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两核、两轴、三区、六街”总体结构
东大路是成渝古驿道,以成都锦官驿为起点,重庆通远门为终点,是成都老东门进城第一路、商贸第一街、长江贸易起点,东大街一心桥段是古驿道东大路的最后一公里。现如今东大街是承续千年人文、打造东进轴廊、开启老城转型的强劲动脉,沿线聚集大量商务功能和高知人群。本次规划一心桥片区拥有成都中心城区为数不多的大量存量、待发展空间的区域,是成都市锦江区重点更新单元,总用地面积约80公顷。
总体鸟瞰图
实践经验
1.片区体检,研判三大核心问题。规划从区域功能研判、历史文化溯源、现状问题分析、宜居品质建设等方面,利用大数据、居民访谈、文献研究等手段,梳理片区发展的脉络,总结一心桥片区产业如何升级、文化特色如何彰显、宜居环境如何营造的三个核心问题。
2.留改优拆,精准识别更新对象。基于建筑高度、年代、风貌、
质量等建筑评价与居民意愿,结合片区发展方向,综合确定一心桥片区建筑更新对象,根据现状分析评价结论统计,本次现状总建筑面积约147.2万平方米,保留建筑规模约0.4万㎡,改造建筑31万㎡,优化提升建筑27.3万㎡,拆除建筑31万㎡,拆建比为18.5%。
3.运营前置,贯穿全过程一体化。规划提出“策规建管运”全过程一体化,注重更新“运营”前置,贯穿于项目全周期,能更好的维持更新项目的正常运转,推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在方案设计、建设实施阶段,融入片区社区发展治理和功能整合相关要求进行片区打造。
4.规划统筹,突出全空间一体化。片区更新空间类型多、接边问题多,规划提出整体局部、街内街外、院内院外、地上地下一体化规划设计的思路,利用多专业综合的技术优势,达到更新效果做优。统筹近远期更新项目包装,形成项目库,确定地块用地调整和开发导则。
5.人文传承,留彰百年繁华记忆。多方求证确定重现一心桥位置,促进胜利影剧院活力再生,展现城市文化年轮地标,留住城市历史情怀。同时,通过公共空间品质打造、活动配套功能增加、时尚业态提档升级等方式,集结老字号商铺,融入国学文化、川渝特色美食,打造国潮美食街,融入国潮、灯光、美食、酒吧等元素,构建“夜市、夜食、夜展、夜秀、夜宿”市井文化场景。
6.动力焕新,打造城市活力门户。联动东大街产业功能区的打造,建设现代商业地标和时尚消费场景,实现"动力焕新新轴线,时尚潮玩老东门",做强新兴金融核心功能,做优数字传媒、文化创意、现代商贸特色功能,做细市井商业基础功能,规划形成“1+3+1”的产业业态体系。
7.优化提质,营造舒适宜居环境。通过改街巷、改风貌、改设施等更新策略,按照“街道一体化”原则,打造特色餐饮街巷、生活景观街巷、特色产业街巷等6条特色街巷,提升慢行空间环境,整备市政基础设施;优化老旧小区环境,完成路南小区的地面环境工程、基础设施、建筑风貌改造;完善日间照料中心、党群服务中心设施、文化活动室3处,构建5分钟生活圈。
路南小区改造效果实景
主要成效
1.贯彻区域协同,不搞“一刀切”,不搞同质化,站位成渝双城经济圈、成都市、锦江区、东大街不同层面,因地制宜形成特色鲜明、错位发展、区域协同的一心桥发展蓝图。
2.可持续更新,从更新空间设计转向全过程系统更新规划,按照“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商业化逻辑”,采取策划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模式,以多种方式引入运营企业参与谋划策划,一体推进项目整体策划、分步实施和商业化运营,推动各类资源要素优化配置,以自主平衡的片区开发实现更新可持续。
3.留住城市乡愁,在一心桥城市更新中强化千年商贸文化、市井文化、老字号、一心桥、牛市口等文化地标,突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将成片更新与有机更新相结合,注重延续牛市口城市风貌格局和街巷肌理,以原真形象留住城市记忆,推动人文价值集成转化。
4.坚持有序和谐,按照“成熟一片、更新一片、治理一片”原则,统筹近远期更新项目,制定更新三期实施项目库和地块开发导则,构建“共商、共治、共建、共享”的社会发展治理格局。
在建商务及配套设施实景
成果亮点
1.突出文化传承,将千年人文与空间特色融合,展示老东门商贸文化、东大街记忆、一心桥地标。
2.坚持赋能更新,强化TOD引领,通过片区更新实现东大街核心功能焕新,打造东大街城市级轴线与核心功能,营造新场景、新魅力。
3.整体空间规划,避免碎片式更新,系统考虑留改建,明确空间更新规则,制定分期实施计划。
4.完善空间治理,贯彻落实“十大幸福美好生活工程”要求,提升老旧小区环境品质、服务配套、市政基础设施。
U37创意仓库改造效果实景
案例所属机构
成都设计咨询集团-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图文由成都设计咨询集团-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