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东吴证券发布研报称,随着表面浮雕光栅波导(SRG)技术方案与碳化硅(SiC)材料工艺的突破,AR眼镜在光学性能、轻薄化及成本控制方面取得显著进展,消费级市场渗透有望加速。该机构建议重点关注AR产业链核心材料及设备供应商,推荐晶盛机电(300316.SZ)、天岳先进(688234.SH),预计未来若AR眼镜出货量达1亿台,12寸碳化硅衬底需求将超1000万片。
东吴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AR眼镜是AI应用的完美载体,可以结合虚拟和现实
AR眼镜(增强现实眼镜)是一种将虚拟信息叠加到现实世界中的智能穿戴设备,核心在于虚拟信息与现实世界的完美融合。2024年全球AR眼镜出货量达到55.3万副,同比+7.8%,其中中国2024年出货28.6万副。光学显示系统为AR眼镜的核心。光学显示系统由光学组合器和微显示屏组成。光学显示系统是整个AR眼镜的核心部件,也是价值量最大的部件,约占整个AR眼镜成本的40%+。
表面浮雕光栅波导方案是AR眼镜光学显示系统的未来主流趋势
表面浮雕光栅波导相对制造成本可控、工艺成熟,光学性能优秀。尽管存在色散和彩虹纹问题,但可以将衬底更换为SiC来解决。结合技术水平和量产难度,表面浮雕光栅波导是最现实也最有前景的量产方案。目前即将推出的主流AR眼镜均采用该方案。
碳化硅材料具备高折射率、高热导性,成为AR眼镜镜片的理想基底材料
基底材料的折射率越高,AR镜片的FOV就更大,单层SiC镜片即可实现80度以上FOV,可以提供更轻薄的尺寸和更大更清晰的视觉效果。高折射率同样可以有效解决光波导结构中的彩虹纹和色散问题。高导热性则有效提升了AR眼镜的散热能力和性能表现。同时,SiC材料的高硬度和热稳定性亦支持刻蚀工艺的引入,有效提升产能和良率。
SiC+SRG光波导+刻蚀工艺是AR眼镜取得重大进展的技术基础
高折射率、高热导性的碳化硅材料和表面浮雕光栅波导有效的提升了AR眼镜的FOV,解决了原先存在的彩虹纹和色散、光损现象,同时实现了轻薄化设计和较好的被动散热能力。碳化硅衬底、表面浮雕光栅波导的发展、刻蚀工艺的突破,正是未来AR眼镜加速在消费市场产品完善和批量出货的技术基础。
AR眼镜镜片需要半绝缘型碳化硅衬底片,大尺寸衬底片成为降本关键
大尺寸衬底片可以大幅降低切削损耗进而降低镜片材料成本。突破12寸衬底片量产工艺,才能实现碳化硅基底成本下降,带动AR眼镜进入大众消费级市场。该行预计若未来AR眼镜出货量1亿台时,所需12寸碳化硅衬底约1000万片+。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技术研发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