚、任俊峰出席仪式,高新区各街道、各部门、园区发展中心、管理服务机构,各直属国企负责人,以及企业代表、新闻媒体参加。

未来之瞳科学公园正式开园:中创区“绿芯”绽放生态科创魅力

未来之瞳科学公园位于中央创新区十字主轴交叉点,用地面积13.6万㎡,绿化面积10.7万平方米,与西安创新馆、西安大剧院内外联动,呼应大剧院系列总部建筑城山相映、山水相映空间格局,并以永安渠水系为纽带,营造一个集科技、文化、生态于一体的公共空间。

在再生水利用方面,永安渠水系及科学公园瞳湖遵循海绵城市理念,按照“再生水利用、雨水收集补充”原则进行建设。公园主要再生水源为西安市第七污水处理厂,国际社区东岸污水处理厂作为备用水源,经西太路敷设的再生水管网对项目进行供水,通过永安渠水系生态系统自然储存净化,转化为具有生态属性的“生态水”,再退入天然水体,形成再生水、雨水生态涵养循环系统。

在水生态净化方面,未来之瞳科学公园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海绵城市建设措施,设置了雨水花园、非植草类透水铺装、下式绿地、植草沟,通过打造四周高、中间低的层级跌水的地势,将瞳湖作为调蓄水体,汇聚周边场地的雨水径流。公园还采用大树草坪相结合的方式,在潼湖内种植四季常绿的沉水植物、湖岸边种植各类挺水植物,充分激发生态潜力。

最为亮眼的是公园的“科学”属性。未来之瞳科学公园内设置了诸多极具互动性和趣味性的科普装置系统。这些科普装置系统是西安创新馆科学、科创装置展示的外延与衍射,旨在与西安大剧院、永安渠商旅文化街区共同营造一个科学科技与文化生态融合的公共空间。

公园通过科学之路主动线串联各个节点、普及科学知识,形成三大科普主题:水润城市、生命绿动、万物生机。各节点科学装置结合自然中风、水、声等元素、通过艺术化的表达传递科普知识,增强科学实践的互动体验。其中,“风动光电”科学装置巧妙地将风能转变为电能,只需轻轻吹动小风车,就能启动大风车的旋转;“听水的歌”以喇叭形状设计巧妙地收集水流声、减少周围噪音干扰,能够更清晰地聆听水声的美妙。

15条道路、2座天桥集中开通:畅通发展“动脉”增进民生福祉

在未来之瞳科学公园开园的同时,西安高新区还集中投用城市市政基础设施项目17个,包括15条新建道路和2座人行天桥,投用后将为周边项目建设、企业创新发展、群众工作生活创造更加便捷的通行环境,让企业群众共享建设成果。

此次开通的15条新建道路总里程12公里,包括经三十八路、兴隆一路等加速各区域融合发展的交通性主干道,也包括规划二十八路、规划二十六路、规划三十七路等畅通区域微循环、服务未来之瞳周边的次支路。这批道路的开通将进一步完善区域路网结构,为高新区开发建设、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交通保障。

两座人行天桥为云水一路人行天桥和明德学院人行天桥。云水一路人行天桥解决了人车分流问题,保障了主干道的通行效率,明德学院人行天桥方便了学校师生跨越沣河的需求。

2022年底,西安获批建设“双中心”城市,丝路科学城正式成为“双中心”核心承载区。西安高新区紧紧围绕“双中心”建设这一国家战略中心工作,统筹推进产业、创新、生态融合发展,加快高品质城市配套建设。

未来之瞳科学公园开园和新建道路的集中通车,是西安高新区打造宜居宜业科技新城的生动实践,将为广大市民提供高水平科学科创文化供给和高品质的城市基础配套,以科创文化的力量助力丝路科学城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