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超:自主研发才是”王道“

长城新媒体记者 张艺萌

作为一名“准90后”,印超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这一届“河北大工匠”中最年轻的一位。

31岁的印超是河北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电气自动化工程师,他掌握了工业视觉、机器人架构及应用、PLC编程、人机界面组态、伺服系统、总线通讯等多项技术,工作期间通过自主研发机械设备,让企业逐渐告别“买买买”的时代。

河北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电气自动化工程师印超在2019河北大工匠挑战赛现场。(资料图)

初心:“自主研发才是‘王道’”

“作为一名电气自动化工程师,我的目标和主攻方向不仅仅是维护、调试购买的机械设备,而是根据生产需求自主研发机械设备,让职工从重复的繁重工作中解脱出来,降低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用工成本,提升企业效益。”

电机行业该怎么发展?这是所有电气自动化工程师都在反复思考的问题。印超有自己的认识:市场上的订单以小批量、多品种为主,制造过程中机器切换频繁,电机行业自动化水平较低,还以人工粗放型生产为主。近两年,电机行业开始进入升级阶段,电气自动化成为发展趋势,但现在大部分电机企业的机械设备都是“买买买”,这样后期机械设备的调试、维护、保养等系列问题会增加企业成本。

企业复工复产后,印超对车间进行了自动化规划、布局整改,根据生产实际收集具体自动化项目,规划一批、分步执行一批。

印超正在对车间进行自动化规划、布局整改。(资料图)

其中,绕线是制作电机的一道关键工序,原来由人工完成,由于人手用力不均,时而伴有抖动,容易造成线圈松紧不一,影响产品质量,而且一个人负责一台工作站,工作效率低。

经过印超的规划设计,绕线机自动化改造设备定位精准度可达到毫米级,还可根据实际工作自主进行更改、添加新功能,使人工从绕圈这样重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实现一个人负责多台工作站,实用性强,生产效率提高。

“自主研发才是王道。”这是印超一直坚持的信条。

“购买一台这样的设备大概需要四、五十万元,而自主研发只要三、四万元。现在设计方案已经出来了,采购完零件就可安装使用啦。”印超高兴地说。

像这样自主研发的发明创造,印超还有很多。一项历时一年时间完成研发的自助设备更是填补了我国客车制造行业全承载车架自动焊接加工空白,获得发明专利及实用专利。

目标:“电气设计师最终为设备使用人员服务

印超一直是一个喜欢钻研问题、解决问题的人。

2018年,印超当时在另一家企业负责电力客车整体制造工作。“客车的框架是由很多片件焊接而成,客车制造行业的车架生产由于产品种类繁多、切换频繁,没有批量生产,所以主要是通过人工手动焊接,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印超回忆说,当时几百斤重的片件需要职工手动翻转焊接,而且利用人工定位模具焊接的成品接近工差极限,整车焊接完成后,基本都会出现变形的问题,费时费力。为此,公司决定研发一款数控焊接工作站,解决这些问题。

在研发过程中,由于前期开发不顺利,出现了人手不够,时间紧迫等问题,印超主动请缨参与一线加工设备机械零件。“那段时间,有点走火入魔了,凌晨一点多,脑海里突然闪现一个想法,就赶紧从床上爬起来,记到电脑上,生怕忘了……”印超说。

印超正在对车间进行自动化规划、布局整改。(资料图)

工作站验证阶段正值炎炎夏季,印超义务连续加班工作了近一个月时间。“由于工作站需要遮光工作,整个验证阶段只能在一个封闭环境中进行。只要机器运转开,里面温度就能达到30多度,进去10分钟,衣服就湿透了。”印超说,由于焊接时出现的烟在封闭空间无法排出,他患上了鼻炎。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历经一年时间,数控焊接工作站终于研发成功,该设备融合了最新工业3D视觉定位、机器人自动焊缝定位、焊接跟踪等技术配合自主开发数控系统,实现数控机械手臂360度旋转,可将重达几百斤的片件轻松翻转,满足多角度焊接需求,且无需提前编程,通过对工件形状拍照扫描,可自主切换机型。“原来焊接一个片件需要7个人40分钟完成,数控焊接工作站投入使用后,只需要1个人10分钟就能完成。”印超自豪地说。

谈起职业目标,印超说:“我始终认为作为电气设计师,最终是为设备使用人员服务——通过一个个自动化项目来解放劳动力。”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