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新闻主持人虹云去世

新华社北京2月14日电 题:著名新闻主持人虹云去世

新华社记者白瀛

从《农民信箱》到《午间半小时》,她开创了“说新闻”的先河;从《话说长江》到《话说运河》,她开创了电视专题片解说娓娓道来的新模式……

来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消息,总台知名播音员、主持人冯云(播音名“虹云”)13日11时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0岁。

虹云1944年6月出生,1961年2月进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94年7月调入中央电视台,198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首批获得“金话筒奖”的节目主持人之一,她参与主持的《午间半小时》《话说长江》等节目具有广泛影响力。

“这位用声音陪伴几代听众的艺术家,这位以声音温暖几代人的艺术家,用一生诠释了何谓‘声入人心’,何谓‘生命如歌’,永远定格成时代记忆里的一抹虹光。”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有声阅读委员会对虹云表示悼念。

1981年,在《农民信箱》《大众经济》节目中,虹云尝试不同于以往的亲切、幽默的播报方式,在听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在1983年播出的纪录片《话说长江》中,虹云和陈铎声情并茂、朴实真诚的解说,十分符合“话说”的定位,影响了几代观众。

1987年,广播节目《午间半小时》开播,虹云再次实现了从“播”到“说”的突破。谈及创作体会,虹云曾说,声音距离感控制在1米之内,嘴距话筒大约20厘米——近了,才有可能亲。

“她的形象、声音深入人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张泽群说,当年9月,他第一次走进《午间半小时》播音间,跟着虹云录制节目,“永远铭记虹云老师的深情和激情”。

虹云的影响,不仅在于这些著名节目。北京人艺宣传处副处长、北京广播电视台原主持人顾阳说,她的汉语拼音基础就是默默跟着虹云打下的——小时候每天从幼儿园回到家,打开黑白电视机,就跟着虹云老师主持的节目学习。

顾阳还回忆说,她上大学时,虹云老师曾来学校上大课,教室座无虚席,虹云授课时激情澎湃,准确地指出台下播音主持专业一些学生十分细微的发音问题。

“在一些主持人、播音员的聚会上,虹云老师常常关心我们这些后辈,说看了我们的节目,对我们提出鼓励和意见,她对事业的执着让我们非常感动。”顾阳说。

退休后,虹云仍然活跃在朗诵艺术的舞台和讲台,推出《小学语文同步朗读指导》,提出“朗读是语文学习的必经之路,不是文艺特长”的观点,并参加了众多大型演出活动。

已连续举办11年的中国诗歌春晚,虹云参与了10次,她和刘纪宏联袂演绎的《春江花月夜》《老人与海》等作品都受到欢迎。

“灿灿虹云,湛湛长江。声动天地,今成绝响!”中国诗歌春晚总策划屈金星用一首短诗表达了对虹云的怀念。(完)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