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19世纪末的中国,江苏淮安的一处人家,海棠花开的正盛。一个看花的孩童正想的出神:“这么美的花,要是开满每户穷苦人家,让每个穷人都能看到,该有多好啊!”数年后,看花的孩童长成了少年。
他发奋图强,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挥斥方遒,为中华之明日而革命。他日理万机,为让世界认识中国而奔走。他鞠躬尽瘁,为中国能有今日死而后已。
他,就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
周总理一生心系人民,一辈子都对人民深情牵挂。12岁那年,周恩来离家到东北,耳闻目睹中国人在外国租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14岁时立下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豪情壮志。为了兑现自己的诺言,少年学习刻苦勤奋,赴海外求学,寻找革命真理。在日本求学时,周恩来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1921年,他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坚定了共产主义的信仰。
1945年,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周恩来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也是在这一年,他陪同毛主席前往重庆,经过43天的谈判,与国民党签订《双十协定》。这时,看花的少年已是中年,入党20多年来,他参加了讨伐军阀的东征、领导了武装起义、走过红军长征路,他走过的每一寸土地,都播撒下革命的种子。
新中国成立后,身兼总理、外交部长的他在1954-1955年期间,先后参加了日内瓦和平会议、万隆会议,会上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作为国与国关系准则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让世界看到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新中国外交风格,看到了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看到了在处理国际问题当中新中国的分量。
几十年来,他背上行囊,走过黄埔、南昌,走过抗日敌后根据地,先后访问过亚洲、非洲、欧洲几十个国家,接待过大量来自世界各国的领导人和友好人士。他用行动证明,总有一天,和平的海棠会开放!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一部讲述周总理时隔26年回到革命圣地延安心系老区百姓的电影——《周恩来回延安》将于5月15日登陆各大院线。
近日,电影预告片已曝光,故事主线人物周总理来到延安,重走七大会址,再访枣园革命旧址,周总理的车被百姓层层围住,无数双手向总理深情挥动,饱含了老区人民对总理的思念和热爱,崇敬和期盼。
延安,是他曾经战斗和生活了13年的热土,他与曾经的老邻居、老朋友双手紧握,与为救自己牺牲的小曹的母亲曹大嫂洒泪相拥,延安时期的峥嵘岁月在脑海中反复闪现,血与火的洗礼中诞生了崭新的中国。
中国移动咪咕作为本片的联合发行方,咪咕圈圈作为合作短视频平台,也将上线影片精彩预告、花絮和独家内容。关注献礼巨制《周恩来回延安》,仰总理风范。
长按二维码下载咪咕视频,查看更多精彩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网络,侵删歉)
▼戳阅读原文,一起回延安~