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8/19 星期一 正蓝旗—北京
看了一眼休息区餐厅的自助,无奈的离开了。北方高速公路休息区里怎么就不能把餐饮做的认真一些呢?虽然说北方的吃食没有南方丰富,总也能整出点能吃的东西吧?记忆中,只有香河收费站那里的肉饼不错,这次去内蒙古来回停留的两个休息区,餐厅里的饭食真是惨不忍睹。秦朝说,宁可饿着回北京也不会吃那些东西了。宋宣说,来时吃的那口豆腐的馊味一进服务区就泛上来了。看来都是准备饿着回北京后再说了。
我不太敢饿,怕血糖不稳定引起其他毛病。服务区餐厅的东西不能吃,只好找补了一碗泡面。干净卫生是可以保证的,口味也还凑合。现在的泡面比上学时的方便面好吃太多,有方便面时代打下的基础,吃碗泡面当做午餐也就可以接受了。
回北京的路虽然比较顺畅,但司机师傅开的稳,同时又要照顾车队其他车辆,因此回北京用了七个小时。原本想早点到京去老爸家一趟,回到六里桥西贝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四点半了。上海来了几个朋友,约了晚上六点北京宴的饭局,时间已经不允许去老爸家了,只好先回家,当下行李,换了衣服就去了北京宴。
七年前在西三环那个北京宴认识了杨秀龙先生,转眼就快八年了。如今北京宴已经成为中国服务的一个标志性企业,杨秀龙先生的服务理念已经成为北京宴的一个招牌。上海的朋友就是来向杨秀龙先生取经的。席间,杨秀龙先生结合几个实例,介绍了中国服务的核心理念,以情感人,情感共鸣。“情感”共鸣,“情”是主观的,是关键,“感”是客观的,是基于“情”的客观感受。“情”若不动,“感”受到的就是冷冰冰的套路;“情”若已动,“感”受到的就是热乎乎的感动。这些话说起来并不复杂,真的做起来,做到家,却是要付出太多太多艰辛努力。
给我的酸奶是这样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几次做客北京宴,也介绍过一些朋友去北京宴,没有一次不被他们感动或打动。同学母亲八十大寿我推荐了北京宴,老太太开心的热泪盈眶,命令孩子必须把公司的年会放到北京宴。同学也一再感谢我推荐了一个好地方,让她妈妈过了一个极其难忘的生日。我问了同学,也问了杨秀龙先生,他们就是用一个个老太太曾经自豪的细节重现,让老太太感动,也让出席寿宴的人了解了曾经是一级教师的老太太教书育人的感人经历。今天北京宴特地为上海来的三位朋友准备了礼物,每件礼物上都有题词,把朋友名字嵌在题词里,虽然都是吉祥话,但是名字嵌入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礼物虽小,但这份心思让上海的朋友感动不已。这样的事情偶尔做一次也许很多企业都能做到,难的是坚持这样做,老总这样做,经理这样做,服务员也能这样做,愿意这样做。这不仅仅是培训,更需要对企业的认同,情出于心,自会与善美通灵,人非草木,感于心动于情,这一餐也就圆满了。
北京宴的晚餐,很受教育。餐饮无小事,处处皆学问。北京宴致力打造的宴客文化值得认真思考、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