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肇牧十分喜欢做实验性游戏,当听爸爸妈妈说要做有趣的实验游戏时,他非常高兴。与往常一样,由爸爸说,他动手。
“肇牧,从你的玩具中,找出两个同样大的杯子,一个比杯子大的碗或者是锅都行。”肇牧将三样东西拿来了。“爸爸,你看行吗?”爸爸满意地说:“行。你用锅装些水来,并且将水分别倒进两个杯子,要求两个杯子的水要一样多。”肇牧按示意进行。
然后爸爸问肇牧:“你看两个杯子的水,是不是一样多?”肇牧左看看右瞧瞧,说:“啊,是一样多。”“你将一个杯子的水倒进锅里,你再看看,是锅里的水多呀,还是杯子的水多?”谁知肇牧不假思索地给了爸爸满意的答复:一样多。”“为什么?你看锅里的水这么少,杯子的水那么多,怎么是一样多呢?”肇牧从容地说:“爸爸你看,这是两个同样大的杯子,我倒进的是同样多的水,然后再把这个杯子装的同样多的水倒进了锅里,因为锅比杯子大,所以看起来锅里水好像少些,其实它们一样多。”
谁能相信,这是一个年仅4岁的孩子对液体容量守恒定律如此肯定的回答。而且思维清晰,语言表达准确、完整。
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数学教学正进入直式运算阶段,学生们都能按照老师的要求,从低位句高位顺序运算,唯独肇牧别出心裁从高位到低位进行逆向运算,经老师指出后,他竟一意孤行。爸爸妈妈问他时,肇牧振振有词:“左边算到右边是爸爸妈妈想出来的窍门。”
听他这么一说,爸爸妈妈意识到肇牧虽然违背规律进行运算,却透露出一种萌芽状态的独创精神。于是爸爸妈妈在对他的“找窍门”给予充分肯定之后,循循善诱地告诉他,对自己周围的事物要多方位观察,对思维结果还需验证,验证的标准就是看它的实际效果。然后,爸爸妈妈与他一起分析逆向运算的弊端。最后,他口服心服地忍痛割“爱”了。
在张肇牧身上,我们看到了可贵的独立思考能力。当然,他之所以具备这样的能力,是与父母从小有意识地培养分不开的。
父母要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因为思考好比播种,行动好比果实,播种愈勤,收获也愈丰。一个善于独立思考的孩子,才能品尝到金秋的琼浆玉液,享受到大地赐予的丰收喜悦。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比获得知识更重要。不下决心培养思考习惯的人,便失去了生活的最大乐趣。”有的父母把一切事物都安排得十分妥善周到,从来就没有什么事需要孩子自己去考虑,长此以往,会扼杀孩子的思考能力,更谈不上解决问题的能力了。因此,父母要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给孩子创造一个思考的空间。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呢?
(1)创造一个思考的氛围
创造一个思考的氛围对孩子形成独特的个性,表现有创新意识的思维、举动很重要。父母不能因为孩子小,需要成人照顾而把他看成是成人的附属品。孩子也是一个完整独立的个体,应该允许他有自己的世界,有自己的空间。有句话说:“什么样的父母教出什么样的子女。”
因此,在父母努力启发孩子思考能力时,不要忘了同时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使父母成为能与孩子思考能力互动的主力。不必在孩子与孩子间制造竞争压力,也不必为了培养思考能力,将家庭生活弄得紧张、沉重;更不必一反常态,变成严肃又过分认真的父母。真正成功的思考能力的培养者,是能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像挚友般的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行为,知道何时给孩子掌声,何时扶持孩子一把,没有命令、没有压抑。
(2)让孩子学会思考
父母在与孩子的相处和交谈中,要经常以商量的口气进行讨论式的协商,留给孩子自己思考的余地,要给孩子提出自己想法的机会。父母可根据交谈内容经常发问,如“这两者有什么关系”、“你觉得怎么做会更好”、“你的想法有什么根据”等问题,以引起孩子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