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三三
Uzi又为电竞圈子掀起了一波创作热潮,不同的是,两个月以前是王者归来、YYDS,如今,是又菜又装和黑料集锦。
仅因为几场表现不佳的冒泡赛,那个被推上神坛的人在眨眼间就被贬作了牲畜,甚至虚无。
或许我们并不该意外,因为人性向来如此,电竞向来如此。
01.轰然倒塌
回头来看,Uzi风评的骤变可以分作三个阶段。
最早是夏季联赛后期,他失去了部分“神格”。
自6月中旬复出至7月底打完最后一场夏季赛,Uzi一共为EDG出战14场比赛,其场均经济占比约是24.9%,LPL选手榜第9,但其场均输出占比只有约27.2%,排在第30,至于伤害转化率则在30开外。
最直观的数据和线上压制力下滑,让部分观众意识到Uzi的能力下滑了,他失去了一部分神的力量。
第二阶段是8月初的冒泡赛,他完全失去了“神格”,变成了普通人。
首场对LNG,Uzi在4局比赛里有3局输出低于同位置的GALA,场均伤害差超过5000。次场对WBG,Uzi同样在4场比赛里3次输出落后于同位置的Light,场均伤害差超过14000。
夏季赛好歹赢了数场,也有过全场最高输出的高光表现,而冒泡赛全程被压制,输掉了世界赛资格。
人们开始说神不再是神了,他甚至算不上普通人里的强者。
最后,就是冒牌赛结束后的舆论发酵期,他连人格也没了。
从8月中旬起,开始有大量主播、电竞用户做出了EDG冒泡赛失利的复盘,一些隐藏在数据之下的细节暴露出来。
在线上,他对当前的强势英雄理解不深,和队友配合僵硬,兵线控制不当,多次被线杀。发育期,他会在没有视野的地方贪兵被抓,导致团队被迫放弃核心资源。团战里,他站位大意、反应迟钝,直接造成败局。
再加上后期曝光的队内语音怒吼、光速红温等等,除了技术,他的心态问题也成了黑点。
当这些实打实的“罪证”碰上了一个老牌强队无缘世界赛的故事,一个传奇选手王者归来的热点话题和一个赛事热点空挡期的时候,一定会被无限放大。
在过去两周内,新浪微博Uzi相关话题下已被红温、比赛练英雄、虚空之神等新梗铺满,B站新增Uzi相关视频超过1000个,主题从精彩操作、职业精神变成了女友绯闻、队友不和、菜鸡操作和“浪费队友一年努力”。
仅十几天,Uzi就从能力精神一把抓的永远的神变成了整个电竞圈的小丑。
对从业者和资深的电竞用户来说,这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
02.该与不该
即便到现在,还是有不少人认为Uzi不该承受如此的结局,理由也并不复杂:他本身就是一个复出的老将,比赛出问题是一定的。
在6月复出时,Uzi已经有437天没有接触过专业电竞比赛,在此期间,经常混迹于钻石、大师局排位的他以直播为主业,疏于高端版本理解和固定队友配合,多为直播效果考虑。
他练不出卡莎、维鲁斯等版本强势英雄,做不到线上压制和团战稳健,就如同在奇才复出的乔丹无法再频繁地突破、带队夺冠一样。
老将在弱队复出,表现不佳,这才是符合逻辑的,正确的预期。Uzi只是符合了规律,当然不必被骂爆。
另一方面,如果以从业者视角来看,Uzi被群嘲也是情理之中。
第一,电竞用户的特性向来如此。
从业9年的某赛事品牌运营人员志鹏说,为了指导赛事品牌和俱乐部品牌运营,他们曾在2018至2020年间做过多次较详尽的用户调研,通过和传统体育用户、游戏用户的比较,大致总结出了3点最明显的特性:更年轻、认识更容易被影响、情感表达更激烈。一定程度上来说,年轻可能是使其具备后两点特性的主要原因。
志鹏称,多数电竞用户生长在信息爆炸、自媒体丛生的时代,他们对事物的思考、判断多源自社交环境和真假难辨的KOL。
比起消费内容,他们更愿意通过内容释放情感。比起因为体验对内容产生黏性,他们跟容易对某个人、某个群体产生粘性。比起在原理上、自我的逻辑判断,他们更愿意相信他们或他说的更为刺激的说法。
与此同时,这批用户的品牌忠诚度较低,但又多具备内容创作、观点表达的能力。
“叹口气就能满足咱们对EDG失利的情绪表达了,但表达、交流、争吵才能满足他们的。”
此外,还有一点可能会引起部分人不适的事实是,通过调研可以发现,可能是因为游戏、社交和内容平台的下沉,近几年头部电竞赛事活跃用户的受教育水平、收入水平都在下滑。而“这部分人宣泄负能量、毁神的欲望可能更强”。
第二,电竞用户的特性决定,电竞业向来如此。
尽管Uzi的风评一落千丈,但其在近期已登上微博热搜超过50次,其中9次登顶,个人微博涨粉超过25万。
同样的,《英雄联盟》赛事也靠着这些争论、嘲讽再次成为过去三个月里的高热品牌,微博话题阅读量新增超过20亿。
黑红也是红,和传统体育不同的是,更靠近年轻人和互联网的电竞正在学着隔壁饭圈那一套,比起选手,他们更想要网红。
才入亚证明自己是体育竞技的电竞,好像正被焦虑的游戏商们推向新的危机。
03.选手与网红
赛事品牌方和俱乐部会有计划地包装选手,提高他们在比赛之外的商业价值,这并不是一件新鲜事。据前腾讯电竞从业者透露,最早在2013年前后,腾讯和拳头就提出过较为完整的俱乐部、选手运营方案。
其中,为了获取更多粉丝,提高粉丝粘性存在的手段主要有两种,都很“娱乐明星”:
做人设,让选手更具话题性,争取出圈。具体操作如以官方口径去强化选手外号、做传记性质的文案宣传、其他行业的品牌代言、联动等。
做联系,做出故事色彩。主要通过解说、文案以及一些赛场环节,比如赛前垃圾话、赛后采访等输出。
在Poly看来,这是有点“娱乐明星”式的运营,但针对的还是电竞赛事内容用户,算不上所谓的饭圈化。毕竟,“粉丝的关注点还在于胜负、BP、策略”,而“在选手变成大明星之前,LPL的赞助和转播权就有很高规格的竞标会了”。
至于电竞向饭圈的正式靠拢,据KPL和QG电竞俱乐部从业者的说法是,大概在2017年初,移动电竞被吹上风口的时候。
据他们回忆,相比端游电竞,以《王者荣耀》为首的移动电竞品牌在初期就更注重和影视娱乐圈的结合,人和方法论都是。
一方面,因为早期移动电竞比赛观赏性差、基础用户数和产业链环节参与者都少,头部的比赛多要靠邀请娱乐明星到场表演才能上座。
当时主跟电竞的我还记得,在2017年初时,一场没有娱乐明星到场的KPL比赛只有不到30%的上座率,场外卖票的黄牛极好说话。有了鹿晗、陈赫到场,上座率就能超过60%,那些头戴鹿角的姑娘占了绝大多数,鹿晗来她们就来,鹿晗下台,她们就走。
另一方面,因为赛事内容不足以维系足够的用户群,赛事迟迟无法独立造血,KPL俱乐部生态比端游的更泥泞些。赛事内容卖不够钱,就只能去挖掘选手的商业价值。
从2017年初开始,部分移动电竞俱乐部就制定了挺全面的选手运营计划,除了基础的训练、比赛,他们会为选手做专业的造星设计,帮助其运营个人微博、超话,并定期发布营销物料、购买热搜。
某手游职业俱乐部从业者称,在2020年疫情影响赛事正常举办的时候,他们通过照片、短视频和图文等物料在9个月内帮某外形出众的选手在全网吸收了超过300万粉丝,到2021年末,俱乐部已经可以靠数名选手的直播、品牌活动收回大部分成本,“如果按投入产出比算的话,比引进实力选手打比赛值得多”。
于是你能看到,新一批更年轻的移动电竞选手有着更精致、靓丽的外形和讨喜的人设。
他们会有专属的微博超话、主持人,粉丝们会定期为他们打榜。
如今,在战队官方微博下,更多粉丝是在要物料(照片、宣传片等)去转发和二创。
选手个人微博下,赛事信息更少,个人生活分享更多,粉丝们似乎也不太关注战绩,他们更愿意喊打call口号、夸宝宝好帅,以及为各种团队内的“资源分配”问题打抱不平。例如今年2月初王者荣耀战队因为晚餐多几个菜而引起的粉丝大战。
更极致一些的,一些外观出众的选手会在俱乐部安排下去和娱乐经纪公司签约,并参加娱乐综艺,尝试“出道”。
在赛事之外给选手做娱乐明星式的运营,把电竞粉饭圈化,让这些更不理智的用户为选手花钱,进而反哺俱乐部和赛事。
从目前KPL头部选手动辄二三百万的粉丝数和越来越多的代言来看,短期内,这好像是一条不错的路。
可更多从业者还是认为,造星的不确定性太高,对归根结底还是要那成绩说话的竞技圈来说,几乎不可持续。
同时,无论如何,电竞品牌、电竞产业的根本还在于游戏和赛事内容,正常的粉丝、社区运营可以有,但不健康的饭圈文化和规则迟早会反噬品牌和产业。
2023年初,中央网信办已在清朗·2023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活动里提出“严防饭圈问题向体育、电竞等领域外溢”。
这里的定性很明显,虽然能挣钱,但饭圈是个“问题”。
游戏业是不景气,电竞赛事也需要流量和商业化,但要是太急,想在内容困境的同时就把韭菜割了,在未保问题之外又引入饭圈问题,那就得不偿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