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长沙窑荼埦看起,文物里的“万里茶道”

茶是中国的韵味,经由中国人灵巧的双手,演绎出千变万化的香与甜。茶路漫漫,历久弥新2400余年间栽培、制作、饮用方法不断更新,古道悠悠,驼铃声传百载,熙来攘往,茶香远播万里。

春分将至,正是春暖花开,春茶冒尖的时节,3月21日,“万里茶道——九省(区)茶文物联展”将在湖南博物院特展二厅展出。展览由万里茶道联合申遗办及福建、江西、安徽、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九省(区)文物局联合主办,将展出16家文博单位的300余件文物,为观众再现那段车水马龙、茶传万里的贸易之路。

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首,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食用茶叶的国家。中国的茶区分布广袤,茶树栽培与制茶技术历史悠久,茶类齐全,享誉世界。

17世纪至20世纪初,中国茶叶经福建、江西、安徽、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九省(区),销往蒙古、俄罗斯和欧洲其他国家,干线总长14000余公里,因而被称为“万里茶道”。“万里茶道”是继“丝绸之路”后在亚欧大陆兴起的又一条重要国际商贸通道,也是一条重要的文化线路,深刻影响了沿途各地的商业、文化及生活方式。2019年3月,“万里茶道”被国家文物局正式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万里茶道”所承载的历史人文信息凸显了重要的文化价值。

长沙窑青釉褐彩“荼埦(wǎn)”

长沙窑青釉褐彩“荼埦(wǎn)” 唐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这件长沙窑青釉褐彩“荼埦”,唇口,圆弧腹,玉璧底,通体施青釉不及底,碗心用褐彩书“荼埦”二字,为目前所见最早有茶碗题记的实物。唐前期“茶”多写成“荼”,长沙窑瓷器上茶、荼皆见,可反映其转变过程。古时碗根据其材质,分别写为埦、椀等。

青花开光诗句海棠式茶托

青花开光诗句海棠式茶托 清 湖南博物院藏

茶托又叫茶舟、托盏等,用于承托茶盏,起防烫或固定作用。该茶托呈海棠形,内外壁青花绘缠枝花卉纹。内底开光,青花楷书御制《烹茶》诗:“佳茗头纲贡,浇诗必月团。竹炉添活火,石铫沸惊湍。鱼蟹眼徐飏(yáng),旗枪影细攒。一瓯清兴足,春盎避轻寒。嘉庆丁巳小春月之中瀚 御制”。下钤“嘉”字圆章和“庆”字方章。此御制诗作于嘉庆二年(1797)十月中旬,收录于清仁宗《御制诗初集》卷十五。

金地麻姑祝寿粉彩盖碗

金地麻姑祝寿粉彩盖碗 清 湖南博物院藏

盖碗又称“三才碗”,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起初盛行于清代京师,皇室贵族皆用盖碗饮茶。因盖碗造型独特,制作精巧,喝茶时易于察色、观形、嗅香、品味,后来逐渐流行到全国各地。该盖碗内皆施绿釉,盖面及碗外壁绘金地粉彩麻姑祝寿图四组,盖顶及碗底书红彩“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麻姑祝寿是我国传统的装饰题材,麻姑为道教所尊女仙,据葛洪《神仙经》记载:麻姑年十八九,貌美,自谓“已见东海三次变桑田”,故古时以麻姑喻高寿。

单桶揉茶机

单桶揉茶机 20世纪50年代 湖南博物院藏

揉茶机是将茶叶揉捻成条的机器。揉捻是茶叶加工中的一项重要工序,杀青后的茶叶通过揉捻,叶片揉破变轻,卷转成条,体积缩小,同时挤出茶汁,提升香气,从而提高耐泡性和饮用价值。木质揉茶机为1932年湖南省安化茶场场长冯绍裘设计,大幅提高了茶叶生产的效率。

“泰和合号茶庄”青花盖罐

“泰和合号茶庄”青花盖罐 清 石门县博物馆藏

盖罐满绘青花纹饰,一件绘祝寿图,腹部书“光绪十八年(1892)”;另一件绘骏马纹,腹部书“光绪十九年(1893)”,底部均书“泰和合号茶庄”。光绪十八年,广东商人卢次伦在宜沙(今石门壶瓶山)开办“泰和合”茶号,依靠石门所产的优质茶叶与引进的制茶技术,至光绪二十五年(1899),“泰和合”茶号年产宜红茶三十万斤,从业人员六千多人,骡马千匹,船只三百余艘。宜红茶经俄、英、美等洋行外销,名扬四海,时称“北祁红,南宜红”。其后,更多的茶商、茶号纷纷效仿石门制茶工艺,并沿用宜红茶名。

“协和昌”茶号纪念杯

“协和昌”茶号纪念杯(2件) 清 婺源博物馆藏

这件“协和昌”茶号纪念杯上绘巨龙腾飞与祥云,一仙女提花篮腾云散花;右旁横书“龙腾瑞云商标,分设沙市 协和昌纪念赠品”;左旁直写“厂设徽州婺源祥馨永,精制珠兰龙进美国赛会奖一等” 。“协和昌”茶号始于清咸丰年间,民国四年(1915),在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的茶叶类评比中,“协和昌”茶庄产制的珠兰精茶荣获一等奖,为中国茶叶赢得了荣誉。

安化黑茶运输路线图

安化黑茶运输路线图 民国 安化黑茶博物馆藏

早在明朝,甘、陕、晋、徽等省的茶商每年来安化采办黑茶,产品以先水路后陆路的方式运销至西北和恰克图,该线路图就详细地标出了当时安化黑茶运销西北的路线,具有极其珍贵的史料价值。该线路图标明了安化黑茶运输销售路线:分别为自安化从资江逆流而上,经溆浦、泸溪承铁路至四川,达陕西径阳,再经马驼销往陕西、甘肃一带;或从资江到益阳,从沅江经湖北公安、宜昌转四川、达陕西咸阳,再经马驼销往西北内陆;或从资江入洞庭,经长江到汉口,承铁路经洛阳达陕西径阳,再经马驼销往西北地区;或从资江入洞庭,经长江到汉口,再经潜江达老河口,承铁路进陕西达径阳,再经马驼销往西北内陆省份。

俄罗斯“汉口茶”茶罐

俄罗斯“汉口茶”茶罐一对 近代 湖北省博物馆藏

1861年,汉口开埠,俄国茶商进入汉口经商,茶叶从中国销往俄罗斯后,逐步发展为重要的生活必需品之一。此件“汉口茶”茶罐便见证了中俄茶叶贸易的兴盛。

山西介休至湖北京山行商路线手札

山西介休至湖北京山行商路线手札 近代 晋商博物院藏

行商路线手札为晋商自山西介休县至湖北京山县的行路指南,相当于今天的导航。

晋商康鉴三聂市茶产品广告单

晋商康鉴三聂市茶产品广告单 民国 岳阳临湘文物管理所藏

康鉴三,山西太原人,民国初期曾在聂市开设茶庄——三和兴茶庄,这件晋商康鉴三聂市茶产品广告单为当时茶庄的产品宣传单。“清心明目高香片,消食暧肚三和茶”为主打广告词。单中部印有“本号自在湖南采办头春嫩芯贡尖、武夷红梅、六安香片、徽州大方、浙杭龙井、云南普洱、杭白菊花,种类繁多,不及细载,零躉(dǔn)批发,价钱克己,如蒙赐顾,无任欢迎,开设在太原府柳巷街路西,本主人谨白”。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5月7日。

注:本文资料来自湖南博物院。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